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地理
作者:市教科所 发布时间:2006-11-09 12:07:36 点击数:
646
内容摘要: 社会越发展,合作越普遍,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 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全班学生个性差异,致使教学不多元化的不足,从而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空间。
萧伯纳有句名言:“自行车向前行需要两个轮子,你不能说哪一个更重要。”在个人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是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的两件法宝,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在要求学生克服困难、自主探索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善于合作,勇于合作,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于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了解他们合作的方法,在合作中的体验和感悟。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形成地理能力,强化地理观念,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利于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地理合作学习组织得好,可以发挥集体力量,提高学习效率,收到良好的效益。因此,“合作学习”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来讲,从提高素质教育质量来讲,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培养合作意识 1、合作思想,源远流长 在我国,合作学习的思想源远流长,我国最早的合作学习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卫风》中,其中指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学习要相互商讨,相互砥砺、共同提高。《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其中指出:“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独而寡闻”,实际突出强调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我国的封建社会的私学教育中,一直采用“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教学方法,即让弟子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我国古代书院教学中更是大力倡导同学间的研究之风,切磋之风。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并实施了“即知即传”的“小先制”,让儿童一边当学生,一边当“先生”,把学到的知识传给周围的同伴。 2、现代社会,更需合作 我们都知道,人类社会越发展,合作越普遍。一根我们最常见的电话线都是多人在流水线上完成的,更不用说一些复杂产品了。可以说,全世界各个地方都体现着合作的现代特征。而这一切,又都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为基础的。现代人才学家认为,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是现代人发展必经的高速路,然而,当代学生普遍缺乏合作技能与合作意识。充斥我们眼睛的是个人主义,唯我独尊,狂妄自大,自以为是等。具有这样品格的学生是不能应对迫在眉睫的激烈的社会竞争的,甚至可能会在这场竞争中被淘汰。所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3、教师需大合作理念 这里所谓的“大合作”,指的是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家长与教师的合作,教师与教师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校与教师的合作等。需要提出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传统的教育学理论认为在知识的传授上师生是授受关系,其实早不是这样了。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老师的角色要从知识的灌输者、单向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变成引导者,合作者与交流者。换句话说,教师和学生是知识的传承的合作者。只有老师具有了大合作理念,发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合作,才能提升学生素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愁学生不养成合作技能,不建立起合作意识。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教师具有大合作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前提。我们不能设想,没有合作意识的教师能培养出有合作意识的学生。 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孔子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历史上,没有任何时代能像今天这样突显合作的重要。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仅靠个人的奋斗是难以有所成就的。因而,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学会相互理解和彼此支持,学会在交流中分享成功的喜悦,学会在集体中共同学习和提高。 例如,在学习中遇到了不能理解的问题,要让学生想到向老师和同学求助;某一同学想了解本地环境的变化,但缺少本地环境的历史资料,在网上发贴求助;教室内建立一个学习交流活动角,每一个同学都可以把他们的不理解的内容在这里公布,以求得帮助;当其他同学提出了一个自己也感兴趣的地理问题时,积极地去查找资料,并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些学习行为都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但如何让学生主动去做,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引导。合作学习是要学生能恰当利用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来实现个人学习的飞跃,因而想到合作、积极参与合作,善于利用合作是我们要培养的基本素质之一。 二、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1、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合作学习目标要清楚,围绕目标的任务设置也要很明确,为什么要开展合作学习,小组需要共同完成什么任务,每个小组成员需要做什么事情,都要非常详尽、明晰。组员的构成也要花一番心思,并不是课堂上老师一声令下,几个小脑袋一凑,唧唧喳喳地说一阵就是合作学习了,只有要求明确,学生学习目标清楚,任务责任到人,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小组的组建应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组内异质”就是学习小组组内各成员要有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和互助合作;“组间同质”指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公开竞赛的展开。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要进行角色分工,明确各自的责任。每个小组的几个基本角色是:组长、主持人、记录员、检查员等不可或缺。如学习“气候资源”一节时,可安排合作小组专题讨论会,讨论气候资源的特点及其对农业、交通、建筑、旅游资源的影响。具体情况如下表: 角色 责 任 范 例 组长 引导小组活动,确保指定任务按时完成 “我们这次主要讨论气候对农业、交通、建筑、旅游业的影响,大家应积极讨论。” 