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走进新时代
作者:市教科所 发布时间:2009-09-29 09:19:58 点击数:
502
面临着悄然到来的新的时代,作为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理应思考和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资源更广,理念更新,形式更多,色彩更浓的特点,由此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对培养学生语文兴趣,提高语文素养,弘扬民族文化,吸收人类的进步文明,培养未来的社会主义人具有积极的意识。 语文教学的教材资源更广 信息化社会显著的特征是信息多,信息量大,新知识层出不穷,一年产生的新知识、新发明,往往超过以往的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这些信息化的东西源于生活。“语文就是生活”大大开阔了教育的视野,把生活当做语文是新的教材资源观,把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历史等学科的知识融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材料,丰富了课堂内容,拓宽了获得语文知识的渠道,教材资源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生活体验积累可以丰富教材资源,知识积累可以共享,也可以共有,而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情趣爱好都不尽相同,对生活的体验感悟也就不能共有。只有多积累生活体验,树立语文观念,多参与实践,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多发现、多体验、多感受、学会感动。现在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从课本中,从课本外选取与新教文本生活相关,体裁相同,题材相似等特点的文体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丰富了教材资源,我教《背影》一课时,就把胡适的《母亲》放在一堂课中,让学生体验到独特的父爱于母爱的伟大,让学生对真善美有着本能追求而又情感丰富,细腻的心灵,领悟世界的美好。 加强语文教学与学生生活及现代化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殊途而同归,语文学习不仅事半功倍,而且对学生终身语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大有裨益。 语文教学理念更新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只死磨质量是远远不够的,基础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基础,它依靠的对象是全体教师,它的真正生命都在课堂,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枯燥无味。应将人文性和科学性的双重特性并重,语言是人文的语言,人文是语言的负载下的人文,二者水乳交融的关系得到重新确认。语文是文化的语文,也是科学的语文。我们教师要为学生营造生活的意境,启迪学生发现美,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在艺术的语文课堂遨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的事物,美的榜样的诱导,启迪,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培养他们美好的品质和崇高的情操,我在教学《吆喝》一课时,自己先吆喝几声学生最熟悉的几种吆喝声,铺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进而用多媒体的画面让学生感知老北京的吆喝声这样既关注了初中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又有利于教学环节的自然过渡,又体现了对学生人文关怀。同时把学生当作发现美的主体,三人、五人一小组上台表演吆喝声。学生在表演前既要读懂课文内容,又要品味人物,文化品味。这种尊重学生,鼓励创新的理念比我们枯燥的分析,精辟的讲解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的效果都要好得多,学生也要快乐得多。 语文课堂犹如充满张力,可以无限膨胀的宇宙,我们的教学不是去压缩它的内涵和外延,只有这样,语文教学的效益才会渐渐达到最大化。 语文教学的形式更多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长式,平等互动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教学形式蔚然成风。现在教学形式多样,课程气氛活跃,新思想不是碰撞出五彩的火花,成为课堂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在教《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文时,师与生、生与生、生与师互问互学,自己找寻感兴趣的问题。在合作探究,平等互动中理解这一个做人的道理----爱心能给世界给自己带来美好和欢乐,这种课堂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更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探求知识的良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利用课堂形式培养了合作的精神,探究的品质。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抒写了充满生命和创新的篇章。 在教《斑羚飞度》一文时,没有停留在仅对“斑羚为种群延续的自我牺牲精神”的主题上,而是设计了“又是一年春草绿,你作为新的头羊又来到伤心崖边,此时面对过去已舍身救种群的斑羚们,你想说些什么?”的话题,启迪学生思考---我在种群中的责任是什么?自然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的意思,社会角色意识。让学生变得具有健康思想,有利于学生成长,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
南江那那将长赤九义校-王惠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