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教育的一点思考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关于创新教育的一点思考

     2002年秋,我承担了三年级一个班的科学课教学任务.新教材、新课标、新课改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鼓舞着我、激励着我,我力求用最大的努力,实现课改思想。
   我带领学生到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到河边捉蝌蚪,到山坡上捉蝴蝶……
我指导学生观察蜗牛,观察蚯蚓,观察土壤里有些什么,观察小草一天渴多少水,观察月亮怎样圆缺……
    我指导学生作实验,通过实验研究落叶怎样变成土壤,研究物体在水里沉浮的情况,研究物体混合后重量和体积的变化……
    我鼓励学生自由研究问题,学生真的去研究了:种子怎样发芽?小苗怎样长大?蚂蚁怎样认路?鱼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孩子们非常喜欢科学课。
   第一学期结束,期末考试中,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科学课成绩名列全镇倒数第一。我倒不太在乎。因为我认为这考试纯粹是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没有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也没有考查学生对知识、对科学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后来的事使我不得不在乎。
    四年级时,有一天,学生告状说,某男生把裤子脱了叫某女生看。班主任把两个学生叫来一问,原来是女生要求男生脱了给她看,在场的二十多个学生也证实了这一点。八岁的孩子是纯洁的,完全是出于好奇的一种探索心理。我知道,本班的语文、数学老师也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此时我感受到了创新教育成功的苗头与困惑。
   同时又使我想起了前不久的另外一些事。
   杨凡君,女,9岁,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摔到路边的沟里,头皮划破缝了六针。老师问:“那么宽的公路你怎么走到沟里去了?”她说:“我在研究一个问题:人闪上眼睛走出来的路是不是直的”
   张维,男,9岁。据说经常在家里把收音机、录音机等拆开,然后又装上,已经挨过好几次打。有一天他对我说:“我昨天在家里研究酒精是怎样燃烧的”。我说:“你是怎样研究的?”他说:“我把酒精倒在盘子里,用火柴点燃,火苗窜得老高,差点把房子烧了”。好险。这是个农村孩子,家里是土木结构房屋,一旦着火,如何了得!
   庆幸没出大事,庆幸家长不知道新教材有《自由研究》一章,庆幸家长不知道学生每人每学期至少要作一项自由研究是我布置的作业,庆幸家长把科学课当作“豆芽学科”,不然的话,早就兴师问罪了。
   我开始反思。
   这样的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张扬学生个性很有好处,但它可能使绝大多数学生在现时情况下考不上大学,甚至连中学也考不上。它可能产生爱因斯坦,也可能产生本拉登。而近在眉睫的是在学校安全工作的大堤上不断地增加蚁穴。
   也许这是比较接近美国教育的一种教育吧,正因为如此,它与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是不相吻合的。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标准》将总目标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三个领域进行分解,提出了分目标,但这绝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独进行的,好的教学活动往往能达到多个教学目标。因此,在实践中,各个分目标 必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加以把握”。可见,用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把科学课仅当作传授知识的课程是不对的,把科学课当作美国式的科学探究课上也是不符合中国现实的。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好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关系是一项长期的、精细的工作。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