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的创新教学
作者:市教科所 发布时间:2006-10-09 13:13:00 点击数:
550
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没有个性的教育是悲哀的教育,千人一面的教育是亡国的教育,创新是民族兴旺的灵魂。教育是使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意识,富于批判的精神和自我判断能力,让学生遇事善于用脑子思想,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学生的作文,应该有个性,有创新。 一、学生为了应试、高分,作文没有了创新 学生作文应是最富于个性的创造性活动,但事实正好相反,有的同学写人,总喜欢写救落水儿童;拾金不昧;自己的东西掉了,错怪同桌,后来找到了,委屈了朋友,故意来点曲折;路过麦田,一定充满丰收的喜悦;到古寺随感,必然震骇于塑像的栩栩如生,感佩于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聪明才智;见到三春景色,马上想到祖国的锦锈河山与劳动人民的幸福生活;连写自己的父亲、母亲,都不是自己的父亲、母亲。千篇一律,刻板老套,没有个性,没有创新。 作文没有个性,没有创新,主要原因是学生想求得卷面分数的保险。为了应试、高分,学生就得牺牲自己。如果有棱角,将被视为异端,一板斧砍死。 1998年7月,张智乾作为北京大学中文系一名研究生,参加了北京市高考语文阅卷。请看张智乾披露的阅卷内幕: 在1998年的高考语文卷中,有一道很灵活的试题,要求考生用“时间”为主语,造出两个比喻句,这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是一道比较能看出学生语文内在素养的考题。 在我们组里,时常听到老师对学生答题的评价。 “你看这题写得多棒:‘时间如航船,载我们去胜利的地方!’这学生的人生观多积极呀。年轻人就是应该去夺取胜利嘛。”一位老师道。 “是呀是呀。多么积极的人生观。”大家附和。该学生得了个满分。 “‘时间如金钱,给我们创造物质财富。’是呀,这学生明白应珍惜时间的。”又一个幸运儿,他也得了个满分。 “你看这学生写的:‘时间好比我们手中的沙子,从我们手里漏去从此不再归回;时间就象一列列车,载着我们,经过无数的人生小站,最后抵达死亡!’瞧瞧这学生,人生观怎么这么灰暗呢!” 那老师作势欲挥笔,我看这个学生遭厄运了,忍不住说:“可这学生文笔不错,想像力也不赖呀。” “人生观这么灰暗,怎么行!”她惊讶而真诚地瞪了我一眼,“思想多不好呀,不行不行!”她的笔落在考卷上,我挺项一看,这个“人生观灰暗者”得到了:一个鸭蛋。 作文题,其判卷方法更是如此。 人生观的乐观与否和学生语文水平高低是直接挂钩的么?我心里涌上一层困惑。何况上面提的那个考生对人生思考也并非太过离谱。人终归要死的,他不过将这事实道破而已。而对死亡进行思考,本是应该的。老托尔斯泰说,一个真正的思想家,无论他想什么,都不可能回避死亡这个命题。苏格拉底蔑视那些从来不想思考过死亡的人,说他们“白活了”。就是鲁迅,在《过客》中,也借老人的口说道,人生的最前方无非是坟——也就是死亡。这个可怜的早熟而坦白的考生因为他的思考失去了弥足珍贵的4分。 后来我想,让托尔斯泰、鲁迅等参加高考,说不定也会因他们的文章“人生观灰暗”而落榜吧?① 二、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富于个性的想象力 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不睁着眼睛说“瞎话”,就出不了诗意、诗、诗人,也出不了自己。比如你能够看纸上的圈,想象出一连串的“瞎话”,那就有自己了。诸如:是数字0,是字母O,是同意,是乒乓球、足球,是苹果,是瓶口,是呼拉圈,是镜子,是耳环,是休止符,是句号,是靶心,是月亮、地球……这些显然是“瞎话”,但显示了人的想象力、自由精神和本质力量。 同样是写瀑布: 李青松诗:“不幸遭到流放/却因此把握人生/在无路之顶上/开辟出令太阳/仰慕的天梯。” 洛夫诗:“两山之间/一条瀑布在滔滔地演讲自杀的/意义/千丈深潭/报以/轰然的掌声/至于泡沫/大多是一些沉默怀疑论者。” 余光中诗:“不是失足更不是自尽/一路从上游奔腾而来/是来赴悬崖的挑战/飞吧,轰动千山的一纵/把生命扬于半空。” 可见,艺术是美丽的谎言。太实不是戏,“华而不实”是艺术的生命。自然的瀑布虚拟化了——诗化了,打上了人的烙印,成为人化的自然。诗人进入了一种空灵的境界,创造出诗的意境。如:黄士如的《狼和小羊》“狼搂小羊说:别怕/只吻一次。” 艺术家具有富于个性的审美想象力和敏锐的人生感悟性。这正是一般人缺乏的。我们不需要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家,但每个学生都需要富于个性的审美想象力和敏锐的人生感悟性。学生作文难,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正在于此。太实,被眼睛束缚了想象力。 三、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或“异想天开” 标新,即超越前人,独创新意。立异,即阐述与他人不同的观点。标新立异,是创新的重要品质,是创新精神的体现。 