主持人 激励各组员积极参与活动,要求小组成员各抒已见 “李四,你认为气候对农业有何影响?” “王五,你谈一下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角,对建筑物采光有何好处?” 记录员 分发小组材料,记录小组讨论结果 “我们这节课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小组对xx问题的共同看法是……” 检查员 检查每个成员的掌握程度 “请把各自的观点单独写在纸上,然后比较答案。” 2、精心设计,有效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探讨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入手,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要提出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的问题。要精选问题,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另外,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情景性、启发性、层次性。其步骤是:教师情景导入→分层次展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记录→小组汇报、补充→教师点评。 如在学习“日本”时,了解到日本的经济发达,由于日本产品质量较好,定价比较高,所以大量出口,世界各国人民乐于接受日本的产品。可是,日本怎样才能生产出质量高又不贵的产品、如何降低成本呢?这时老师可设计四个问题:1、怎样购买原材料?2、怎样把原材料运回国?3、怎样生产产品?4、怎样销售产品?让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中,明白工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再根据日本的国情分析日本经济的发展战略。学生在明白道理的同时,也学会了分析一个国家经济策略的方式和方法。 3、适时引导,参与调控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起到组织、参与、咨询、指导的作用,必要的时候教师也要讲。合作学习强调把学生视学习的主人,让整个学习过程充满生命活力,但绝不是放任自流。“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不教”,首先要“教”,关键是看教什么,如何教。如果合作学习时,一味地突出学生的自主,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只做一个旁观者,这样的“合作学习”根本不能使学生的地理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而只能流于形式,成为自由化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教师的精讲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把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置疑问难相结合,把传授知识与教给方法相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通过精讲为学生提供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然后提出问题或者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提出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独立思考,或出现思考障碍,或出现答案不一,此时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好时机。例如:针对我国的城市化问题,教学时,应先向学生展示图片,把学生引入情境中,然后提出问题:假如你是市长,应如何解决城市化问题。让学生在有意义的交流、讨论中掌握知识。 4、及时反馈,激励评价 教学评价一般指向学生个体,而小组合作教学中的评价应更多地重视对小组的评价。它关注的是活动过程中所有成员的参与度,活动结果中所有成员的总成果,而非学生个体。 在合作学习的一个阶段完成后或学习过程中,组织学生以小组、班组汇报发言、成果展示等形式评价。如在学习地质灾害时,要求学生每6~10人为一组,绘制一幅本地(市)地质灾害分布图和一幅解放后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曲线图。学生通过查阅乡土地理资料、访问、设计制作等任务完成后,每一小组选一名代表介绍本小组的学习过程,由老师和学生组成评议组,对小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等级评定;将各小组绘制的图或资料进行展示评分,评定小组的整体学分。小组内可通过个人学习总结和小组投票,来确定每一个学生在组内的学习效果。这种评定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力求反映出真实的学习过程和成效。 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很多,一般来说有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互评,学习成员的互评,教师综合评价等,这些评价方式可单独使用,也可综合使用。 三、 合作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由教师随机安排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间的交流很少,没有真正地讨论和合作,基本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讨论中不能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卓有成效的学习,你讲你的,我讲我的,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学生间彼此不友好合作或合作程度不够,彼此不注重倾听对方意见,虽冠以小组合作之名,却无小组合作学习之实。 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在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仍是少数学生,学习后进的学生常常坐在组里听,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在小组活动中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教师不容易发现学生开小差;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教师对小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明确。 3、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在小组活动中经常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各行其是的现象。 4、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没有完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重点,没有很好地设计怎样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没有向学生说清楚合作的要求和目的是什么。 5、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 整体是为了更好地评价个体,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个体发展,评价个体,促进个体的发展才是目的,评价整体是手段,是方法。 6、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活动 人数过多,不好分组也不好管理,一般50人左右较适宜。 7、教师缺乏合作教学的能力与技巧 要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首先需要引导教师学会合作学习。提高教师合作教学的能力与技巧。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促使我们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既保证量又保证质,真正收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 四川省巴中市第五中学 杨 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