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形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浅析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言语形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浅析

    人文主义最早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其根本含义既指与自然科学对立的人文学科,又指与神学相对的人学。其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它讲求反对封建束缚,主张以人为中心,颂扬人性的高贵,提高人的权威,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语文教育家程红兵说:所谓人文性,从感性的层次上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容忍,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和关怀;从理性层面上来讲,是对人类终极价值的追寻,是对人类命运的忧患。
    我们认为,人文素养就是做人的基本素养。对应于社会科学领域,反映个体关于社会的科学知识、科学意识以及与之相应的实践行为的水平。他为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转换为人们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提供了逻辑导引,为人类社会的目的性提供了价值尺度。包括品德修养、审美情趣、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爱国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较高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以及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优秀文化营养、文明地进行人际间的沟通交流和交往,正确的表达,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关心人、关爱人、尊重人、理解人。用爱因斯坦的话说人文素养就是“心灵的素养”。
    总之,人文素养从本质上讲就是内心丰富、性格完善,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理解生命的意义,尽可能地地使自已活得有价值、有意思的一种素养,所以,语文教育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也关心培养他们物质要求实现之后可能产生的情感变化、内心需求。
    各科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影响,而语文更有其特殊性:他所蕴含的人文素养、民族精神和历史底蕴滋润、熏陶、教育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我们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是在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诸如儒家的仁爱、孝道、节俭、谦让,道家的清净节制、爱护自然、遵循规律,墨家的重实践、赖民力,任人唯贤等,其精华部分历经千淘万滤,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素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涵括了各种学术流派经义的全部精华。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本文所要探究的是语文中的言语形式对人文素养形成的作用。
    言语形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有没有作用呢,答案是肯定的。首先,语言是一种文化代码,语言就是“道”,掌握和使用一种语言就是在接受一种人文价值,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自已本民族语言、不愿意学习和掌握本民族语言的人,却能做到热爱自已的国家,关心自已的民族,能够对国家和人民有所担当。
    其次,汉语的言语形式本身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人文性,如现代汉语以双声、叠韵、联绵词为主,成语、典故在行文中大量出现,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受青睐,以及律诗等文体的大量存在,其实是儒家中庸思想在文学上的反映,这些言语形式与其说是表达的需要,不如说是追求形式的华美,音韵的协调,反之,音韵和谐、外形整齐的句子或文体能让人赏心悦目,他所传达的思想自然也易于被人接受,这也就是名言警句都与其表达形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的原因。
    第三,学习语文离不开对言语形式的分析和理解。形式是内容的载体,又是理解内容的途径,比如,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这样写道: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掉会的那一天……,这里,作者不厌其烦地写道“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等字样,并不是作者要凑足字数挣稿费,而是有他的表达作用,而这种表达作用正是其言语形式告诉我们的。
    其四,形式也为自已创造内容,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孔乙已》中的“排出几文大钱”中的“排”,一个字就有无限意味,又如“《孟子》中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一段,就是典型的形式大于内容,因为简而言之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仅律诗、骈体、楼梯诗等形式本身就具有表达作用,就是一个标点也有表达作用,如《荷花淀》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水生从区上开会回来,他告诉妻子说他要上前线去了,妻子就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妻子说的这一句话,为什么要用句号呢?用逗号行不行呢?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里句号这个言语形式有很强意义表现:句号说明水生的妻子是支持水生上前线的,他不是一个落后的人,但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的确很困难,她希望水生给予解决;而逗号所表达的却是水生的妻子支持他上前线是假,希望水生留下来才是真。形式不同,内容迥异。
    总之,语文中的人文教育,不仅仅体现在内容中,如果总是就内容而内容,就难免把语文课上成政治教育课,语文课中的人文更多、更具有学科性的“人文”,主要是在言语形式中,掌握民族语言这个交际工具和传承民族的人文精神是同等重要,应该同步进行的民族发展的基础工程,也只有把握住了语文课中的言语形式这个本质,这样的语文课才是语文课,才不会丢失文本,这样的人文教育才是语文所应该进行的人文教育。

      瓦室中学  李凌  杨永政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