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中“双基”教学与训练的思考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对新课改中“双基”教学与训练的思考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新的理念、新的追求、新的方法、新的手段都不同程度地走进了语文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贯穿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一些教师却对语文的“双基”训练有所忽视。

   案例:
   一位教师教学《棉花姑娘》,一上课就用多媒体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蜻蜓、猫头鹰、壁虎等多种动物的图片、资料,然后配乐介绍这些动物的有关知识。充满声、像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人目不暇接。课件展示用时30分钟,然后用了5分钟看动物(图片),说动物(名称、作用),最后又用5分钟让学生戴着头饰演动物。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字没有好好认读、重点词句没有认真理解,课文没有读通读熟就到了下课时间。

   反思: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中的“工具性”就蕴含了“双基”的教学与训练。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一些教师片面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活动课,削弱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淡化了语文课的“语文味”。

   在新课改中还要不要进行“双基”教学与训练呢?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仍然是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其中,“知识与能力”蕴涵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可以这样认为,缺少了“双基”的语文教学,就是残缺的语文教学。

   当然,语文课程标准赋予了“双基”新的内涵,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获取语文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有初步的人类优秀文化积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听、说、读、写能力等;二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与人合作,与人相处,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从而真正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的具体目标。

    操作:
    课改中如何落实“双基”教学与训练呢?
    1.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高度出发,走“三维目标整体推进”之路。首先,“双基”属于语文素养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其教学任务是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形成基本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其最终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其次,“双基”教学任务的完成,有赖于适当的“方法”,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就不能有效落实。第三,语文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掌握一种工具,“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学生是否学得生动有趣,是否学得积极主动,都关系着“双基”教学与训练的质量。因此,“双基教学与训练”必须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高度出发,走“三维目标整体推进”之路。

    比如,一个汉字的教学,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正确书写。以往的方法是:字音,教师教学生读;字形,教师分析,学生记;字义,教师讲解,学生听;书写,教师示范,学生练。这种单向传授的教法,学生学得被动,教学效果不佳。“课标”指导下的生字教学应该是:字音,学生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确;字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联系汉字结构规律和身边的具体事物来记;字义,让学生联系句子和词语谈认识,说体验,表情感,说见解,既练习了说话,又为写话打下了基础;书写,让学生通过不断的书写实践,感受汉字的结构美。此中,既有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又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而知识与能力目标是通过过程与方法来实现的,同时形成了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语文课应当重点关注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强调,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完成这两项任务关键要以现代汉语的理解和表达为轴心,让学生感受汉语丰富的表现力和美妙神韵。

    根据《课标》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人的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的诗文”,引导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写作时,要尝试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上述阅读和写作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都需要在语文实践中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语文课应当重点关注课文的语言表达形式,通过对语言表达形式的学习,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比如,《威尼斯的小艇》一课,课文重点写威尼斯具有独特的美,小艇在威尼斯城又具有奇妙的作用。最后一段通过拟人手法写“静”,通过动态、声音衬托静,用奇妙的文笔描绘了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丽景色。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是用哪些精彩的语句、采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威尼斯奇特的风光,即不仅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的奇妙,而且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美。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语言表达的知识,还有在语文情境和语文实践中生成的语感和美感。   

                作者:巴师附小  王 青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