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作者:市教科所 发布时间:2011-04-13 16:07:00 点击数:
905
导语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文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诱导的话。它虽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步骤。优秀的、精彩纷呈的导语像磁石,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像重锤,重重地敲打在学生的心上,像钥匙,悄悄地开启学生的心扉。因此,如何精心设计教学的导语,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一导语设计的定义 导语设计是教师在进行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水平认知能力,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而设计的教学语言。 二导语设计的重要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能否在上课初始阶段便很快进入角色,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愤悱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导语设计的效果。 (一)、.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学习兴趣是学生“我要学”的内部动力,是知识的“生长点”,入门的最佳钥匙。精彩的导语可以迅速激发起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诸如注意、兴趣、情感、思维等心理因素,形成综合的心理效应,使他们愉快而主动学习,从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维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进行任何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把它形象地比作通向“心灵的唯一的门户”。导入时,教师必须唤起和调控学生的认知注意和情绪注意。富于创意的导语,具有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上课伊始就把注意力转移到新课的学习上来,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准备。 (三)、铺设桥梁,衔接新知与旧知 导语既是先前教学的自然延伸,也是本课教学的开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巧妙地导语,能使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非人为的、合乎逻辑的联系,铺设一一座座桥梁,水到渠成的引出下文,为深入学习新的知识打下基础。 (四)、.揭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方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标准。好的导语能把教师的教授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让他们明确学习的方向,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排除各种不利心理,产生坚忍不拔的学习意志和高昂的探索精神,主动地逼近直至实现学习目标。 (五)、.渲染气氛,创设情境 有经的教师都善于通过精心设计的导语来渲染气氛,创设情景。因为富有生命力的导语,往往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极力制造与内容相一致的情境,让学生产生感同身受的心理氛围。在这种环境下,他们的认知心理活跃起来,就能迅速进入到学习状态,并与教师一起与教学内容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导语设计的原则 如同音乐的定调,新课导入要富有艺术性也并非易事。要想充分发挥它先声夺人的优势,设计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导语的第一任务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适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情感态度、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没有针对性,不管多么别致和吸引人,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启发性原则 富有启发性的导语能引导学生迅速发现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的教学内容。怎样创造出学生思维上的矛盾或心理上的落差,产生强烈的“新奇”感,是导语设计成功的关键。教师可通过诸如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游戏活动、现象展示等方法来达到目的。 (三)、迁移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总要受到旧知识或旧经验的影响。只有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才能实现新旧知识的顺利过渡。一般来说,学生对内容相近的、类似的知识容易发生混淆,产生认识上的泛化。教师设计导语应注意抓住本质特征,使学生能明确感知各自的差异,努力避免负迁移的产生。 (四)、趣味性原则 乐趣是学生保持旺盛的探索精神的原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设计出引人入胜的导语,就能使学生处于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学习时感到轻松愉快,没有枯燥无味的感觉,效率自然会较高,从而为整个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艺术性原则 导语设计时必须讲究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思想性。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的导语,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更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善导”的教师会在第一时间里运用富有生命力的语言和富有表现力的动作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思维上的浪花。 (六)、多样性原则 灵活多变的导语是教师匠心独具的功力表现,是让学生百听不厌的不二法门。教师要因人、因时、因地、因内容不同,不拘一格地采用多种多样的导入方式,才能常教常新,永葆活力。 四、导语设计的方法 导语设计的方法没有固定格式,内容不同、对象不同,设计的方法也不一样。只要在综合考虑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对象基础上力求做到以情入境、以奇入境、以疑入境,切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实打动学生的心灵,就一定能设计出匠心独运、富有生命力的导语。 常见的设计方法有: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方式,特点是“课伊始,意已明”,即教师不用借助其他材料,一开始就概述新课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程序,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起学生思想重视并准备参与教学活动的方法。它是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人方法。 案例 开门见山 直接点题 一位政治教师上课伊始就单刀直入地向学生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题是《英国工业革命》,”(板书课题)“学好这一课,可以帮助我们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点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等问题加深理解。所以学好这节课具有不寻常的现实意义。”