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机一动”而改变的教学方案
作者:市教科所 发布时间:2008-05-28 10:21:32 点击数:
465
通江县铁佛小学 冯 孟
对于我这个“桥迷”爱好者,在教本课前,就暗下决心,一定得好好把握,不但让学生全面了解赵州桥的建筑设计特点,而且还要重点掌握本课精辟优美的语言文字。于是,我就将早已收集好的有关“桥”的图片,准备好的教学设计作最后的“演练”,力争在上课环节中不出一点差错。 铃声一响,我满怀激情与希望疾步走进教室,孩子们没有为我今天的“与众不同”(抱着一大叠资料)而特意的注意我,仍在座位上自个儿干事,定睛一看,大家都手拿画笔在专心致至的作画,一询问,原来,上一节是美术课,老师要求同学们画一幅“科幻画”参加学校的画展。这可怎么办,我既不想耽误已精心准备好了的上课内容,又不想打扰孩子们那么专著的神情。怎么办?怎么办?我稍稍思考,灵机一动,对,就这样试试。 一、画桥 “孩子们,你们既然那么喜欢画画,今天语文课上老师就教你们画一样东西”,“画什么呀?!”孩子们惊奇的望着我,我故作神秘的缓缓打开《赵州桥》配套挂图,贴在黑板上,“哇,是一座桥”学生不约而同惊呼。“老师,这个太难了,我们画不好”,有位学生大胆地站起来告诉我。我微笑着说:“只要大家认真读懂了语文书第74页的内容,就不愁画不了。”孩子们快速的拿出书翻到了74页,认真的“研究”起书上的内容,有的低头默读,有的冥思苦想,有的用笔勾勾划划,有的三五一群在一起认真商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都铺开画纸在描点、勾线、着色,一片忙碌的景象。十分钟后,一幅幅略显稚嫩的作品诞生了,孩子们纷纷捧着自己的杰作,调皮的嚷道:“老师,看我画得怎么样”。望着孩子们成功的喜悦,我高兴地“盘算”着下一步该怎么办? 二、说桥 “大家都画得很好,可是谁愿意站到讲台上来把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画的给全班同学讲一讲?”一双双胖乎乎的小手,高高举起,“老师,我来、我来”。“我画的这座桥名叫赵州桥,在河北省赵县的……”;“这座桥长五十多米,宽……”;“大家看,赵州桥有一个大拱,大拱上面各两个小拱,这种设计有利于……”;“桥栏板上还雕刻有龙”;“水中有桥的倒影”;“河边的风景很美”;“桥上会有车辆和行人”;“桥的两边肯定还有很多房子……”我暗自惊叹: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想象很丰富。是的,一座使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大桥,怎么可能没有行人和车辆?一座连接河东河西的经济纽带,怎么可能没有繁华的闹市?挂图上看不到他们居然也能从想象中画出来。回想起自己教案中的空白,不禁自惭形秽。 三、夸桥 我顺势引导:“大家说得真好,不但说出了桥的特点,还说出了桥的巨大作用,赵州桥反映了我过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接下来,让我们自豪的夸夸它”。顿时,教室就象炸开了锅的蚂蚱,有的孩子说赵州桥不但雄伟,而且无比坚固;有的说赵州桥形态美观;有的说赵州桥是一件古老的精美工艺品;有的说赵州桥是一座致富桥、风景桥;有的说赵州桥设计合理,它的建造者李春真了不起,我要努力学习,长大了也要设计更多、更好的桥……”,我还能说什么呢?激动!自豪!骄傲!我的眼眶湿润了,声音哽咽了,教室里也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 四、设计桥 最后,我把收集到有关桥的图片一一展示,看着孩子们如饥似渴的眼神,我深情地说“孩子们,金色的梦想,成功的理想、科学的幻想,在这里放飞,在你们心中,一定有一座美妙的大桥,请你们在画纸上设计出来吧!”在无声无息中,看吧:一座“彩虹大桥”,色彩鲜艳,用彩虹装扮成的大拱,格外漂亮;一座“通天大桥”,神秘莫测,使人类到达月球不再是难事;一座“多功能桥”,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篮球赛;一座“亲情桥”,妙趣横生,只要我们想念出门在外的亲人,便会穿越时空的隧道,立即在亲人跟自己之间架起一座“相思”的大桥,坐上长着翅膀的汽车,在最短的时间里就可以见到自己的亲人。孩子是天真的,童心是纯洁的,心有多大,舞台就会有多宽! “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上课时,我没有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一一讲解,而是根据课堂当时的情景:学生正在做一件自己感兴趣的事——画画,我灵机一动,就以“画”为主题展开下去的来学习《赵州桥》,主要通过“画桥—说桥—夸桥—设计桥”来组织教学,“画桥”就必须观察桥,熟悉文本内容;“说桥”就必须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桥的结构,用途,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夸桥”包含着学生的自己的感悟和体验,既是对赵州桥的夸奖,也是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夸奖;更是对自己充满十足信心的夸奖;“设计桥”就是在激发出学生创作热情的基础上,打开学生的创作大门,让他们自由的想象,自由的发挥,这既是对科学的大胆幻想,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没想到,整堂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老师、学生收获很大,新课改的征程任重而道远,若要很好地肩负起这一伟大的使命,就需要我们在平日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反思,并在反思中不断提升。最终让我们在新课改的征程中一路走好,直到永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