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的多学科特性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地理的多学科特性

地理的多学科特性

王怀杰

(四川师大资源与环境学院2000级,20032月)

 

 摘  要:   环境问题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地理学在提供理论和方法模式上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基础优势。这是因为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始终以环境要素为研究对象,并不断吸取其它学科的成果和研究方法,使其研究内容不断丰富,也使地理学具有了多学科特性。本文从地理学起源和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及地理学发展趋势等方面分析了地理学的哲学特性、数理特性和社会特性。对地理学这门学科进行了实质性剖析,对地理研究者和地理学习者颇有启迪。

 

关键词:  地理学,哲学,数理,社会,多学科。

 

地理学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现在已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早期的地理学家们倾向于对自然环境的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人们开始关注人类自身的行为与环境的关系,人文地理学得到了发展。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诞生与推广,环境问题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可以说,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地理学在提供理论和方法模式上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基础优势。这是因为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始终以环境要素为研究对象,并不断吸取其它学科的成果和研究方法,使其研究内容不断丰富,也使地理学具有了多学科特性。

一、从地理学的起源看地理的哲学特性。

古希腊哲学家埃拉托色尼(Erathosthenes of Cyrene,约公元前273-192)第一个创造了“地理学(Geography)”这个词。在这之前,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从哲学的角度描述了地球上的各种可居住性与纬度的关系。尽管他们当时研究的目的是利用自然现象或事物的存在特点和规律去丰富哲学思想,为他们的学术见解提供必要的证据,但正因为他们在研究和总结哲学思想的过程中关注了今天地理学研究的诸多要素,正好说明了地理学是在哲学的发展过程中诞生的,并在哲学发展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哲学的物质概念所反映的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性。宇宙是物质的,宇宙中的天体是物质的,且是有形态的。这种哲学思想对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当人们能用物质的观点去理性的探索宇宙并发现了宇宙中各类物质的运动规律,而不是盲目地崇拜神的时候,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哲学巨大的力量。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而这些自然的、人文的现象也都有其自身的发展和演变过程。空间分布和演变过程正是哲学中所描述的:“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地理学的这些哲学特性已经影响到了地理学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方法。如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从而使地理环境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符合哲学中的普遍联系的原理。同样,人类正是认识到了人类与环境的对立和统一的关系,才总结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从地理学的研究手段看地理学的数理特性

地理学所研究的各类地理事物和现象,都需要对它们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进行描述。这描述可以有两个层次,即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众所周知,在科学研究领域,只有对事物和现象进行定量描述,才能准确反映其实质性特征。因为定量描述是进行大量数据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从很早对经线和纬线及地理形状大小的测量,到现代对宇宙中天体运行状态的观测,从对微观领域岩石的成份分析,到对地理表面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宏观分布的研究,所运用的手段无一不与数理学科相联系。

首先,几何测量手段是早期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如在张遂(僧一行,公元683-727年)的指导下,唐朝的南宫说率领的测量队在河南省黄河南北平原一带进行了最早的地面弧度测量,进而推算出地球的大小。天球的概念则运用了数理原理建立一个立体几何模型,实现了对天体运动特征的准确而科学的定量描述。

后来,理化原理对近代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地球的质量是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后才得以测量的。英国学者朗科恩(S.K.Runcorn)测定了各大陆的古地磁极,提出了地磁迁移的轨迹,为板块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地质构造的研究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岩石年龄的方法;利用化学实验得出的结论对岩石的成份进行分析。这些方法的运用体现了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的发展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

现代地理学的研究更是离不开数理学科的支持。随着地理分支学科的出现,地理研究的范围在扩大。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定量描述需要更精确的测绘。而测绘所产生的和统计分析所需要的数据越来越复杂,数据系统也越来越庞大。人们开始运用微电子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测绘和处理,如激光测绘,遥感技术,运用计算机分析所得到的数据,以便得到更准确的规律和更科学的理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科学家们不再忙于演算和整理数据,而把精力放在对研究思路的改进上,大大提高了研究出成果的速度和质量。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地理研究中的很多重要数据都可以实现与环境变化同步更新。数据的不断积累和地理信息数据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与全球定位系统开整合,地理研究中的很多工作将得以再虚拟现实中进行。一个全新的“数字地球”的时代即将来临。

三、从地理学的研究方向看地理学的社会特性

地理学从过去着重对自然地理的研究到现在自然、人文并举。特别是人文地理发展很快,并形成了很多新的分支学科。如传统的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环境地理学,后来形成的文化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由此看来,地理学的研究方向有从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研究向人的思想意识领域研究的扩展趋势。地理学的研究不再是只满足于让人们了解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的原因,而是开始让人们懂得如何运用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去改进生产技术,更新观念,转变人们的行为习惯。让人们在学习地理、研究地理的过程中去体会运用地理理论和地理思维去解决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现代社会,无论是决策者,还是普通公民,地理知识将成为人们必备的工具。在社会经济建设中提出的许多资源环境问题,如资源利用与开发、国土整治、区域开发、地区发展战略等,都涉及地理学。地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正摆脱专业的局限,走向社会服务大众。这正是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之所在。

当然,这三种特性的存在并不矛盾。地理学理论的形成,有很多本身就是哲学原理的具体应用和体现。而数理特性则是对这些原理以定量的形式加以阐述和归纳。地理学的社会特性则说明地理研究和理论形成是以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为宗旨,是地理学从理论研究走向实践的具体表现。研究地理学的多学科特性,有利于了解地理学的本质,有利于地理研究领域的扩展和研究思路的开拓。有利于对某些地理问题的多角度分析,从而实现对问题的全面、彻底的解决。


Multi-subje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ography

 

Wang Huaijie

(Facul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NU, Feb 2003)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question has become the focus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in the whole world. Studied and solved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 there were other discipline incomparable basic advantages in offering the theory and method mode in geography. This is because forming and development of geography regard environmental key ele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ll the time, And draw the achievements of other disciplines and research approach constantly, make its research contents enrich constantly, Make geography have multi-subject characteristics too. This article was originated from geography with the philosophies characteristic to analyze geography of the respect, such as research approach, research means and geography development trend, etc. counted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haracteristic and social characteristic. Have carried on the substantive analysis to this discipline of geography; inspire geographical researcher and geographical learner.

 

Key words: geography, philosophic, 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societal, Multi-subject


参考文献

金其铭等编著《人文地理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第6页。

肖明主编《哲学》(经济出版社1991.3)第68页。

金祖孟主编《地球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3.1)第172页。

张觉民、陈国勋等编写的《地质学基础〈物探类专业适用教材〉下册》(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教材 1982.5)第143页。

许嘉璐主编《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地理卷》(沈阳出版社 1990)第502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