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课堂引导
说到课程改革课堂改革,通常都认为是个庞大的复杂的说不清道不明的话题。课改!回归!我们究竟要改什么?改成什么?为何回归?回归何处? 教育之道,道在心灵。不是被动的知识传递和接受。我们要改!改教师的教为教师的导,改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 “绚烂之极归于素朴”是理性的回归。教育的本质就是师生之间自然的心灵感应。是对学生智慧的启迪、哲理的启示、学法的指导、思想的碰撞和对流,是生命的对话。教师导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 教师的导不仅仅是一段把话题引入课堂和文本的文字。教师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气、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的情绪都是对学生情与智的有力引导。学生入境了,入情了!他要思考,他要感悟!教师适时点上一个问题。不,不是问题!老师这根火柴点的是蜡烛,点燃的是学生心中的光明。可能因为这个问题学生能从思考感悟的迷茫中豁然开朗。可能在愉悦中开始了新的思考,深沉之后又有了别样的喜悦。关键在于问题点得要合时机,要浅入深挖和浅出。系列问题要渐进。渐进中前一个问题要能为后一个问题在思考方向上有所指引,做好铺垫。不是一股脑儿完全的抛撒。要学生有兴趣听,有兴趣想;要能想得通,想得透。最终让学生轻松愉悦地思考感悟出有深度有高度的问题。学生每堂课都有成就感。骄傲自己,感恩老师。 当然,让学生产生并保持学习欲望的引导不一定非得是老师的提问。 有人说:如果你告诉学生3乘以5等于15,那不是教学。如果你问3乘以5等于几就有点教学味儿了。如果你有胆量说3乘以5等于14就更是教学了。“什么什么?3乘以5等于14?”打瞌睡玩橡皮的学生都开始忙着用各种方法论证等于15而不是14。 这样的导是不是更好呢? 当然,我们有时还要写“错字”,还要说“错话”。诸如此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