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说课教案
作者:市教科所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00 点击数:
748
一、说教材 《再别康桥》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第一首现代诗,它音韵和谐,情感纯真,意境静美,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朗读材料,也是一首值得反复咀嚼、品味的优秀诗歌,可借此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以及培养其诗歌鉴赏的能力。 二、说学情 学生刚进入高中,其人生经历较少,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还较低,所以学诗歌时往往只有一种朦胧的感受,而《语文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都要求学生能够用清晰而准确的语言对诗歌进行品评,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训练。因此,有必要在高一阶段就对学生进行一些诗歌鉴赏方法和语言概括的训练。 三、说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三美”:音韵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2、初步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①看题目:题目往往会透露诗的内容或主旨。 ②看作者:学会知人论世。 ③析意象:意象是诗的基本元素,也是品评诗歌的钥匙。 a、主人公形象:洒脱、飘逸(真是如此吗?) 柳-金-新娘-艳影-荡漾 (爱) b 、康桥形象及作者之“意” 青荇-油油的-招摇-甘心 (眷恋) 潭水-清-虹-梦 (迷恋) 寻梦-青草-星辉-放歌 (欢乐) 夏虫?康桥-悄悄-沉默 (忧伤) ④品意境:康河之美丽,静谧与“我”的依恋不舍水乳交融,因其静美而不忍离去,因依依不舍而更显静美。由此可知:诗人的洒脱掩盖不了缠绵,飘然中有无尽的沉重,诗歌所表达的“淡淡的离情”骨子里却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意”,这正是“大味至淡”的表现。 ⑤大体了解诗歌构思新颖、不落俗套的特点和寓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表现技巧。 (二)情感目标:正确看待离别,珍爱生活。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离别是绝对的,相聚是相对的,因绝对而频繁而永恒,因相对而短暂而珍贵。生命不就是因一次次的离别而成熟吗?因此我们应珍惜团聚,善对离别,这何尝不是珍视生活、珍爱生命?当我们告别父母时,他们多么担忧,何等牵挂,请轻轻地说一句:我走了,爸爸、妈妈,放心吧。 (三)教学重点、难点设置 教学重点:对诗歌意象的把握。突破:通过学生诵读、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联想、想象进而分析、归纳。 教学难点:对诗歌的意境和技巧的理解。突破:在深入理解各节意象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意境;诗歌表现技巧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归纳为辅。 四、说教法、学法: 诵读法、讨论法、情景感染和引导法相结合,形成师生互动,做到沉浸其中深入感受而又超脱其外冷静分析。 五、说教学流程 1、导入:由离别的话题导入新课。 2、学生朗读,教师正音并范读:感受诗歌“三美”。 3、尝试记忆,快速成诵。 4、看标题。别:表明离别的情感;再:表明依依不舍;康桥表明离别的对象和景物。 5、看作者:由作者简介而知人论世。 6、析意象:分节诵读,分析各节中心形象的特点和作者包容其中的情感。 7、品意境:概括康河之景的总体特征和作者蕴于其中的情感。 8、赏技巧:以优美的语言和高超的艺术形式引起人们的共鸣。 9、总结全课,陶冶情操。 六、说作业:写诗训练 启发:能否在作者所选取的意象之外另选景物表现康河之美与作者的依恋? 简评:尝试写诗可谓做语言的“健美操”,可使我们的语言由臃肿变得苗条,使干瘪变得丰满生动。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锻炼语言的同时也训练了我们的思想。 七、说板书 再别康桥 徐志摩 柳:金 新娘 艳影 荡漾(爱) 洒脱 再 青荇:油油的 招摇 甘心(眷恋) (我)别 康桥 潭水:清 虹 梦 (迷恋) 飘逸 缠绵 (静美) 寻梦:青草 星辉 放歌 (欢乐) 依恋 夏虫、康桥:悄悄 沉默 (忧伤) 音乐美 看题目 诗歌“三美” 建筑美 诗歌鉴赏 看作者 绘画美 析意象 方 法 品意境 赏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