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自不量力?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诸葛亮自不量力?

   通江县民胜小学   周厉          (13320613632)

  案例: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课文主要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学了课文第一部分,即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短期造好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但诸葛亮毫不推托,一口应承三天造好箭的事后,我便组织同学们来讨论自己对周瑜和诸葛亮人品的看法,同学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甲:我觉得周瑜太爱妒忌人,很怕别人的本事超过自己。

  生乙:我喜欢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生丙:我讨厌周瑜太小气,心里容不下比自己强的人。

  生丁:我佩服诸葛亮顾全大局的胸怀。

  ……

  听到这里,我心里不禁暗暗高兴,看来学生对课文这一部分的理解非常到位。这正是我所期望的。当我正准备接着引导学生继续探索下文时,忽然看见靠墙边的一个男孩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平时性格较内向,不善言谈,课堂上很少起来发言。但这次居然举手发言了,我心里很高兴也很惊奇,想听听他要说什么。便连忙温和的对他说:孩子,请说说你的看法吧?

  男孩站起来涨红着脸说道:我觉得诸葛亮太自不量力了!

  他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了一片的声音。他的这个与众不同的答案使很多同学都张大了嘴,还有的甚至笑出了声。同学们的眼光齐刷刷的盯向我,看我怎么来收场。

  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此时,我也很想知道答案。

  于是,我走到他身边,轻轻的问道:今天你能回答问题,看来你也是个爱思考问题的好孩子。那么,你能告诉我们为什么觉得诸葛亮自不量力吗?

  这个孩子依然是涨红脸,却理直气壮地说:诸葛亮虽然很聪明,但要在三天内造十万支箭,怎么可能呢?谁都知道古代的造箭技术那么落后。诸葛亮又不是神仙,难道他会变?

  听了他的话,我明白了。

  我笑着对全班学生说:诸葛亮到底是不是自不量力?他到底神不神?你们想不想知道?

  同学们齐声说道:想!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下文是怎么说,好不好?

  好!”……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所有的学生兴致极高,尤其是那个孩子,明显的比往常更认真,后来竟多次举手回答问题.。我与孩子们一起深入文本,让他们仔细分析了当时的气象、条件及鲁肃和曹操的性格,终于让孩子们明白了诸葛亮的确是神,但不是神仙。他不是自不量力,而是神机妙算。

  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所以,当课堂上有一个杂音出现时,我们不能简单的就此扼断他的咽喉,而要因势利导,带领学生们深入文本去探索。并且,这时老师更应该像家长,像朋友,在老师的引领下,教给学生一种思路,一种技法。当然,更多的需要他们自己去尝试,然后自己得出真知。

  这个同学提出别具一格的问题时,我不是对他置之不理,不是忽略他的个体感受,而是尊重其感受和体验,让他把这种尊重化作学习的动力,推动其不断前进。而我自己也将这不期而遇的意外化解成不曾预约的精彩.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