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近年来的中考,阅读比重一年比一年大,题型变化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新,阅读的量也越来越大,很多同学在解答这类题时,往往不得要领,失分很多。这其中固然有知识储备不足,知识迁移欠佳,阅读能力尚未形成,意思表达不到位等原因,但也有缺乏解题技巧,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没有正确的解题思路而造成的丢分失分情况,本文目的就在于帮助考生通过解题技巧的学习和掌握,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记叙文阅读题解题的正确回答率。 一、 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的知识准备 1、 解题技巧并非万能,所以基本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反过来讲,没有必要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没有任何技巧,知识储备越丰富、基本能力越强,解题技巧的运用就越灵、越有效;但本文既以解题技巧为重点,就不再赘述记叙文阅读的文体知识和语文基础知识的备考训练和解题方法,如文学常识、字音、字形、词义以及词语的选择、标点、修辞、缩句、扩句、课文背诵、朗读等,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题既可放在基础知识部分考查,也可在记叙文阅读中一并考查,这部分知识请同学们自觉复习,本文着重研究基于对文章内容、表达方式、表达效果进行考查的试题的解答。 2、 从中考记叙文阅读考查的经验来看,未必阅读完整的一篇文章,有时仅截取全文的一段或几段,所以本文的记叙文是指有时空变化、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段文字,所以从形式上看,新闻类、传记类、散文类以及寓言、童话、小说、剧本等都属于本文所指的记叙文范畴。 二、 试题类型分析 关于文章内容和表达的试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文章的基本信息:包括:记叙的要素和线索、记叙的顺序、记叙的人称、中心与材料、句子的排列、多种表达手法及作用、句子的缩写、扩写、仿写等。 2、 感知文段的内容,包括:文章的主旨、写作意图、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感情倾向、表达技巧、表现方法等。 3、 理解文段的思路,包括:文段的层次、文段的顺序、详略的安排、过渡句和过渡段的作用等。 4、 炼字炼句,炼字炼句是记叙文阅读的重点,也是解答的难点,这类题的考查主要有:词语、句子的本义,词语或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深层含义、多重含义、言外之意、感情色彩;词语或句子在具体语境中所指代、关联、呼应的内容,词语或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等。 5、 文段赏析,文段赏析主要有:对文段所表达的意思的观点、看法,对文段所涉及的问题的认识,对人物、行为、事件的评价,对构思、意境、语言、形式的个性化理解等。 三、 解题技巧 1、 抓标题 标题或者是所记叙的人、事的总结概括,或者是主题的引子,或者是人物、事件的引子,或者是高潮,或者是主题的集中概括,或者是事件象征意义的总结,总之,标题透露了很多与记叙相关的信息,从标题入手往往可以快速测知文章的主旨或写作意图。如: 2、 抓重要词句、重点段落 抓重要词句、重要段落是提高阅读效率,准确感知文章内容的前题。一般来讲,重要词句或段落所要表现和表达的也就是全文所要表现和表达的重点,它们往往可以从过渡句、过渡段中找到端倪,或者在句首、句尾的总括句中、转折句中透露倾向,犹其要注意的是文章的思想倾向和表现的意趣和主题。 3、 读懂问题,弄清题意 答题中丢分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还在于很多同学不注意读题,尚不清楚题目的要求、没有搞清问题设计者的真实用意就盲目动笔,其结果自然是答非所问,问题与回答相去甚远,自然造成丢分。所以一定要养成反复读题,揣摩清楚出题人用意后才答题的习惯,做到题目未读三遍不答,未读懂题目要求不答,未揣摩出出题用意不答。 4、 注意阅读步骤 一般来讲,在解答阅读题中,其阅读步骤要做到:首先快速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段内容,掌握文段的基本信息和基本意义,然后带着相应的问题,阅读相关的段落,在这个过程中按由浅入深的顺序,先解决基本信息题,再解决涉及某节、某段的题,最后解答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5、 注意句、段、篇的联系 一篇文章的句子、段落、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他们的感情倾向、深层含义、表达效果、文章的主旨、写作的意图也必然是相互关联的,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这个意思,词语、句子、段落、篇章包括题目必定是一致的,所以遇到一个较难的问题,找不到解题途径时,不妨从另一题目入手,层层推进,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6、注意表述 心中所想与手中所答,有时未必一致,这也是造成无谓丢分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解答这类主观题时,要特别注意自已的表述,给出答案后要进一步分析推敲,答案是否就是你要表达的意思,同时还要注意语言连贯、简明,内容全面,力求一语中的,对于一些习惯性用语和句式如形象、外貌、对照、烘托、映衬,通过…、批判…、抒发…、表现…、歌颂…,等用语和句式更需平时积累,灵活运用。 例: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妇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瘦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卡嚓卡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面三刀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划脚,不加思虑地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面三刀个小姑娘再次偷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上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已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文段写老妇人多次重复数着“一、二、三……”,其含意是指老妇人对——的痛苦诉说,也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 2、 文中对老妇人身体作了怎样的描写?这描写是了揭示什么? 3、战时后备役老兵对那两位小姑娘所讲的话中,让她们不要再笑的原因是什么? 文末“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这句话怎么理解?
分析:本阅读题集中在对“文章主旨、写作意图、感情倾向、表达技巧、表现方法”等的考察。因此,只要读懂原文的主旨,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加以适当的表述即可答好此题。 一、 按前述阅读步骤和方法,感知文段内容:本文段是写一位预备役老兵在送妻子去疯人院途中的火车上,被两位小姑娘偷笑时,向她们道出了老妇人发疯的原因后,车厢里一片寂静的故事。本文段的主人公显然是老妇人,老兵是故事见证人,讲述人,小姑娘(包括读者)是受教育的对象。 问题的关键是:老妇人为什么会疯,他的疯揭示了什什么么问题?只要弄清楚这个问题,也就读懂了文段,答出上述问题也就不难了。(只是仍要注意表述)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知:老妇人所数的一,二,三,显然是她在找寻失去的三个儿子,三个儿子上战场,都战死了,这就是战争带给老百姓的灾难。所以由此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罪恶的控诉;这种控诉具体表现在哪里呢?老妇人身 “身体瘦弱而多病的老妇人,神智不清的老妇人,需要送进疯人院”,这不正说明了战争使人民(以老妇人为代表)身体和心理巨大的创伤吗?但是,对于天真的小姑娘来讲,战争还是稍微要远一些,她们还未亲身经历和体验,所以她们会对老妇人的疯发笑,但当她们从老妇人身上切身体验到战争的残酷和罪恶的时候,她们还笑得起来吗,(听了这样悲壮的故事,看到悲惨的老妇人一家,谁的心理不会如铅般的沉重呢。读懂了这些,解答此题当然就会很简单。 由此可见,恰当的思路,是解题的关键,正确的阅读步骤和方法也是解答此类阅读题所不可缺少的。
李凌:大学文化,通江县瓦室中学一级语文教师。 联系电话:13308298892 邮箱地址;sctjlilin@s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