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浅谈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朗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可波及语文教学各个层面,无论是字音、字形等较低的能力层级,还是文学鉴赏、写作等较高的能力层级,以至最终实现语感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朗读。叶圣陶先生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足见朗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重要性。因此,我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积极探索朗读方式及策略,发挥朗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激情导入,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
成功的、富有激情的、紧扣儿童心理特点的课堂导语,就象乐章的序曲一样,能使学生一上课就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和心灵的震撼。它不仅自然和谐地导入了新课,而且极富趣味性和启发性,使学生产生朗读课文的强烈欲望。
        我在执教《圆明圆的毁灭》这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们都到过公园,那里有蓝天、白云、溪水、小桥和小鸟,真是美极了。可是,你们知道吗,我们的祖国曾经有一座被称为‘万园之园’的皇  家园林,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曾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为世人所惊叹,可是它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呢?(随后播放‘圆明园残垣’课件)是谁毁灭了它?”老师的激情导入,不仅确立了这篇文章的朗读基调,而且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激发了学生朗读课文的强烈欲望。
       二、渗透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实际和学生朗读水平的实际,加强对学生朗读方法的指导,强化朗读技巧的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1、停顿。朗读中的停顿分语法停顿和语意停顿两种。语法停顿要求学生知道各种标点符合所表示的不同时间的停顿,还要使学生掌握没有标点符合的一句话之间按短语结构的短暂停顿。语意停顿即强调停顿,要使学生知道根据语句的内容或说话人的意图、感情作适当的强调停顿。
      2、重音。一句话的表意重点是朗读上要作重音处理,以示强调。一句话哪个词是重音,是由文章的思想内容决定的。
      3、语调。语调是贯彻在整个词句中声音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是表达语句感情的一种重要朗读技巧。每句话在它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都有它特定的意义,因而也就必然有它独特的语调。人们感情上的悲哀、喜悦、温和、愤恨、坚决、踌躇等情绪,都能从语调上表现出来。不同的语调表达不同的感情,朗读时,我们必须启发学生品味出语言内含的意义和情绪色彩,按照这种意义和情绪需要来决定采用某种语调。
      4、语气。语气是指朗读时的口气、情态,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思想感情要用不同的语气来表现。如作者的话一般用叙述的口气来读,速度适中,要随着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情感来变化语气。老年人的话可用缓慢、低沉的语气来读,青年人的话要用高昂、明快的语气来读,小孩则要读得天真活泼些。对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描写也要用不同的语气来读。朗读时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探讨文章中人物形象的不同特征恰当处理。
        5、速度。有的文章要读得慢些,有的则要读得快些;有的文章快慢相间,参差变化;有的应逐渐加快或逐渐放慢,这种快慢变化必须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吻合。
      6、节奏。所谓节奏,即停顿、轻重、语调、速度的有机结合。朗读时,字音要有强有弱,停顿有长有短,速度有快有慢,语调有高有低,这种强弱、长短、快慢、高低反复错综地出现就形成了语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也就是语言的节奏。朗读时要使学生通过变化的节奏,把书面语言的思想感情,用有声的语言真切地表达出来。
       三、丰富朗读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1、自由朗读。自由朗读训练适用于新课文的初读阶段和学完课文的品读阶段。初学课文,安排学生自由朗读。其作用:一是随意性大,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给学生自主探索作品的自由空间广阔,符合认识新知、独立感知的要求;二是有利于发现朗读难点,如字音、词义、断句等方面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说,“无论怎么样,起初该用论理的读法,把文句中一个个词切断,读出它们彼此的关系来,这样读了,就好比听作者当面说一番话,大体总能听明白。”初学课文自由朗读,更能体现“听作者当面说一番话”这一特点,而且便于发现问题。学完课文,对重点段落、语句有所侧重,安排自由朗读,重在“揣摩”。其作用一是理解整体内容把握文章精要内容;二是体会语言特点。此时的自由朗读,正如叶圣陶所说的“对书中的某段文字感觉兴趣,也不妨读熟。读熟了,不待翻书也可随时温习,得到新的体会,就是很大的乐趣。”也就是“熟读深思子自知”的境界。
       2、齐声朗读。这一训练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督促学生准确读出原文,尊重原文,不丢字、不加字,不倒读,不回读。训练学生眼到、口到的能力,看得要准确,读得更要准确,在朗朗书声中,促使自己专注于文章,达到准确读出文章的目的。
       3、指名朗读。在课堂教学中,指名朗读可以让教师了解到学生把握文章的程度,有针对性进行教学。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指名朗读相关段落也是探讨答案、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在“读”中悟,在“听”中悟,心、眼、口、耳并用,自是理解的另一番天地。指名朗读可以是针对全篇的整体朗读,也可是分部分、段落的朗读,不拘长短,酌学情而定,依篇章而行。重要的是读得及时,读得精彩,读得恰到好处。“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侯传达起来”、“激昂处还他于激昂,委婉处还他于委婉”,便是叶圣陶先后所推崇的“美读”,他还说,倘“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法都有莫大的收获”。也就是,在美读中,不仅理解了文章的意思,包括文章难以言传的韵味,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同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另外,指名朗读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朗读的要求必须得到真正的落实,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通过教师、其他学生指出或朗读者自查等途径予以纠正,做到共同提高。
       4、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可以充分发挥其品味语言艺术、领悟作品内涵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读不提过高的要求。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做示范,引导学生模仿、揣摩、品味人物对话的言外之意,再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理解、把握作品准确,作品优美生动的语言和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规律逐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和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自身语言能力、思维经验和审美情趣。
      5、熟读背诵。篇幅较短的诗文,适合采用读背结合的方式教学,尤其是古诗文教学。“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追求语言的完美”“使语言不期然而近于完美”。(叶圣陶)这正是朱熹“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育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可以有得尔”的观点。熟读至此,背诵便水到渠成。正确引导他们朗读,排除所谓“死记硬背”的负面影响,让他们积极朗读,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背诵大量诗文。在朗读中,不断品味诗的韵致,达到背诵的目的,那么学生对作者的诗文风格的体会就不会待老师“讲”, 自己就会 “悟”出。
       6、配乐朗诵。现、当代散文、诗歌教学,选择与作品格调谐调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读训练,让学生学会尝试与乐曲相融合,在审美追求中提升对作品的理解与演绎,陶冶性情,升华思想。可以先范读或采用朗诵录音带,让学生模仿,再朗读。倾听高水平的朗诵,是理解作品的又一种方式,再对照朗诵,则是提高朗读水平的好方法。情因境生,音乐与美相得益彰,创设美的情境,陶冶情操,打造高雅的审美享受。
      7、范读。范读是教师引导学生突破朗读难点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以下几种情况教师要适当安排范读:对于难于把握朗读要领、又需要通过朗读达到训练目的的文章,要通过范读把学生引入作品的境界,以便于学生克服朗读困难,达到训练目的;对精彩的片段进行研读,却又朗读不好时,要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达到朗读的要求;对难以把握朗读节拍、容易读破句子的文言文,通过范读带领学生达到朗读的要求,完成学习的任务。当然,可以由教师来范读,也可以由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来范读。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