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实录及课后反思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实录及课后反思

一、观美景,入诗题
师:小朋友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和你们平时上课一样吗?
师:不一样。
师:那你们紧张吗?
生:不紧张。(有一人说紧张)
师:孩子,你紧张吗?(师走过去紧紧地抱住他说:孩子,相信吧,你是最棒的!)
师:说实话,老师也有点紧张呢,怎么办呢?能鼓励鼓励我吗?
生:鼓掌。
师:谢谢你们的鼓励!为了感谢你们,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游览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被喻为“人间天堂”。
课件:西湖美景(晴天的西湖、雨中西湖和西湖十景)。
师:游览了这个地方,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觉得仿佛进入仙境一般。
师:说得多好啊!
生:真美啊!真想去那里玩个痛快……
师:老师和你有同感呢,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师: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西湖。
师:对,这就是美丽的西湖。它秀丽的景色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从古至今,很多文人墨客在这里饮酒赏景,吟诗作赋,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北宋大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师生齐读课题)
师:孩子们,想听老师读读古诗吗?(师范读)
师:老师读时,就看到同学们跃跃欲试了,好吧,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全诗,注意听清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生自由读诗。
师:老师还想听听你们同桌互相读读。
生: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课后反思]这一环节的教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初步感知古诗的意境。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西湖十景和雨中西湖,以及晴天时,西湖波光闪动的画面)和深情并茂的范读,以及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使学生入情入境。在课堂上,孩子情不自禁地跟着我读了起来。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自由地读古诗,同桌互读互评,我并巡视,及时纠正字音,如:有一个小女孩读不准“潋滟”一词,我鼓励她再拼一拼,读一读,通过她的认真拼读,她读得很流利,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在初读中,我还发现有些学生读“淡妆浓抹”有点问题。于是,我就在大屏幕上打出这个词,并注上拼音。让读得好的孩子教读,然后,读得不够的孩子再读。注重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呈现了真实而扎实的课堂。
二、抓字眼,明诗意
(一)、感受雨中西湖的“奇”
师:游览西湖,首先与我们亲近的自然是水,咱们再轻声地读读诗句相信带水的字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师:读完了吗?你看到带水的字了吗?
生:我找到了湖,潋滟,淡,浓。
师:好眼力,咱们读读它们好吗?
生:齐读这些字
师:如果,你把这些字送到诗句中那诗句会更加鲜活,谁来试试?
生:读诗句
师:其实,还有一个带水的字隐藏在诗中,你再大声读读,它肯定会跳出来。
生:是雨字(板书)
师:你有一双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啊,把它送到句子里读读。
生:读带雨的句子。
师:(指着板书“雨”)这个给西湖带来另一番景象的精灵多么重要啊,该怎样读呢?
生:重读。
师:很好,那你能试着读读吗?
生:再读诗句。(重读“雨”字)
师:谢谢你让大家听到了雨。孩子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一阵蒙蒙细雨,洒在湖面上,滴落在山林之中,这时的山,这时的水,这时的一切,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到处都是朦朦胧胧的看不清。
师:好一个朦胧的美啊!
生:我仿佛进入到仙境一般。
师:说得多好啊!
师:想亲眼目睹她的美吗?
生:想。
师:(课件:雨中的西湖)能用一个字来概括雨中的西湖吗?
生:奇。
师:奇是什么意思呢?
生:奇妙!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看书上的注释。
师:孩子们,学古诗,看注释,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师:那你觉得雨中的西湖奇在哪里呢?
生:到处都是雨雾迷蒙的样子,时隐时现,奇妙无比!
师:所以苏轼说,山色————
生:空蒙雨亦奇。
师:请你用心感受,此时下起了蒙蒙细雨此时此刻山色——
生:空濛雨亦奇。
师:雨轻轻的细细的软软的,再读——
生:(把声音压得很低)山色空濛雨亦奇。
师:这时雨下大了一点,山色——
生:(声音大一点)空濛雨亦奇。
师:雨越下越大——
生:(声音更大)山色空濛雨亦奇。
师:谢谢你们让大家听到了雨声。因为有了雨让西湖显得更加奇妙。让我们带着对雨水的感激再读这一句吧!
生:齐读山色空濛雨亦奇。
(二)、感受晴天西湖的“好”
师:那下雨之前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你能找出描写下雨之前西湖的诗句吗?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第一 句,结合注释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读。
师:谁能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这是描写晴天的西湖。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这是描写的晴天的西湖呢?
生:晴方好
师:板书(晴)你觉得晴天的西湖怎么样呢?
生:好。
师:板书(好)。好在哪里呢?
生:晴天水面上波光闪闪的,很美。
师: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波光闪动的样子吧(播放课件)。
师:看到了吗?这就是水光潋滟啊,你能用其他的词表现水光潋滟吗?
生:波光粼粼
生:银光闪闪
师:看到这样的美景,你心情怎样?
生:激动、赞叹-------
师:读啊,把这种感情带进诗句中读!这就是晴天的西湖啊,所以作者说,读——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我真想大声地赞美——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是啊,西湖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是那么的奇妙美丽,难怪苏轼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感受比喻的巧妙和贴切
师: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西子是什么意思啊?
师:有谁知道?
