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策略
作者:市教科所 发布时间:2009-06-09 09:05:40 点击数:
565
一、语文新课程标准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它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素质教育对师生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头等大事。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推行素质教育,其实质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政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二是要求教师具备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健康和谐的心理素质,三是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作为基础。 同时对学生也提出了目标:让学生能自己动手创造,享受得到劳动成果的乐趣;敢于说话,得到能说会道的锻炼;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得到美的享受;掌握好扎实的基础知识,能放开思维,用自己的头脑去探求、思索,得到自己的见识。 三、语文课程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在有效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白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将对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1、教师自身角色转变策略 教师角色由“传授型”向“引导型”转变。过去的教学方式教师强调“一言堂”、“灌输式”。这种教学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很明确,只需要“传授”,而事实上,学生个体是有差异的。这样的教学,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实施,不利于因材施教。教师如果不能实行由“传授型”向“引导型”的角色转变,那么他就无法承担新课程政策下的使命,也就无从做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自学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应试教育的显著弊端就是重“传授”而轻“自学”。让学生在自学时对课文就进行深入充分的阅读、思辨,对课文中的难点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效率就会大增。 由于中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控能力相对来说是比较弱的,所以,教师的指导帮助就显得尤其重要。首先,教师应将自学的方法步骤教给学生,使他们有法可循。再则,让学生建立自学本,让他们把读懂的内容和不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教师掌握调控。 3、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角”,学习好的学生是重要的“配角”,他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反应灵敏,而大多数学生是“观众”与“听众”。而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在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这种学习方式是指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成员通过合作从对方那里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身存在的信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与空白,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 合理分组,小组成员间相互促进。使他们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既能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又能得到跨越式的发展,小组内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适时合理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性、实效性、成功性。 ①、精心组织,合理控制。 由于学生自主能力差,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教师需要精心组织,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中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精心组织,合理控制,有序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让学生有秩序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学习伙伴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引导学生听其他学生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与自己的不同,避免交流时过多的内容雷同,从而提高学习的时效。 ②、学习过程优化 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或自己发现问题后,通过自读自悟的方法尝试自我解决;通过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学习情况,展示学习思路,并进行群体的判断、综合,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最后经过反思与深化发现深一层次的或者是新的问题,从而推动小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 ③、情境辅助,适时点拨 教师要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直观、形象的贴近学习实际的教学手段来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如一些实物、图片、声音、录象,或者使用一些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同时在遇到有难度时,教师应适当点拨。 4、发挥学生探究学习的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中的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引,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认知活动。因为探究性学习主要以训练学生自主参与和自学能力为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保证学生探究的主体地位和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是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出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究讨论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决心,逐步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发挥学生主体,老师主导,训练主线的策略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起着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能思考、能活动的人。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发展方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生学得好坏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教育者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使受教育者知道应该怎么学,都是为了使学生愿意学、喜欢学、主动学。 训练则是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运用,温故而知新。通过不断的训练,培养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调动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提出了课程目标,其中第二维度就提出了展示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方法”,其中一条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足以见得探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能独立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申创新,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使情感、能力得到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7、调动学生多看,多读,多问的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可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阅读是一种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没有阅读主体——学生强烈持久的兴趣作依托,势必流于形式。当然阅读客体——文本的品位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8、合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策略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Internet网络上,信息不但丰富而且多彩,把无声的课本教材变成了有声的信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组织教学材料,这样学生不但能获取更多的知识,而且在声、色、图、文并茂的情境下,学生更易理解,也更易掌握。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也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总之,语文课教学应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特定的意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变过去那种繁琐分析为重点精读、非重点略读和浏览分析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平昌县金山中学 胡小丽 联系电话:13881698522 邮编:636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