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教育随笔)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教研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教育随笔)

     二00九级七班学生毕业后,一转眼已过了三个多月。在刚刚过去的暑假与教师节,许多学生都发短信或者打电话祝福我节日快乐,我心里总是有一种暖暖的感觉:身为人师,好幸福。    
     这几天国庆放假,适逢今天逢场。在街上,我看到了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的学生,他们的笑是那么的灿烂,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旁若无人的倾诉着重逢的喜悦,那种场景,就象是分别了好多年后的一次团聚。看到我后所有的学生全都围了上来,与我交谈近况,诉说别离之情,你一言我一语的,让人好感慨。看着眼前这与我一样高的小伙子,大女生,我不由得回想起与他们相处的三年美好时光。
     2006年6月我校中考出现失利,学校从十连冠的高峰一下子跌入了教学质量的低谷。接下来受到严重影响的是9月份的七年级新生入学,不但数量减少很多,优生也流失了不少,多年的辉煌无人提及,唯一的一次失误社会都特别在乎,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不得不顺应很多家长,特别是留下来就读优生的家长的意愿,开学之初举行了入学考试,根据该成绩将全级前一百二十名学生编成了两个重点班,我是其中一个重点班的班主任,班号是七班。学校领导的意图,是集中学校优势力量,实行分层教学,决心三年后再创辉煌。
    受命于危难之际,我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面对着这六十个学习基础并不尽人意的学生,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我该怎么努力,才能让学校走出困境呢?我首先认为:对于学生来说,道德素质应该放在第一位,如果品质低劣,再好的学习成绩也是枉然,我号召大家要做到这样几点:有责任感,有正义感,有爱心,会感恩,并且我还以身作则,从不喜欢在学生面前指手画脚,当教室里有零星的纸屑时,我会认真的弯腰拾起;当哪位学生由于各种或真或假的原因,没有参加公区的打扫时,我会耐心地把他带到公区,指明这样做,并不只是一次简单的遗忘,而是自己对班级这个大集体缺乏尽义务的意识,是没有责任感的表现,然后,我主动帮助学生打扫,每当这时,他们都无一例外的会从我手中抢过扫帚,羞愧的做自己没有做的事情......然而,这样的错误,学生通常都不会犯第二次。男生做一个绅士,女生当一位淑女,这是我们学校,也是我经常要求学生应该达到的一个极高境界。学生素质高了,自觉性增强了,良好的班风很快形成。在对学生的感恩教育中,我更是利用了网络资源,下载了许多有意义的小故事来教育学生,对家长,老师以及整个社会,要能够感恩,并组织一些主题班会,大家畅所欲言,来谈谈对于自己来说,怎样能做到感恩。我始终认为:学生好象是一块天然的玉石,虽珍贵,但要体现出他们的最高价值,必须要经过精雕细刻。老师,就是学生人格的雕刻家。小学与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品格成形的关键时段,我们对学生所做的一切,将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在学习上,我严格要求,不敢有丝毫的放松。这一届学生是通江县新课改的第三届受益者,我采取了传统教学与课改新思路相结合的方式,与学生平等交流,合作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同时又不忽视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形成根基稳,会发散的树状结构。学生的学习成绩多次创造奇迹,特别是在2009年6月的中考中,学校再创辉煌,显示了作为一个强校应有的实力。
    教师这个职业与其它行业最大的不同在于,那不是一种死板的工作,而是与有理性的人在打交道,具体工作中,随时都有真情的流露,有思维的碰撞。我始终坚信,你对学生有一分的付出,学生就会给予你十二分的回报。三年的时光中,我用真心去关心爱护学生,让他们随时感受到了家的温馨,我与学生共同享受学习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为学生深夜讲题,与学生在班会上一起畅谈理想,为父母离异的学生讲人生的悲欢离合,为留守学生举办生日晚会,周日,我与学生去登山,在山上与学生无拘无束的比赛爬树......记得于丹教授曾建议开一门玩课,我其实早就在正式开课了。
  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其实,平时与学生的和谐相处,并不会影响老师的师道尊严,学生反而敬畏有加,三年中自身得到了全面发展,班风纯正,学风较浓,他们与外班学生在一起,也喜欢畅谈自己的老师怎么样。2008年9月,这个班被评为巴中市优秀班集体,每一学期均为校优秀班集体,受校级表彰与县市级表彰的学生三年来累计上百人次,在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与市级奖励的学生也较多。
  所有的成绩,正应了我的一句口头禅:一分付出,一分收获。
  2009年,我校中考喜获丰收,学校彻底的走出了低谷,我终于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家长,无愧于社会了。这当中,有多少的喜怒哀乐又有谁知?不过,我的付出,至少有一部分人一定记得很深刻,那就是班上那几十名学生。
  回忆着,不知不觉到了家门外。推开门,家中挤满了曾经教过的学生,一个个显得那么阳光。我又想起一句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后记:以中考升入重点高中的人数来衡量教学质量的好坏,这种观点早已不再符合教学规律,并受到诸多教育同行的摒弃与抨击,但,家长认同,社会认同,他们评判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重点高中的升学人数。我在想,这与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推行新课改,其实应该不矛盾。
作者简介:刘仕平,男,现年三十岁,中学一级教师,四川省通江县麻石中学教科室主任,曾有多篇教研论文在国家级,省,市县级获奖。
     通江县麻石中学  刘仕平
         联系电话:13219306581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