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留守儿童更多的爱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形成了大批的留守儿童。他们因父母的外出,在心理、学习、品行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面对留守儿童所滋生的问题,我们应给与这群孩子更多的爱。我们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爱的存在;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让孩子体会到集体生活的快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寻找孩子的闪光点;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在多方面的关注和努力下,让留守儿童茁壮成长。 [关键词]:冷漠、自卑、关爱、快乐、闪光点、健康成长
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深入,愈来愈多的城镇、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他们居无定所、流动性大,于是把子女放在家里,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它亲戚代管,这就形成了大批的“留守儿童”。就我校目前在校就读的2500名学生中,仅留守儿童就达到1900名,占全校总人数的70%之多。并且留守儿童的数量还在逐年增加趋势,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到底留下了什么?确实令人深思。 最近我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对在校的一些留守儿童进行跟踪调查,这些孩子他们在学习、品行、心理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 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由村小学回校就读。父母在外打工,他们大多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或托到其他亲戚家里照管。由于经济条件差,往往一个老人在学校的附近租一间小屋,同时照看几个孩子,大的可能读中学,小的甚至两、三岁。一个乡下的老人,本身文化程度低,又没有什么教育方法,在他们眼里,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至于这些孩子的习惯如何,心里想什么,道德品质怎样,可以说老人是一概不知或根本就没想到要关心,至于如何教育孩子更是无从谈起。例如:我以前教过的孩子段某他学习成绩很差,从无作业,并且放学就泡在网吧里,经常打架斗殴。我和其监护人奶奶的几次谈话让我深感痛心,奶奶告诉我说:“他的爸爸、妈妈都在外面打工,每个月就给我200元的生活费,我叫他写作业,他说写完了,我又不认识字,真没办法,让他混几年算了。”面对这样无能为力的家庭现状,孩子怎能不放纵,怎么不学坏呢?于是我就想办法联系到孩子的父母,父母的言语更让人吃惊。“我的孩子就是不听话,他奶奶太顺着他了,舍不得打,我每年只能回去一次,不听我的话我就打。老师他不听你的话你就拿棍子打,这个孩子我拿他没办法。”我终于明白段某为什么如此冷漠、如此自暴自弃。 这些孩子因为缺少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甚至厌学;因为没人管教,所以放任自流,去网吧电子游戏厅,不把学习当回事;因为没有正确的的引导,所以不明是非,以为打架斗殴是英勇之举;因为亲情的缺位和家长的简单粗暴,所以冷漠、自卑、自闭。 面对留守儿童所滋生出来的种种隐患我们怎能不深思,本应是天真活泼、充满幻想的童年,由于父母的外出,亲情的缺乏,使他们的童年缺少欢笑而变得灰暗了。因此如何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还他们一个彩色的童年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的问题。 一、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充分感受到爱的存在。 如经常和学校的老师取得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发展的情况,定期和孩子通电话,有条件的可以利用网络和孩子进行视频聊天。这样拉近孩子和父母的距离,让孩子觉得离开父母不离爱。另外,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育孩子的义务,不仅对孩子在家的行为了如指掌,还应对孩子在学校及外面的表现全面掌握,如:孩子的作业情况,他们的言谈,心里有什么想法等,要经常和孩子谈心,做他们的朋友,若孩子在行为上出现偏差,一定要严厉制止并加以正确引导,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缺,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爱的存在。 二、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体会集体生活中的快乐。 对于这群孩子应多留意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清楚认识他们在心理上、行为上存在的问题,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如发现孩子在某方面存在缺陷,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使你的关爱能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坎中去,他们就会向你敞开心扉了。如我班上有一个小女孩,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平时下课她是从不离开自己的座位,也没见她与人交流过,甚至我问她的话时她都是一脸的惊恐,我曾一度以为她是聋哑人。因此我决定去她家了解情况,眼前的情景让我明白了她为什么如此的自闭、孤僻了。这是一间又小又破的地下室,小女孩躲在床边上,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男孩子一边打她一边骂她,可她却一声不吭。奶奶告诉我孩子在家也不说话,很是讨厌,就是在她爸爸妈妈面前才说话。连奶奶都对她流露出厌恶之情,这个女孩性格的扭曲完全是因为家庭缺少爱才导致的。作为孩子的第二个家,学校应该给与她比其他人更多的关爱。于是我在班上动员全班同学行动起来帮助她,和她交流,课余把她请到外面去做游戏,帮助他温习功课,和他家住一起的孩子主动要求每天和她一起回家。课堂上只要她表现出一点积极主动的态度,我都会及时表扬她,在这个集体大家庭的感化下,她性格开朗了很多,下课时我发现她和同学一起哈哈大笑,她自信了,学习也有进步了。 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尤其是这群留守儿童,他们更渴望在学校能有老师和同学的爱护。老师在学习生活上关心他们,弥补他们缺失的爱,并多与孩子谈心,这样使孩子有被重视和被关怀感,并且充分发挥期待效应,表示出对他们充满信心,鼓励他们前进的斗志,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他们对前途的信心,同时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发动全体学生都来帮助他们,开张各种形式的互帮互助的活动,使他们能与集体融洽相处,和同学建立深厚友谊,在师生情和同学情的呵护下,这些自卑、孤僻的的孩子同样和周围人接触,一样自信、活泼、开朗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寻找孩子的闪光点。 从多方面给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意志和自信心,充满对生活的热情。如:杨某某同学原来学习挺好,可父母外出后,变得极为懒散,并总是惹是生非。同学们见他都躲着他,在学校的一次体育活动中,我无意中选他参加接力赛,没想到体育场上的他表现极为活跃,因为他的出色表现,让我班得到第一名。他的优势赢得了大家的赞许,在班级干部评选中,同学们一致选他为体育委员。这样他觉得原来自己也有优点,老师和同学们原来是如此信任他,于是他改变以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他重拾信心,做事主动了,不仅能约束自己,还能管理他人了。 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首先应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舞厅等,孩子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差,对于一些不良的消极的东西往往无法判断,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严厉抵制一切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消极因素,给孩子一个洁净的成长环境。另外,各地部门出资创办留守儿童“寄宿学校”。对于难以管教的孩子,集中到寄宿学校集中管教,没有能力监护的代理家长,劝其让孩子进行寄宿在寄宿学校,为孩子营造明主健康,温暖的成长环境,同时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社会的关注还需要各地政府部门给与人文关怀,尽可能接纳外地民工子女,取消高昂的借读费,让打工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就读,这也就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否,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我相信,在社会经济在发展,教育体制在日趋完善的今天,在教师、家长、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下,留守儿童一定会茁壮成长的。 大河镇小学 杨佳林 |
- 上一篇:新课标下语文电教法浅析
- 下一篇:《畅想新世纪》活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