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作者:市教科所 发布时间:2006-11-09 12:06:00 点击数:
62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写作教学的总体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自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从这一新的写作教学理念上不难看出: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意表达的文章,是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 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师任务更重。因为,对于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学生,他们生活的空间狭小,生活的内容贫乏,生活的经历简单,导致写作的“素材”枯竭。怎样才能达到上述目标呢?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每次指导学生写作时,师生同题作文━━教师写点“下水”作文,能有效、快速地实现这一目标。 一、 写“下水”作文,可以获得写作经验;指导作文时, 有的放矢,切中要害,对学生将产生言传身教的影响 宋代诗人陆游曾写诗谆谆告诫想学诗的后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作也是如此。教师在要求学生作文时,自己先写一篇“下水”作文,对本次作文的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谴词造句,亲自有了操作和实践,掌握了写好该文的关键。然后用自身的经验和体会去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讲评,教师讲得既中肯又实在,学生听了就会产生同感,觉得句句是实,心悦诚服。这样就会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指导和讲评课上,作为信息传递者的教师,其教学效果与他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威信密切相关。“下水”作文是教师学识才智的集中反映,是真才实学的重要标志。学生看到自己老师擅长写作,又善于指导,无疑会从内心里产生对老师的尊重乃至崇拜。并由此对老师教授的知识虔诚接受,进而对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乐于完成。 二、写“下水”作文,可以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写作 热情 老师和学生一起写作文,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感,急于听听老师的作文内容与写作“诀窍”,当老师以自己文章的立意和构思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时,他们会听得津津有味。教师的作文将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启发和影响,尤其是对不会写或有畏难情绪的学生,他们听了老师的作文后,便茅塞顿开。一旦他们对作文内容“该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道理有所感悟,他们就会产生写作热情,信心百倍地去写,自然觉得作文没有什么高不可攀的,畏难心理荡然无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下水”作文就变成了引爆器,点燃学生写作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的作文由难成易,把文章写成功。 三、 写“下水”作文,能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写作水平, 适应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 要提高写作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克服动口不动手的懒怠思想,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写,而且能够身先士卒动笔写“下水”作文,这样才能获得作文教学的主动权。叶圣陶先生在论教师“善教”的条件时曾说过:“教师增加本钱最为重要,所谓本钱,一谓善读,一为善写,希望教师经常练笔,深知作文之甘苦,盖添本钱之意。”由此可见,坚持写作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中,教师素质极需提高,我们应该向魏书生、于漪等语文教师学习,他们不仅讲课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而且勤于写作,妙笔生辉,常有佳作问世,其教学论著对推动我国的语文教改大有裨益。语文教师只有像他们这样具有了充实的写作经验,才能得心应手地讲析课文,切中要害地指导学生写作,才能称得上是“学者型”的现代新型教师,进而担当起“课改”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
平昌县土兴小学 李渊明 王翠兰 邮编:636470 电话:0827-7806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