我们要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或“异想天开”,特别要维护和肯定学生突破思维定势的创造性思维。如:为什么打靶瞄准时,非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个学生回答:要是两只眼睛都闭上了,什么也看不见了。我们就应该赏识这个学生的思维。有一个作文练习《小议懒惰》,有位学生写了题目之后,就空了两页,老师翻到第三页才看到五个字:“这就是懒惰。”这显示出学生思维开放、灵活,富于思想、个性和创造,它比那些陈词滥调、瞎编滥抄、假话套话的作文要强几十倍,应该得到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 我们的作文训练或考试,总是要作字数的限定,不低于600字或800字。一句话能说请楚的,非要几十句、几百句的说,结果是越说越湖涂。其实,只有一句话的作品比比皆是。 美国弗里蒂克·布朗的一篇幻想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中文译文只有25个字。 1986年4月,美国《明星晚报》就约翰逊竞选总统失败这一事件发表的题为《约翰逊认输》的社论,竟只有一个字:“妙!” 文章短小精悍,好!文章长就不好吗?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说:“《资本论》不是很长吗?……看下去就是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 作文是最富于学生创新的领空。为了让学生的思维、想象自由飞翔,老师必须转变作文限字数的观念,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 日本的一堂小学美术课上,老师教孩子们怎样画苹果,老师发现有位学生画的方苹果,于是就耐心询问:“苹果都是圆形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呢?”学生回答说:“我在家里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上,不小心苹果滚到地上摔坏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形的,该多好呀!”老师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能早培育出方苹果。” 听了这则“新闻”笔者感慨不已。把苹果画成方形,显然脱离了实际,而那位日本教师却循循善诱,引导学生道出画方苹果的原因,并且鼓励学生“早日培育出方苹果”,这种做法怎能不叫人拍案叫绝呢?② 四、让学生学会创造 在写作中,教师要求学生不要人云亦云,而要勤于思、勤于想。别人的文章都要经过学生的思想“过滤”,去粗取精,去为存真。生活中的现象也要经过学生的思想“审问”,弄清“真相”。“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让学生不因循守旧,敢于“异想天开”。表现出他们自己鲜明的个性、主见。 创造的法则:“一个想法是旧的成份的新组合。没有新的成分,只有新的给合。”③ 索尼公司把耳机与一架收音机组合起来,发明了随身听。沃尔特·迪斯尼把米老鼠与旅游结合起来,创立了迪斯尼乐园。 那么,流行歌曲与写作组合,将会怎样?闪电、足球、尸体、筷子这些单词组合,编一个故事将会怎样?芭蕾舞、农夫与模特儿组合,编一个故事又将怎样? 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随机应变,及时改变思维方法,能打破定势思维,不受种种局限,多角度、多侧面地去思考生活才会有新的见解,新的认识,才会使我们在面对比较平淡的题目时写出新颖独特的作品。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把文章的内容编成小品、话剧等进行表演,可以续写、改写一些文章,要求大胆新颖,结果出人意料。 比如我们看这样一则材料: 墙角的一只蚂蚁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半时,它掉下来了。不一会儿,它又循着原来的路线努力向上爬…… 从这个材料中,你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呢?若按通常思维我们会说,这只蚂蚁很执着,有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但换个角度来说,这只蚂蚁因循守旧,头脑僵化,缺少开拓精神,明知此路走不通却还不回头,这是顽固。 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自己的领地里自由地畅想、游戏、对话、写作。他们应有各人自己的世界,这才是真正的人文精神的弘扬,才能培养出生动活动、敢于进取、善于创新、有着独立人格的人。
参考文献:
①张智乾《难忘去年高考阅卷》中国青年报 1999.5.6 ②王锦泉、陈进春《方苹果》江苏教育报 1999.1.26 ③[新西兰]戈登·德莱硕[美国]珍妮特·沃斯著 顾瑞荣、陈 标、许静译《学习的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