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语文电教法浅析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新课标下语文电教法浅析


【关键词】:语文、课堂、电教法
【摘  要】:选择包括投影仪、录音、电影、电视、电子计算机、光盘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等现代教育媒体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恰当组合,达到教会学生学习的小学语文课堂“电教法”。通过融唱、画、写、做为一体;看、听、说、想手脑并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达到了以景激情、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
【正  文】
当今课堂教学中,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为了培养创新人才,电教法教学手段已经广泛的运用于各科教学当中。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现如今已发展到电脑多媒体参与语文教学,把声、图、像、文、情、境与看、思、读、写等诸多手段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立体化、多方位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电教法教学手段的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优势,大大提高了课堂有效时间的利用率,增大了教学传播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手段自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掀起了课堂教学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革命。
一、语文课堂电教法以情感化、技术化为目标
“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经过对本校1900名小学生调查表明,在实践教学中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存在“五无现象”即无兴趣(没看书和做作业)无力气(上课打瞌睡,开小差),无感动(对课文人物、事迹不相信),无责任(考试时,传、抄以应付),无礼貌(不欢迎语文老师,纪律差),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法单一,枯燥无味。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由于年级高低作者不同,体裁有别,文风各异,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潜心研究编者的编排意图,确定科学合理,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的课型特点,大胆改革,锐意创新,进行各种电教方法的应用,彻底摒弃陈旧的教学方法,借此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以走出高分低能的误区,向高效率、轻负担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对环境进行选择加工,创设所需的教育情境,让他们在声像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如在教学《瀑布》一文时,由于大多数学生从未见过瀑布,无法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意境,可利用录音朗读加配乐,把远听瀑布似浪涛、似松涛的感觉表现出来,利用瀑布录像片的精彩画面,使学生感知了近看瀑布“像一条白带悬挂在千丈青山”的气派,以及瀑布脚下水珠飞泻的情景。再让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反复吟诵这优美的诗文。同学们仿佛沐浴在千丈瀑布激起的“如烟、如雾、如尘”的水气中。学生既体会到了诗文的语言美,又感到了瀑布的景色美,一种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油然而生。电教手段的使用,促进了学生与作者、教者的情感交流,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语文课堂电教法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
大教育家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经说过:“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就是说学生要学会学习,从而学会生存,以应付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加快各省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的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号召。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广大语文教师学习了国内外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教育思想空前活跃;从传统的“一本书、一张嘴”向“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并重、课内与课外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配套、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并举的整体改革发展。从简单枯燥的传教式教学法向更注意“选用包括投影仪、录音、电影、电视、电子计算机、光盘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等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学”。将教育教学信息通过多彩的图像、声音、图表、文字等方式直观、形象地呈现到学生面前。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也完全可以以更加符合学生思维习惯的方式,通过更加生动活泼的方法来进行了。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可运用电脑制作这样一段活动画面:①、茫茫的宇宙群星璀璨。(配上优美的音乐)②、旋转着的地球出来了,慢慢缩小,最后成了宇宙中的一页扁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是渺小的)③、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出现晶莹透亮的球体。④、伴随着音乐出现了转动着的蔚蓝色的地球。(体现地球的美丽壮观,可亲可爱)如此,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使他们既感受了宇宙的宏大浩瀚,又体会到地球的美丽壮观,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语文课堂电教法以学法指导为核心
电教法又称现代教育技术法,即是选择包括投影仪、录音、电影、电视、电子计算机、光盘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等现代教育媒体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恰当组合,达到教会学生学习的一种新方法。
1、课堂导学模式:
感知(教材)-----(小结)明理-----(巩固、深化认识)启发导行-----自评、自调。
2、课堂学法模式:融唱、画、写、做为一体;看、听、说、想手脑并用。其中:
看-----电视、电影、投影、板书及课本;
听-----音乐、歌曲、讲课和学生的回答;
说-----演讲、分角色朗读、讲故事、直接回答及讨论等;
想-----情感体验、“高峰体验”、设身处地考虑、换位思考、升华明理;
唱-----唱校歌、校训、配乐唱名言警句;
画-----在计算机上画示意图、简笔画、勾画重点内容;
写-----写体会、名言、作文(业);
做-----作实验、测量等。
3、教案模式:
教案中有:教学目标分析、师、生(生、生)探究活动设计、精典题型练习设计、教学流程结构图。

    图略

四、语文课堂电教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

 电教法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充分地体现了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它把物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语文《白杨》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读完课文、提出问题后,再把事先准备好的“课件”打开了,播放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茫茫的大戈壁,将学生带入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时,我同样出示“课件”给学生看,当学生看到骆驼咀嚼的样子时,高兴得手舞足蹈,仿佛和骆驼一样上牙和下牙交错的磨来磨去。教学《草原》,同样出示“课件”给学生看。通过看图使学生欣赏到美景,再用一到两句话形容所看到的景物,最后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去朗读,使声、形、色融为一体,教学效果极佳。

 “课件”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课堂的学习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每次看到有“课件”,学生就非常高兴。“课件”的运用,打破了教学在时空上的限制,有助于化解学生认知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了以景激情、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

语文课堂电教法是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又一新成果,对小学语文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显著的效果。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六国教育概况》,人民教育出版社。

2、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

3、高继宗《中小学比较教育》,人民出版社。

4、[宋]朱熹著,陈戎国标点《四书集经》。

5、钟以俊《国外中小学探究--发现式教育方法》。

6、汪风雄《现代教育技术简明教程》,四川大学出版社。

7、《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1-9'CLA'1.2.4),人民教育出版社。

               大河镇小学  杨 英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