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教材分析和处理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旧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从写作上看:.层次清楚,有纲有目;.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语言准确,运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运用了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2、教材的处理: 这篇课文特点鲜明,做为教学内容来看,切入点很多,过去通常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说明方法,但从新教材看,第一册并不强调文体的学习,七年级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说明文,强调的是练习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甚至提出,教学时不必指出它是什么文体,显然课文作为教材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兼顾了三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默看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让学生对说明文有一个大体了解;三是本文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文章很富有文采。生动说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趣味性,并能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快速默看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学习运用比喻的妙处。 (3)、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多媒体展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2)、与自然和睦相处,共建和谐社会。
三、教学重难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四、学情分析: 由于是参加讲课比赛,初来乍到,对学生的知识情况不了解,因此我在问题的设置和学法指导方面尽量做到具体,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注意梯度,易于操作。
五、教学方法 教法:导读法―――创设情景,指导、点拨。 学法:小组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在自学中实践提高。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表格 (视频: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增加感性认识;图表:提高效率。)
七、课时安排:1课时
第二部分:教学环节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好吗?(生异口同声)“好”。是的,“进门观脸色,出门看天色”,今天的天气(据实情),你们的精神也好,今天,我很荣幸同大家一起走进和谐愉快的课堂。 请看屏幕:(天气预报云层分布图)云和天气有着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融为一体,创设和谐愉快的氛围,为后面的自主探讨学习作铺垫。)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看课文(老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1、注意字音(见屏幕) ○2、填充表格(学生自主学习) 晴天云简表 云名 云的形态变化 高度 厚度 天气兆 卷云 像 丝丝缕缕地漂浮着 最高 最薄 晴朗 卷积云 像 是成群成行的卷云 很高 很薄 无雨雪 积云 像 上午出现,傍晚消散 2000米左右 较薄 阳光温和 高积云 像 扁球状,排列整齐 2000米左右 较薄 天晴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图 云名 变化过程 形 状 位 置 天气预兆 卷层云 卷云聚集,向前推进 像 高 晴转阴 高层云 卷云越变越厚 像 低 将下雨雪 雨层云 高层云变得更厚 暗灰色云块密布天空 更低 雨雪连绵 积雨云 积云迅速形成高大云山 乌云密布天空 更低 雷雨冰雹
光彩识天气简表 光名 产生和分布情况 色彩 天气征兆 晕 在卷层云上,分布在日月周围 里红外紫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华 产生在高积云边缘 里紫外红 华环变大,转晴,变小,转阴雨 虹 雨过天晴,在太阳对面的云幕上 彩色圆弧 东虹轰隆西虹雨 霞 早、晚、太阳照着对面的云彩 云层变红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说明:一、二表格的部分内容由学生填写,三表格的内容由学生在欣赏云彩图中感知。) 2、结合表格内容观赏云彩图(师生互动环节) 要求:欣赏 展开想像和联想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示例:轻盈的卷云——飘动的羽毛——飞翔的鸟儿 排列有序的卷积云——鳞波——鱼儿——浩瀚的大海 飘来飘去的高积云——羊群——辽阔的草原——民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3、小结: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文章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 A、 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B、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默看课文的自主学习,观赏云彩图的师生互动环节,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理解,为后面学生的讨论作了充分地准备工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三、说明文知识学习 ◇1、(讨论)本文是运用什么说明顺序来组织材料的?(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提示:抓住上面表格内容进行思考。
卷云 薄云 卷积云 晴朗 (高层云) 分 积云 高积云 类 形态 卷层云 高层云 说 看云识天气 厚云 雨层云 阴雨风雪 (低层云) 积雨云 明
光彩 晕、华、虹、霞 阴晴风雨
由上表可看出:形态——光彩 薄云——厚云 高层云——低层云 晴朗——阴雨风雪 现象——本质 小结:本文阐述事理,告诉我们看云识天气的知识,运用逻辑顺序,组织材料,条理清晰。 ◇2、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师生互动) ○1明确: A、 比喻的运用,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得生动形象。平时不被关注的云,或是让人熟视无睹的云,通过作者的比喻变形,不仅引起了读者的兴趣,更引起了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B、 生动形象的比喻突出了云的特征,云在作者的笔下有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C、 最精彩的段落为第一段。 ○2、欣赏品味第一段 A、 学生齐读第一段;B、在欣赏品味中读出感情,体味修辞的奇妙。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了解说明文的一些知识,能够掌握生动说明的方法和比喻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阶段(小组活动) 1、有的事物很难描摹,打个比方,就容易讲清楚,而且显得生动活泼,很有趣味。仿照下列的示例造句。 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A、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B、远远的霓虹灯亮了,…… 提示:弄清句式特点(比喻、排比);借助想像、联想;从形状入手,抓住形似!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团体作战,比一比,谁最棒! 比赛规则:分成四个小组,一二组完成A题,三四组完成B题;最先完成的小组最先发言,该组的其余同学可补充;不同的组相互评价。 明确:A、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驼峰,像卧佛,像长蛇…… B、 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彩绸,像长虹……
2、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你能知道哪些关于云和天气的谚语吗?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还可以通过动物、植物的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来帮我们识别天气,有的方法特别灵,被广为流传,你能说出一两条来吗?
说明:本题可放在课堂上交流,也可以在课外让学生交流,根据课堂时间而定。 (教师提供几条供学生交流: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乌云接落日,不落今日落明日;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山戴帽,大雨到;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总之,识别天气的方法很多,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 (设计意图:学生体味比喻的妙处,并能从生活中搜集信息,在写作中加以运用。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几点说明 (一)、时间安排 1、导入新课 约3分钟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约 16分钟 3、说明文知识学习 约14 分钟 4、拓展与延伸 约 12分钟 (二)、整个设计要突出体现的特色 1、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实行教改,始终进行“导——学——练——评”的教学方式,以趣激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 2、 明确学习目标,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3、注重学生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