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创造性”艺术
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被誉为锻炼思维的体操和人类智慧王冠上最明亮的宝石。数学教学艺术的探讨应比一般的教学艺术有着更为丰富和具体的内容。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和体会,谈一谈数学教学的艺术。 一、数学教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个性作品的过程。数学学习中的发现是经过教学法加工的再发现过程,是对人类发现过程的一种体验。由于数学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体系的严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所以数学学习不仅有一般学习的特点,而且还有其自己突出的特点。 1.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是“再创造”的过程 数学是高度抽象概括的理论,是逻辑建构的产物,所以数学学习需要学习者自身的认识和建构。按照认知学习理论,数学学习是在学习者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这种“同化”或“顺应”的工作最终必须由每个学习者相对独立地完成,因此,建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应当说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2.数学学习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数学具有逻辑的严谨性,当它以尽可能完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已略去了它发现的曲折过程。学生看到的只是概念、公式、法则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演绎体系,而看不到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给学生数学学习的“再发现”带来困难。所以数学学习中的“再创造”较之其他学科要求要高,数学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二、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创造”,为学生展现出“活生生”的思维过程 由于数学学科抽象、严谨的特点和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要求比其他学科高,数学教材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理解力、思维力和想像力。数学教师更多的责任恰恰就在于他应当通过自己的“创造”为学生展现出“活生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帮助每一个学生最终相对独立地去完成建构活动。如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教科书中的例题是“一辆汽车2/5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教学这道例题,有两个要点,一是求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为什么要先求1/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二是求小时行驶多少千米为什么要除以2?教师再创设两个思维情境,作为理解抽象知识的阶梯。(1)出示一张较长的纸条(超过学生尺子长度的2倍),要求学生用手中的尺子一次量出纸条的长度。学生想对折两次,先量出1/4纸条的长度乘以4。(2)出示一个纸盒,担问:把糖果的块数分成5等份,能算出糖果的块数吗?当学生要知道1/5的糖果的块数时,教师告诉这盒糖果2/5的是18块。这样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完成知识的建构活动。 三、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创造”,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感染力量。 由于数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我们的数学教师就应通过自己的示范使学生体会到这样工作和学习的内在乐趣。一个好的数学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对美的追求。如,教师阐述所授内容时,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哲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叙述事理时曲而不直,含而不露,隐而不现,营造出最富于暗示性和启发性的意境,让学生在回味、追索、咀嚼中引起丰富的联想收到情理交融,曲径通幽的艺术效果。如教学“分数的性质”时,教师首先提出一个分西瓜的问题:三块同样大的西瓜,老大得到这块西瓜的1/4,老二得到这块西瓜的3/12,老三得到这块西瓜的9/36。问他们谁得的多?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西瓜的块数、份数不一样,他们谁分的多?这时引入新课,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四、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创造”,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对数学美的反映过程。 数学从表面上看来是枯燥乏味的,然而却具有一种隐蔽的、深邃的美,一种理性的美。数学美是数学科学本质力量的感性与理性的显现,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是一种真实的美,是反映客观世界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自觉的地把数学美反映出来,并不断地感染学生,不断地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训练。如123456789×9=1111111101,123456789×18=2222222202,123456789×27=3333333303等这些算式,不仅给人以新颖奇异之感,而且使人深切的感受到数学的和谐美。 五、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创造”,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 教学的对象具有主体性,他们是活生生的人,在教学中不是被动地接受“塑造”,而是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塑造”自我的过程。一堂好课须由师生双方共同创造,教学艺术的出发点便是师生在教学中的交流与合作。教学的成功与否,主要看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水平,以及师生关系是否融洽,能不能心领神会地默契配合与协作,能否做到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出示12/24=1/2,1/2=5/(10)。这一情景的创设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真正做到了思维共振和感情共鸣。 可见,数学教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它是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以富有审美价值的独特的方式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数学,使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进行,使学生能积极、高效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教学美的教学技能技巧。 广纳小学:张洪联 |
- 上一篇:因材施教的冷思考
- 下一篇:初中语文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