(这样导入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更增强了学习这堂课的责任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直接导入法优点是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主题,节省教学时间.;缺点是过于笼统、概括,也过于刻板、枯燥,把握不好,容易平铺直叙,流于平淡,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造成“导而不入”的情况 (二)、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利用实物、教具或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引导学生直观观察、分析,引出新知识的导入方法。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特别是运用电教媒体来导入新课在节约时间,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案例 电教媒体 大受欢迎 一位数学教师在讲《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就利用电教媒体来直观导入新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他先利用多媒体放映太阳从海平面下升起来的过程,然后郑重其事的告诉学生:“太阳不只是一位光明使者,它还是一位数学大师呢。”(生忍不住笑了起来,师用手势制止学生,)“大家还别笑,你们观察到没有?它每天东升西落,就使用了一种几何知识,知道是什么吗?”听见有学生小声说“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马上称赞:“不错,是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呢?”一下子就把话题引到新课的学习上。(动态的日升图不但形象直观的演示了圆与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化抽象为具体,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电教媒体在展示实物的同时还可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将多种导入法有效的结合使用,从而大大的节约教学时间。但滥用、泛用和不规范使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使用时要加以避免。 (三)、温故导入法 温故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复习相关的旧知识,顺理成章地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它由已知导向未知,过渡流畅自然,适用于导入前后连贯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 例案 温故知新 顺其自然 一位语文教师在设计《月亮上的足迹》的导语就采用了温故知新的方法。他先提问:“大家从小就听说过许多有关月亮的动人传说,能说给老师听听吗?学生纷纷举手:“嫦娥奔月”、“玉兔捣药”、“悟空砍娑罗树”……“哦,月亮上还挺热闹的。”“不,月亮上没有人。”“为什么?”教师故意问。“因为月亮上没有空气”“没有水”“也没有没有食物”“昼夜温差大”……学生抢着回答。“那月亮表面哪来的脚印呢?”教师指着课本上的插图问,“那是美国宇航员登月时留下的”学生大声回答。“哟,”教师拖长的声音,“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有谁能把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说给我们听听吗?”学生都摇头。教师趁机引导学生:“那么大家愿不愿跟老师一道重温这一历史性的的壮举?”“愿意”学生异口同声的答道。(如同拉家常的谈话,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引入到新课的学习,取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温故知新法能够打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陌生感、疏远感,尽量缩小二者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从已知领域自然而然地进入未知的领域,获取新的知识。“故”不仅仅是前一节课的知识,还包括与新知识有联系的知识。使用时,回顾需简明扼要,占用时间不宜过多,注意选取新旧知识的联络点,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四)、游戏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指教师在上课时通过做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让学生动一动、玩一玩,以此来创设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掌握新知识的方法。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中学生活泼好动,参与意识很强,有趣的游戏不但使他们长久地、稳定地保持注意力,而且能激发他们凡事都爱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天性,对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团队精神都大有好处。 案例 游戏导入 学在乐中 一位物理教师在导入《轮轴》一课时就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游戏。他先让两位身高,体重差不多的男女学生直接比较臂力。没有悬念的结果让男生欢呼雀跃。见女生个个垂头丧气的样子,教师拿出一个啤酒瓶问:“它能派上用场吗?”,女生恍然大悟,提议参赛女生手握瓶身,男生手握瓶颈比试,结果是女生转败为胜。教师再派几个力气更大的男生上去挑战,都一一败下阵来。见下面开始窃窃私语,教师趁机引导:“啤酒瓶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魔力?这是由轮轴的性质决定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迫不及待的去看书了。(小小的游戏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了,不需提醒,他们就主动去探索了)。 游戏导入法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方法,采用时要把握好简单有趣的原则,设计的游戏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耗时不宜过长,所用道具简单易找,最好就在教室里开展。教师还有考虑游戏的安全性,要预防突发事件。 (五)、实验导入法 实验导入法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中经常使用,指教师在学习新课时,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和学生认知规律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它具有直观性,能让学生在第一时间获得大量感性信息,起到“激其情、引其疑”的作用。 案例 实验帮忙 胜过口讲 惯性是初中物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初学者不太容易理解。一位物理教师在上课伊始利用一个小实验消除了学生的疑惑。他先复习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然后拿来五枚象棋叠放在讲桌上,拿出一把长尺问:“如果我用尺子快速的击打棋子底部,会有什么结果?”学生大多认为五枚象棋会一起飞走,教师也不解释,边做实验边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结果让学生疑惑不解,教师微笑着说:“要解释这个实验,就要用到惯性知识。其实,我们身边许多现象都与惯性有关,大家愿不愿意跟老师一起学习吗?”学生自然乐不可支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直观的演示,胜过一味口讲百倍千倍。) 实验导入法与游戏导入法相似,效果也差不多。只是前者的目的性、操作性非常强,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或结果。导入时应选用既简单有趣又便于观察的实验,耗时要少,避免出错,不受占用后面的教学时间。 (六)、悬疑导入法 悬疑包括悬念和疑问。悬疑导入法是指教师在上课时,创设带有悬念性的问题,给学生造成一种神秘感或困惑感,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方法。悬疑总是出乎人们意料,或展示矛盾,或使人困惑,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想尽快得到答案。