如何做到尊重孩子发展的个体差异?
对于学前教育而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更应按照孩子的节奏,引导他去发现淡淡的花香,去感受微风的轻抚,去聆听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去仰望满璀璨的星空,让他不断去感受成长道路上的美好事物。那么,教师和家长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转变观念,从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期待。 学龄前儿童的学习方式和发展速度各有不同,在不同学习与发展领域的表现也存在明显差异。孩子年龄越小,个体差异就越明显。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只有根据儿童已有的基础构建在恰当的起点之上,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如何真正做到尊重孩子发展的个体差异,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细心观察,全面了解,陪伴成长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对于每个孩子,每个阶段的发展是不同步的,有些阶段发展快些,有些阶段发展慢些,这些都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而我们必须尊重孩子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些特点,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关注学龄前儿童的个体差异就需要家长和老师细心观察、充分沟通,全面了解学龄前儿童的个性,真心倾听这些孩子的需求。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及时给予支持与鼓励,让孩子持续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 2、识别优势,分析弱势,寻求突破 我们发现,当学龄前儿童找到他所擅长的领域时,他将乐于探索,并逐步建立良好的自我感觉,成功的体验会让他有信心迎接另一个难度更大领域。但学龄前儿童的优势和弱势并不一定是显性的,需要我们时时关注学龄前儿童活动中的表现,准确分析学龄前儿童行为,并科学地认定学龄前儿童的优势与弱势,同时要分析造成弱势的原因。只有真正了解分析学龄前儿童,才能寻求到突破口,让学龄前儿童的优势带动弱势,最终促进全面和谐的发展。 3、用心琢磨,解读孩子,满足需求 每一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他们形成的个性也截然不同,有的活泼开朗、有的内向文静、有的善于表达、有的沉默寡言……对于学龄前儿童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由于个体先天的或后天的、环境的或自身的等种种原因所带来的个体差异,我们必须予以尊重。我们必须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才能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如有的幼儿园大班毕业进入学前班学习的孩子仅仅可以看图识字,有的却能够朗读古诗。但是每个孩子的语言、智力能力是有差异的,这个时候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冷静地进行观察、分析,提供必要的支持。我们应从孩子的自身出发,循序渐进。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我们要顺其自然,决不能强迫他过早的去达到下一阶段的目标。有时要等一等,有时要推一推,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发展,并且真正感受到成功与快乐。 尊重孩子发展的个体差异,需要全面解读儿童: 解读儿童,是幼教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和核心能力,是幼教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解读儿童,需要了解儿童,了解儿童的年龄特点,了解儿童的个性特点,了解儿童的成长环境等等,才能正确读出儿童的发展水平、学习品质、个体差异,才能给儿童提供有效策略,以支持儿童进一步的发展。 教师解读儿童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和“工具”,润萌教育研究院联合北师大专家团队研发的《儿童发展观察评估体系》为教师解读儿童提供了方法。 体系着眼幼儿个性发掘和个性需求,以户外游戏和室内区角活动作为观察儿童的场所,借鉴美国高宽课程评价体系,并融合我国《3-6岁儿童发展指南》各项指标,从儿童发展的身体、认知、情感3大维度、9大关键行为和20个核心能力观察、评估、发现儿童的独特个性,是中国首套获得官方认可的儿童发展评估工具! 同时,体系结合先进的云平台,上传儿童成长监测数据,采集的数据经过云计算和分析,出具权威儿童发展评估报告,教师可整体把握儿童成长状况,解读儿童成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此过程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将得以提升。 解读儿童是幼师必备的一项专业能力。今后,在幼师职前教育阶段具备在游戏活动中科学观察与评价儿童的能力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儿童发展数据并使用数据有效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成为未来幼师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 |
- 上一篇:怎样提升孩子的“创造力”?
- 下一篇:华东师大博士:很多教育者,还在被这5个规则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