生:西子就是西施,是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师:她是我过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生:诗人为什么要把西湖比作西子呢?
师:是啊,为什么呢?
生:因为她们都很美。
师:真是一语道破天机啊。西湖无论是晴天还是下雨都是那么的奇妙美丽,西子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动人。所以诗人不禁咏出了这样的诗句——
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一个美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你能读出这种美丽的神韵吗?生读。
[课后反思] 虽然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但如何让他们在短短的四十分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体会古诗的意境呢?在教学中,我对诗句不作过多的讲解,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另外,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对诗中所描写的景象进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生的朗读。但不是“为朗读而朗读,漫无目的地读”而是每一次的读都有明确的要求,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体现了“以读带讲、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和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上。我巧妙而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对诗中所描写的景象进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比如在体会雨中西湖的“奇”时,先让学生找出诗中带“水”的字,然后引出描写雨中西湖的句子“山色空蒙雨亦奇”并让孩子们在老师的描述中闭上眼睛想象雨中西湖的“奇妙”,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所以就有了孩子们的“到处都是朦朦胧胧的看不清,很美!”“我仿佛进入到仙境一般。”的感受。再亲自感受西湖雨中的“奇”(课件:诗句意境)在无形中,孩子对这一句诗的体会已经非常的深刻了。然后,再通过各种方式的诵读,孩子们的情感在诵读中得以深华。
在引导学生质疑上也体现了“实”。在学生汇报了读懂描写西湖“晴”的诗句后,引出最后两句,并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质疑,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水平。如“西子是谁?”“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我并没有急于解决,而是把问题转向了学生:“西子是谁呢?谁知道?”“是啊,作者为什么要把西湖比作西子呢?”很巧妙地把“球”又传给了学生。
三、读诗句,悟诗情
师:孩子们,读古诗,我们要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刚才,老师听了你们的诵读,画了这样的节奏,(最后一句)你能学老师这样来画画其他几句吗?(能)谁愿意上来画?
生在书上画节奏,抽一生在视频展示台上画。
师:同意她的意见吗?
生:同意。
师:你觉得这些诗句中有哪些字需要强调呢?随即在晴、雨、西子、总下面加上着重号。
师:那你们能读出这种节奏和韵味吗?(能)那现在自由地读读吧,也可以读给你小组里的同学听。
生自由地读诗。
师:孩子们,看到你们读得有滋有味儿的,我也迫不及待地想读读,可以吗?(可以)
师范读。
生鼓掌。
师:谢谢孩子们对我的肯定,你能像老师这样读读吗?(能)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给你们一点时间练习练习好吗?
生有感情地读诗。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才能呢?
抽生读
分男女生读。
师:孩子们,想再次感受西湖的美吗?(想)
再次欣赏西湖美景。(西湖风光课件,师在解说时有意识地引用一些描写西湖的诗句。)
[课后反思]这一环节的教学意在让学生对古诗进行整体感知,并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那么如何让孩子们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呢?我在读诗之前引导孩子画出诗的节奏和要强调的字词,接着声情并茂地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教师引读、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在我的这堂古诗教学中,学生读诗不下二十遍,学生读得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并能当堂背诵。我就这样将朗读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四、破诗题,吟诗句
师:再次欣赏了西湖的美景。现在,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诗题吧,咱们一起来读读吧!
生读诗题。
师:你知道诗题是什么意思吗?
    生:是诗人苏轼在湖上饮酒赏景,开始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师:你真了不起!理解了题目的意思。他醉了吗?
生:醉了,他被西湖的美景陶醉了。
师:就让我们和苏轼一样带着一丝醉意,听着一首小曲,看着一池美景吟诵这首千古绝句吧!
生:配乐吟诵。
师:能背吗?
    生:能。
师:同学们,放下书站起来大声地吟诵一番吧。
学生大声读。
[课后反思] 这首古诗的题目中包含了很多内容,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来理解诗题的话肯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由老师说出留给学生的印象也不会很深。所以我把理解诗题放在了后边,并有意在课中渗透诗题意思。比如在观看西湖风光后,老师说:“这就是闻名中外的杭州西湖,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饮酒赏景——”,又如“下雨之前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所以在后面理解诗题学生就易如反掌。这样也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式,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避免了以往公开课时先把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提前告知的流于形式,带有表演色彩的课堂教学。体现了古诗教学的真实、扎实、和朴实。
五、赏诗词,陶情操
师:孩子们,《饮湖上初晴后雨》堪称为“西湖”之绝唱,但它仅仅是我国诗歌宝库中一粒很小很小的沙,在中国的古代诗歌中,还有许许多多写景的古诗。你知道哪些呢?
    生:望天门山。
师:会背的和他一起背。
生:小池。
学生齐背。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请看大屏幕。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几句写景的名句。
师:同学们,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古诗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老师希望你们在课外多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魅力,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孩子们,下课。
    [课后反思]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在拓展中安排了赏读古诗。首先由学生来吟诵描写祖国山河的古诗,孩子们兴趣很浓,争着背诵古诗。当我再出示两首描写西湖的诗,和一些写景的名句时,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跟着我诵读起来,在诵读中感受到了古诗的魅力,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打破了课内外的界线,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真正做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啊!
                 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王仕兰

            (此课获巴州区赛课一等奖)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