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教学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浅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教学

   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比较自觉地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诠释教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是生动开放的学习乐园,学生在轻松、民主、宽松与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获得健康发展。那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优化数学课教学主要应考虑哪几个问题呢?下面谈谈笔者一些想法。
一、 灵活地使用教材
学生是教材的主人,教材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则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运用,对教材的重新开发和创造。如在一堂数学课中,教师要将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让学生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开始,在探索中求知、收获,这样的数学学习内容才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才能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动力。
二、 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每课的教学目标,能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所学知识产生的背景,理解其意义,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心理体验等。
三、 找准切入点,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创设学生熟悉的知识问答活动,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
四、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和体验
在课一开始,教师要创设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教材上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教师要善于组织、提炼,将学生身边熟悉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学的活动素材,使学习材料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使数学教学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教学设计要始终围绕“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更要深刻地领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五、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实践证明:问题是探究的开始,学生越是对遇到的问题百思不解,他们的思维活动就越活跃,一旦问题得到解决,他们的思维也就能得到一种令人惊喜的发展。教师要创设一个比较现实的、有趣的、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完成对知识的“再创造”。能否对知识进行“再创造”,取决于教师是否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取决于教师的适时引导。当然,一堂好课不是让教师牵着学生走,而是让学生自己根据原有的知识独立尝试解决问题。学生自主探索,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有关数据。在解决问题时,教师不可越俎代庖,始终只以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只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才加以适当地点拨,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
六、 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好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其一,在游戏中学习,如低年级学习在游戏中可以顺利地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同时学生创造性的自我表现、独立性和积极性的情感体验也是在游戏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要遵重儿童喜欢游戏、喜欢玩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其二,在操作活动中学习,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如学生可通过摆弄学具获得关于客体的表象,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可以亲自进行实验、探讨问题和寻求结论;其三,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组织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得到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的机会,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最后,在探究发现活动中学习,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知识和活动的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
七、 课堂“四让”,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1、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
3、 让学生在已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
4、 让学生在评价得到发展和成长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优化教学的策略,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就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提高教学的质量,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南江县九顶小学  吴郑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