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
情境即环境,由外界事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环境。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更是艺术,既然是艺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通过综合利用语言、动作、音乐、图片、板书、实物等教学手段,努力去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求知心理,创设教学情境,以“物”激“情”,以“情”发“辞”,以“辞”促“思”,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学习任务。 一、语言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目前,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是教师语言。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具体形象的描述,恰当巧妙的比喻,会给学生创造一种美好的情境,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 语言情境的创设,可以巧用诗词和音乐。我在教《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这一段时,选播了古曲名曲《渔舟唱晚》,随着优美的旋律,学生仿佛轩身于波光粼粼的洞庭湖上,聆听渔民欢乐的歌声,沐浴和煦的薰风,几乎与大自然融汇一体,深深地体会诗人描绘的那一种“心旷神怡,宠若偕忘”的竟境。这样一种情境之中,教学内容直观明确,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目的性。 语言情境的创设,除了口头语言之外,还有肢体语言、板书语言,他们不但能修饰、润色口头语言,还能表达口头语言所难以表达的情态,起到“引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古人论画时常说:画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语言情境的创立,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无尽的思索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形声色情境的创设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利用直观教具,尤其是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吸收。随着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到来,资源不但能使学生穿越时空,置身于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还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苏州园林》是一篇介绍建筑特征的说明文,学生对苏州园林缺乏感性认识,因而对“无论从哪能个角度观察,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不易理解。我在教学时,设计观看“苏州园林”专题片,随着行云流水般的江南丝竹,那嶙峋奇异的假山,蜿蜒悠长的小河,耸立秀奇的亭子,飞檐斗拱的建筑,还有树木、花卉、绿草,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从而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 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感到特别轻松,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更加具体地领会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教育家荀况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形、声、色的感官刺激,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易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三、问题情境的创设 理解是思维的基石,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宽其心,扣其情,启其智,必然精心设问,巧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多思,使之入境。 《群英会蒋干中计》中“蒋干来访”一节文字十分传神。为了让学生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我设计了“假如你是蒋干”这一提问,让学生进入角色情境。 学生们踊跃发言,纷纷设想此时此刻蒋干如何应答的情景,最后意见渐渐趋同:最好的办法是既不激怒周瑜,也不否认说降。 教学实践证明,创设问题情境,能促使学生综合自己的全部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形成新的暂时的神经联系,组成新的认识系统,促进认识的新发展。 四、亲经现场,感悟知识 语文教学,还可以利用当地的人文、地理景观、营造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掌握课文内容。 《中国石拱桥》一文,课文的例子是赵州桥和卢沟桥,可是它们远在千里之外,不可能去千里之外,不可能去实地体验,怎么办呢?后来,我想到我从这里也有桥,何不利用这些桥来让学生感悟呢?于是,我课外带学生参观身边的桥,我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思考:这座桥建于清初,桥上人流如梭,桥下白帆点点,为什么历经风雨,今天仍然坚强如初?通过实地查看,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到石拱桥的结构、原理以及不同的形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对课文也有了深一层的领会。 总之,情境教学,把情、形、境、理熔入一炉,易唤起学生注意、提示形象、陶冶情操。无论是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给情境,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当然,情境要因内容、因学生不断变化而不断更新,这样,才会启迪学生的智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 上一篇:语文教学应搭建开放性探究平台
- 下一篇:教育需要将惩戒与体罚区分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