因此,好的悬疑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思考并长久的保持注意力。运用得法,确实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 巧设悬疑 引起注意 一位化学教师在教学《分子》时就通过设计悬疑来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先略带夸张的问学生:“100+100=?”学生哄堂大笑:“200。”“确定吗?”师故作神秘状,“确定!”生不为所惑。“很好,奖励一个。100升水加100升水体积是多少?”“200升。”学不假思索,“确定吗?”师又问,“确定”生再答。“很好,很好。再奖励一个。100升水加100升酒精体积是多少?”“还是200升”生齐声答道。“NO!NO!NO!”师连连摇头,一脸遗憾状“对不起,答案是错误的。”“错了”生一脸的不相信。师脸色恢复严肃:“这一次你们确实错了。”见许多学生还在小声的议论,教师柔声安慰:“大家不要着急,让我们一起在这节课中寻找答案。”(出乎意料的答案,让学生认识困惑、矛盾,自然也就想弄个明白,课堂效果也就不言而语。) 使用悬疑导入法时,教师要注意把握分寸。不悬则无念可思,太悬则望而不思。只有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巧妙适度的创设悬疑,才能使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去思、去探、去说,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情境。 (七)、经验导入法 经验导入法是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来引起回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地导人新课的方法。经验就在学生的生活中,一经提示,就可以打破学生对学习新内容的陌生感、疏远感,发挥正迁移作用,从而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案例: 经验导入 熟悉亲切 一位物理教师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教学中,就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导入新课。师先亲切的问:“同学们,你们的手在冬天被冻得发疼,怎么办呢?”“搓手呗。”师追问“搓手有什么效果呢?” 生高兴的说:“能使手暖和,发热。”师又问:“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搓搓手会暖和?”当学生表示没有想过原因时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探究做功和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了。(熟悉的生活经历能一下子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减少内容的神秘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使用经验导入法时,教师除了考虑所举经验要与教学目标、内容相适应,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结构,必须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搞清楚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差异,防止产生认识上的泛化,避免出现负迁移。 (八)、歌曲导入法 歌曲导入法是教师在课堂开头让学生欣赏或演唱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歌曲,进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学习情趣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几乎没有难度,又满足中学生爱说爱唱的心理,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颇受许多教师的喜爱。 案例 歌曲助兴 快乐学习 一位教师在教《黄河颂》时充满感情的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今天,日寇入侵,国难当头。有多少英雄儿女在母亲热切地召唤下抛头颅,洒热血,誓死卫中华。现在,我提议,大家来齐唱《保卫黄河》,缅怀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去领略黄河的伟大。”歌声中,同学的民族自豪感也油然而生。(一曲唱罢,学生的学习热情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了,便于师生积极互动地完成教学任务。) 歌曲导入法简单实用,便于营造气氛。教师运用时要考虑所选歌曲学生是否会唱,忌让缺少乐感的同学独唱;欣赏音乐时要考虑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引起共鸣为佳。 (九)、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来引入新课的方法。它包括引人入胜的史料、妙趣横生的典故、优美动人的传说、令人捧腹的笑话、蕴含哲理的警句和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经历。运用得法,既可避免平铺直叙,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收寓教于趣之效。 案例 使用故事 寓教于趣 一位语文教师在口语交际课讲口才的艺术性时给学生讲了一个《吟诗》的故事:“有一个老太太做寿,满堂儿孙、亲戚朋友都纷纷送礼、问候。有位读书人没有买礼物,说愿做一首诗来祝贺。众人都表示赞同,读书人便吟诵起来:‘这个婆娘不是人!’众人听了很震惊,都斥责这个人胡言乱语。读书人说:‘别急,请听下一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好!’‘好!’众人转过了神,夸赞起来。读书人又道:‘儿孙个个都是贼!’这下老太太的儿孙可不干了,围过来要揍他。读书人不慌不忙的说:“别忙——盗得仙桃庆寿辰!”儿孙一听乐了,客人们都赞扬这首诗得好,确实是一份别出心裁的贺礼。(一则流传了上百年的故事,仍然让学生哈哈大笑。在笑声中,学生也明白了口语交际讲究艺术性的重要性。) 故事导入法的最大优点是活跃气氛,寓教于乐。语文、历史、地理中尤为频繁。使用时注意采用能体现教学目的的,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故事,讲述时应声情并茂,动人心弦。 (十)情景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指教师通过音乐、图画、动画、录像、活动或者满怀激情的语言创设新奇、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置身其中、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情境的一种导入方法。它以“情”为纽带,给学生以情感的体验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案例 创设情境 感同身受 一位政治教师在讲《和平统一台湾》问题时,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感同身受的情境。他先利用电教媒体播放香港、澳门在一国两制下,社会安宁,经济繁荣的短片,让学生深刻感受“一国两制”这一政治创举对“和平统一”的重要性,体会“合则两荣,分则两伤”的丰富内涵。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解决台湾问题?学生都已认识到用 “一国两制”的办法是“和平统一”宝岛台湾的最佳途径,顺利达到教学目的。(利用香港、澳门在一国两制下社会安宁,经济繁荣的短片创设良好情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和平统一台湾的重要性和统一的最佳途径,可谓得来全不费工夫。) 情境导入法除了给学生以情感的体验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还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智能和培养审美能力。运用情境导入法时,宜采用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素材,努力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情感的距离,切实增强教育的真实性,通过具体的形象来体现教学目的,深化学生的认识,使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正直中学 陈洪奇 谭彦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