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教学设计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这首诗的教学设计,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运用诗意语文的建构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入情,悟情,融情,升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大体理解诗意;背诵并默写古诗。
    2、领悟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3、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配乐播放月亮图)同学们,这是什么?(一轮明月高挂夜空)
    2、谈话:碧空如洗,圆月如盘。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常会以明月来吟诗作词,寄托思念之情。此时此刻,看到这圆盘一般的明月,我们也忍不住想吟诵古人思乡的诗句。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题目,理解题意。(泊:停的意思。把船停靠在瓜洲的岸边)
    (2)介绍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抚州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因此他视南京为他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公务非常繁忙,经常东奔西走实行变革。这首诗是他有一回坐着船沿着长江向西行驶的旅途中写的。
(归纳学习方法:知诗人,解诗题)
三、抓字眼,明诗意
(一)、熟读古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
   (2)师指导读诗。
  (二)理解诗意。
    (1)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2)同桌合作学习,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指名说说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4)教师演示课件,学生根据演示背诵古诗。
(归纳学习方法:抓字眼,明诗意)
体验情感
     1、品词析句。
(1)学生说说从诗中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诗人这种思乡的情绪呢?
   (2)诗人此刻在哪里?他的家乡在哪里?
 理解:瓜洲是渡口,在长江北岸。京口在瓜洲对面,在长江南岸。钟山,今南京紫金山,是诗人的家乡。
(3)诗人离家远吗?有多近?
 理解:“一水”指的是长江水,下游段,江面宽约千米。“只隔数重山”指的是仅仅隔着几座山。
(4)从这个“只”字当中,你读出了诗人的什么想法?
   (根据同学的回答,相机指引读一、二句)
               把自己当成诗人,想一想,水的那边,山的那头,就是你的家乡,相隔如此近。你要怎么读这两句。(评:你读懂了诗人的心。)
       再想一想,不远处的水之滨,山之畔,就是你梦绕魂牵的家乡啊。你会怎么读。(评: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到了诗人内心对家的呼唤。)
    (5)、男同学,一起来,此刻你就是王安石,面对着相隔咫尺的家乡,你深情地吟诵—
        女同学,一起来,你站在长江的这边,望着长江的那边,那儿有你的家啊,你深情地吟诵出——
          (6)、载着诗人王安石的船在日暮时分停靠在了瓜洲渡口,他遥望家乡,那熟悉的故乡啊尚未从他的视线里完全消失,他们相隔是如此的——近啊!(板书:近)
   (7)、诗人离家近吗?真的离家乡就那么近吗?山重重,水迢迢,即使能够看到家乡,那也是很远的一段行程啊。况且,他此行是要上京赴任。此刻,他不过是在这人来人往,船来船往的渡口稍作停留,即刻又将踏上旅程。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离自己的家乡会越来越——远 (板书:远)远到家乡终于完全消失在他的视线里。家乡,只是“看似近,实则远啊。”(补充板书:看似近,实则远)让我们聆听和感受诗人的心声。(师范读)
   (8)此时,你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吗?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指名读全诗,相机评点。)
2、体会用词的巧妙
           好一个“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据说诗人作诗过程中曾用到过“过、到、入、满”等字,最后定稿时才选定了“绿”字。诗人为何独独钟情这“绿”字呢?(前后同学讨论,利用复读法来读出“绿”)
预设:
   A.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春风一吹,把江南的景色变得春意盎然。(读出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吧!点评:你的朗读让我看到了江南的春色。)
   B.“绿”最能表现春天江南的美丽景色,表现他爱家。(读出他爱家的感情吧!点评:读出了江南的春天,读出了作者爱家)
   C.“绿”字写出了江南岸的一片绿色,写出了颜色的美,表达诗人对家乡的热爱,衬托出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读出颜色美,思乡情吧!点评:你是王安石的知心朋友,读出了他的心声。)
3、(江南绿的图片,音乐)这江南的绿是多么美又多么熟悉啊,它曾经一年又一年浸润了诗人的眼睛。透过那满目的青山翠竹,绿树碧草,遥望钟山,诗人记起了家乡的点点滴滴,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那会是什么呢?展开你的想象,把诗人此时看到的,通过你的笔,写下来。
   (那也许是家中母亲熬的一碗热气腾腾的粥……也许是朋友相邀时的畅饮畅谈……又或者,那是一个春风徐徐的日子,全家其乐融融的一次郊游……用你的笔,抒写诗人的心吧。)
(生读出自己写的话,师相机评点。)
4、这些记忆是如此的鲜活,仿佛一切都是发生在昨天。那一碗粥留下的暖意在心间还没有散去,朋友间亲密的话语还萦绕耳旁,妻儿嬉戏的身影就浮现在眼前。此时,你能说家乡离诗人很远吗?是啊,遥远的距离阻隔不了思念,抹不去记忆中的点点滴滴。家乡,“看似远,实则近”啊。(板书:看似远,实则近)
    5、小结:这是一首写景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板书:思念家乡之情
五、入诗境,悟诗情。
    1、融情诵读:对家的思念,煎熬着诗人的心,面对着天边的一轮明月,他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家乡,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偏不能还,诗人不由地问那天边的月亮——“明月……”(生补读)
     此时,春回大地,鸟语花香,偏要远离,诗人不由地问着自己——“明月……”(生补读)
   2、读到这里,你没有对诗人的感慨产生一点疑问吗?诗人此行的终点是哪里?他应该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可是,为什么他却一点喜悦也没有呢?五十五岁的诗人已经在政治生涯的起伏中,感到了疲惫。对此次的被重新启用,他并没有抱太多的期望。可是,他还是希望能为大宋的人民做些什么,希望那一股春风能够吹散心中的寒流。此时,你是否更清晰地看到了诗人内心所想呢?
因为王安石心中有很多的无奈,所以泊船。但为了大宋人民还是要向前航行。在人生的这条大船上我们什么时候该泊什么时候不该泊?泊下来只是思考、反思,但我们还是要勇敢的朝前行驶。
   4、请将你的体会融入到你的声音里,随着音乐,再来读一读。(全班同学站起来,师生一起吟诵)
5、从你们的朗诵中我看到了江南的美丽景色,从你们的朗诵中我感受到了王安石爱家之心,从你们的朗诵中我知道了你们是王安石的知心朋友!但这首诗唱出来也别有一番韵味,让我们来一起来欣赏!
六、归纳学法,拓展学习
   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
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
    板书:知诗人,解诗题
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
    板书:抓字眼,明诗意
最后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
    板书:入诗境,悟诗情
这就是欣赏诗歌的方法。
    板书:欣赏诗歌
  2、诵读升情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皓月当空,思绪万千,古代诗人借明月或喜或愁抒发感情,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句。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一起来充满感情地吟诵下面的诗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七、作业设计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下面我布置一下课堂作业。
  选做题1: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选做题2: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
  选做题3:著名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

                巴中市中坝小学  陈晓莉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