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手采集能力的培养
作者:市教科所 发布时间:2010-05-31 17:10:36 点击数:
475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了教书就是教教材,奉行教材就是学生的“社会”的观点。实际上,再好的教材,都不能包罗万象,也不可能适合自然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更不可能完全适应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实,教材的含义是广泛的,并非只有教科书才是教材,从另外的角度看自然界的实事材料比文字材料更重要。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提倡开放式的教学,让社会成为学生的教材。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思,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导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课程的开放,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资源、结论等多方面。不要把孩子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在科学教学中应摈弃不合时宜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划重点,学生背”的老一套教法,让学生投身到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中去,认识事物,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其中,动手采集是室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教学的一个内容,教师要注重学生采集能力的培养。我校地处山区,有着丰富的课外教育资源。那么,科学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动手采集呢? 一、 激发兴趣。 兴趣是认识世界,获得知识和探求真理的力量源。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产生影响的,就是我具有了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的事物。”当一个学生对某种活动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教师向学生展示由岩石组成的美丽图案,散发着阵阵幽香的桃花标本,栩栩如生的蝴蝶标本,在一阵赞叹声中,学生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教师此时告诉给学生这都是从大自然中采集来的,学生立即会跃跃欲试。 二、精心准备 采集活动的准备工作包括:1、拟定采集计划,明确本次采集活动的具体任务,选定适当的采集地点。为了使采集活动切合实际,事先教师必须提前到采集地点考察一番,了解一下是否的足够数量的采集对象足以达到教育和教学目的,并考虑需要携带的装备,规定出采集活动的内容和程序等。2、要让全体参加采集活动的学生都了解活动计划,自学地、积极的投入事先的训练、准备工作。教师应向学生讲述采集活动的目的、时间、地点,如何分组,各组如何活动,作什么工作,必须带齐哪些用具;学会在野外辩认方向,熟悉地形;学会克服路途中的天然障碍(壕沟、河流、小溪,凹地等);学会选择休息地点。 三、积极参与 在活动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亲自参加采集活动的全过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在强调学生主导作用的同时,并不否定教师在采集活动中的指导作用。 学生在采集活动中的自主性,表现他们在采集活动中具有主人翁意识,有明确的采集目标的自学积极的态度,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获得知识。在教学《卵石的形成》时,引导学生来到小河的上游沿河而下采集石块,发现:愈往上游,河中的岩块越大,棱角越明显;愈往上游,石头越小,愈圆滑。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得出:小河的上游窄,水流湍急、流速大能搬运较大岩石,但往下游,河面宽阔、水流平缓,搬运能力弱,只能搬运较小的岩石,不得不抛下较大岩石,所以呈现出大块岩石搬运近,细小石头搬运远,上游石块大,下游石块小的现象。又在流水搬运的过程中,被其搬运裹挟的岩块由于彼此间的碰撞、磨擦与河底、岸的磨擦等,使其逐渐失去棱角而被磨圆。 学生在观察采集的事物时,往往只是抓住个别细节,不能区分主要的和次要特征,不会概括所观察事物的出共同点。此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指导。教学《昆虫》时,学生们观察所采集的蚂蚁、蝴蝶、天牛、蚱蜢、瓢虫、蜻蜓、蜜蜂等虫子时,可以看到这些虫子的外形各各不同,有的大有的小,有的长有的短;它们的口器也不相同,有的象一卷弹簧,有的由好几片颚片组成。为什么这些虫子叫昆虫呢?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每只虫的只属于这只虫的特征舍弃掉,把每只虫都具有的特征找出来,从这些抽取出来的特征中选择最有意义的、最有代表性的特征汇集起来,作为昆虫的概念: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四、保护环境 在科学课的教学大纲中提出:“要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我们进行采集活动,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不要一味的突出“采集”而破坏美好的环境。教学《根的认识》(自选教材)中,采集麦苗、菜豆苗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性的、间隔性的拔苗,并限制拔苗的面积,以免影响它们的收成。教学《益虫》时,捕获青蛙、青蜓等应限制数量,学生在认识,学生它们的构造后,应把它们放回大自然,保持生态的平衡。 五、巩固提高 采集结束时应当及时作出总结,教师要帮助学生把采集见闻和课堂上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印证,巩固和扩大采集成果,做到“学而时习之”和“温故而知新”。为做好巩固提高的工作,可采取以下形式:1、开展小制作。如叶画、花卉标本、动物标本等选出优秀者贴上标签,陈列备用。2、学做小实验。斜放采集的带草的土层、泥土,并用水分别冲击,很容易的得出草木有保持水土的作用。3、学写小论文。把采集时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的思想上的收获,写成科学小论文,开交流会,办专栏。
通江县杨柏小学 李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