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利与弊
作者:市教科所 发布时间:2010-09-17 15:56:41 点击数:
544
新课程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上不能完全把握,学生自主学习时,可能与教师设想的内容有所偏差,因此导致教学进度慢,这是客观事实,也是课改出现的新问题。 怎样认识这一新问题呢?实施合作学习后,教学进度表面上是慢了,但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看,这种“慢”还是有效果的。因为学生对语文产生了好奇心,学习的主动意识、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得到了激发,对教材的感知、领悟能力提高了,这正是新课程所希望达到的教学效果。 实施合作学习,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主要是着眼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项目标。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的感知和领悟,养成调动自己的积累来学习语文,并能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见解的学习习惯,并不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结果。但是,每个人的生活阅历和认识水平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学生,我们不能苛求他们的见解都正确,当然也不是说可以肯定学生不甚正确的“独特体验”。 当学生的见解、看法不甚正确甚至错误时,教师首先要保护学生发表见解的积极性,然后因势利导,多角度启发,平等地说明其不够合理的理由,不能带有批评、讽刺的语气否定学生的见解,过分强调唯有老师的看法绝对正确。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养成平心静气对待别人的习惯。只要引导有方,学生的认识水平就会不断提高,其独特体验也一定会日趋合理。 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竞争机制与探究氛围。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要视学习内容而定,课堂讨论是为了解决单凭学生自我思考而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上分组讨论一个共同的、并不复杂的问题,这样的合作学习实际上是没有必要的。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自主学习是核心,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应留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培养学生静心阅读,潜心感知教材的能力,进而养成探究问题的学习品质,这是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本质所在。不要将小组讨论视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标志,不要进行形式上的讨论。只有在学生有了充分的自我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讨论才是有效的。目前课堂上的讨论多,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无疑是课改出现的可喜现象,但如果不从合作学习的本质目的去考虑,而把讨论作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标签,长此以往,将会养成一种虚浮的教风和学风,学生实际阅读能力仍然无法得到有效培养,这种合作学习将是本末倒置的。
南江县长赤镇九义校:何冬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