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作者:市教科所 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00 点击数:
553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伸出爱的手》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教学目标是:知道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了解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了解老年人、残疾人和生活有困难的人,体会他们的心理,尊重他们并愿意尽力帮助他们。本课通过走进残疾人的生活,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残疾人的种种困难,增进学生对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并感受到社会对残障等弱势群体的关怀。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上的困难,尊敬而不歧视残疾人,燃起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关爱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心。
2、行为与习惯:能尊重残疾人,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能力所能及地、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3、知识与技能:认识到残疾人生活上有许多困难,了解残疾人身残志坚的事迹,了解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与帮助,并具有初步的搜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4、过程与方法:通过换位体验、故事交流、资料搜集、小组讨论等活动,体会到帮助残疾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教学重点: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并由此产生对残疾人的尊重、理解和友爱。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尊重、友爱残疾人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
1. 学生:收集我们生活中的关于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例.
2. 教师:
a、录像:无臂肢残人录像、聋哑学校学生上课画面、千手观音录像、学生课间活动录像
b、活动时需要的简单材料——蒙眼的深色布、用手势演示的内容;
c、收集一些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例;残奥会图片
d、歌曲《爱的奉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看到我们四年五班的同学这样端正的坐姿这样明亮的眼睛,我真高兴。我知道咱们班的同学个个聪明活泼可爱。于是,前几天我录了一些咱们班活动时的镜头,想看看吗?
(录像:学生课间活动 )
师:看得出来你们都很开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玩着自己喜欢玩的游戏,与自己的伙伴谈论着有趣的事,看着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听着优美的音乐。可是同学们是否留意到,同一片蓝天下,还生活着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残疾人。
课前请同学们收集有关残疾人的资料,谁愿意先来与大家交流一下.(评价学生的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谁来介绍一下自己身边的残疾人生活情况。
通过课前调查和刚才这位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我国有6000多万残疾中聋哑人最多,他们在无声的世界中是怎样生活、学习的呢?让我们首先来看看与我们同龄的聋哑小伙伴学习的画面。
看了他们学习的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谁来谈一谈。
师:是啊,残疾人是一个多么特殊的群体。他们或者在漫漫长夜里摸索,或者在无声世界里生活,或者是靠轮椅、拐杖延展自己的人生。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残疾人,来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
(板书:走近残疾人)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对残疾人已有的认识和学习愿望,把聋哑学校学生上课的录像在课堂上播放,引发学生探究残疾人的生活、学习的欲望,使教学寻找到了适当的切入点,为儿童真正走进残疾人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珍视儿童生活独特价值”的独特理念。)
二、新课:
(一)活动: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1、同学们,大家都见过残疾人,但他们的生活到底有多不方便呢,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好,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次模拟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吧。(多媒出示活动题目)
(1)手语传话。将学生分组后进行“传话活动”。老师告诉单组第一位同学一句话(我想看电视),同学们一个个向后传,不能动口,只能用手势表述。双组的同学注意观察,双方充分体会聋哑人的生活。最后一名同学说出领会到的意思,师公布答案。请生谈体会。
(2)单手穿衣。我们再来模仿肢残人,体验一下“单手穿衣”吧!请一组学生,一只手不准动,只能用另一只手来穿。(其他同学观察他们是怎样穿衣服的?)
(3)蒙眼前进。老师先请五位同学到前面来,做蒙眼走路的体验活动。一人把眼睛用丝巾蒙住,体验盲人,单独走完老师要求的路程。一人把眼睛用丝巾蒙住,在另一同学的扶助下走完全程。(路线是从后排座位出发,绕讲台一圈回到对方原位。如此设计,是想让学生们在深切地体会到做盲人的不易的同时,体会到得到帮助的盲人比没人帮助的盲人走得快些。请同学们谈一谈在活动中的感受。)
我们来听听谁的感受最深。
真好,老师知道你说的都是真心话。
请这位同学说说心情。如果这布拿不掉了,你的眼睛一直不能看了,你愿意吗?你会怎么样呢?
模拟体验后,同学们纷纷谈感受:
生1:生活在没有阳光的世界里,真是寸步难行,我5分钟也受不了,盲人一辈子这样真是太痛苦了。
生2:哑巴人受了委屈,都不能辩解。心里明白,可说不出来,无法表达,真是太不幸了。
生3:一只手做事情真是太不方便了,就连穿一件衣服这样简单的事也变得很困难,刚才我是用嘴巴帮忙才穿上衣服的,还没有扣完纽扣时间就到了。
生4:今天我才体会到残疾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以前我还嘲笑过邻居用左手写字(班上有一位患小儿麻痹症的同学,右手右腿残疾的),我觉得很对不起她,我伤害了她,以后我不会这样做了,我会主动帮助她。
设计意图:这是模拟体验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两次换位体验,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使体验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整体生命投入的过程,并由此产生同情、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情感。因此,这样的课堂,是儿童的课堂,它呈现的是儿童的文化,体现的是童心、童真。它真正把学生引进了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 使课堂教学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而是对学生生活的有效引导,从而体现出本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核心理念。
(二)走近残疾人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体验,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聋哑人、盲人,还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在生活中学习中与他人的交往中的种种困难,他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听不到爸爸妈妈亲切的呼唤欢乐。但是,在身有残疾、连正常生活都困难的情况下,他们却那么勇敢顽强,忍着伤痛,含着眼泪,努力着、练习着,并取得了成功!
(1)谁愿意上来,把你知道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超越残缺·身残志坚”故事会
(2)你的故事真感人。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请看。
播放《千手观音》课件)
(你知道这些美丽的舞蹈演员的故事吗?在没有音乐的无声的世界里,这些聋哑姐姐要练好这么绝美的舞蹈,该付出多少艰辛啊!)
他们用生命真心的拥抱生活,也让自己的生命美丽起来……
师:老师收集了一些残奥会的图片,咱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
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哪幅画面最让你感动? 学生谈感受 (板书: 顽强、乐观)
师:他们用自己的血汗为我国体育事业争得了荣誉,为我国2008年残奥会赢得了主办权。
师:是的,他们的不幸让我们同情,他们的坚强更是让我们敬佩!多么不容易啊,正因为这样,他们更需要大家的尊重,需要我们的关爱。怎样帮助他们?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教师精心选择的几位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代表,通过多媒体播放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使学生对残疾人的认识、体验逐步深刻,也使本课的教学掀起了高潮,实现教师情感、学生情感和文本所要表达情感的共振。
学生小组讨论:谈感受、谈做法。 板书:关爱尊重残疾人
手语: 通过同学们真诚的话语,老师感受到了同学们心中的爱,真希望残疾人朋友能听到你们这些爱的呼唤(边说边做手语爱的呼唤)
三、总结: 播放乐曲:《爱的奉献》同学们,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表现。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温暖的手,献出自己的爱心,将这世界变成爱的乐园,让我们在爱的呼唤中我们行动起来,奉献我们的爱,让他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乐,让世界更加灿烂美好。
设计意图:本课在不同类型的体验活动中,学生不仅用眼看,用耳听,用身体亲身经历,而且至始至终在老师的引导下表达着自己的体验。这种现实儿童与文本儿童的对话,健全儿童与残疾儿童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促进儿童对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整理、反思与提升,帮助儿童形成认识、激发情感,使儿童了获得新的发展,体现了本课程发展观。
板书设计:
战胜困难
顽强、乐观
关爱尊重残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