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复原”历史场景新探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初中历史课堂“复原”历史场景新探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复原”历史场景,把“尘封已久、干瘪无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化妆成活生生的“课堂人物和事件”“重现”在学生面前,寓教于“境”,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经验,就如何“复原”历史场景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播放历史影视片段,“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
历史影视作品具有直观形象、大容量、高艺术性的特点,将影视作品片段广泛应用于教学,借助现代音像技术“再现”部分历史过程和历史事件,使学生能具体形象地感知历史,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有效记忆,提高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认知能力,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能增强对课堂的专注力。例如我在教学《土尔扈特人东归》时,就播放电影《东归图》片段;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借助录像《开国大典》片段,辅以讲解,促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影视内容和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这些影视作品更好的了解历史过程和内容,使课堂更加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记忆。
其次,用历史影视作品“再现”历史人物,可以刻画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在学习《戊戌变法》一课时,让学生观看谭嗣同被杀害的片段,加深学生理解康有为、谭嗣同等人物形象,从心底去感受谭嗣同等人变法的决心和大义凛然的风度。通过这样的情境再现,使学生的思维与想象牢固地与教学活动相结合。
二、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体验“复原”过程
历史是人们对过去事实的认识和理解,历史文本是历史的存在形式,体验教学是历史教学的理想选择,在本质上是学生与历史文本所进行的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历史课堂活动是学生建构历史知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与体验的一种结合形式。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史诗朗诵、竞赛等活动,让学生融入历史,催生学生对历史“复原”的体验升华。
1、竞赛激发,加强史实记忆。课堂竞赛是提高学生兴趣和竞争力的最直接的手段,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合力,让学生在竞猜中体验历史角色“复原”。比如用学生熟悉的“幸运52”节目的竟猜形式或“星光大道”的擂台赛形式,让学生在运用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同时,增强参与意识,加强“复原”历史场景的烙印。
2、扮演角色,进行历史对话
扮演历史角色是使学生融入历史,主动“再现”历史和学动合一的有效形式。在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尽量让角色扮演发挥作用,取得课堂实效。如组织学生编写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扮演历史人物现场采访“项羽”“垓下之战”、扮演秦始皇等,通过表演,教师和学生共同把文字变成可见的情境,自然使学生加快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历史情境
多媒体技术集视、听、触多感官作用于一体,音频、动画、录像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教材中原本单调的历史事件和任务变得更生动有趣,是历史场境“复原”的最佳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一要发挥多媒体技术视听触于一体的感官效应,烘托历史氛围,“再现”历史场景。如,我在教学《新民主主义革命》时,用多媒体技术再现了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铿锵有力的声音、海陆空三军通过天安门的宏伟气势和全国人民欢天喜地庆解放的场面。通过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对开国大典这段历史有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同时,音乐渲染也是创设情境、渲染情境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讲授红军长征一节,可以用《过雪山草地》来渲染长征险阻重重的场景,从而带动学生融入情境,带着感情投入学习活动。
其次,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容量大,便于组合和剪切内容的特点,通过图片对比,图像“复原”、情景模拟等手段把跨时空、跨朝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捏合在同一比较场境上来,把枯燥、干瘪、抽象的知识变成一幅幅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历史画卷,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历史事实中走近历史、了解历史。如教学北京人与现代人、《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区别时,通过对比图片,配合图标和文字说明,辅以教师的讲解,学生很容易将二者区别开来。
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再现”历史事件,“复原”历史场景,无疑是在历史教学和学生学习兴趣之间架起的一座历史对话的桥梁,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通江县瓦室初级中学   杨  君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