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原生态的优质课
曾有外国专家听国内优秀教师上课,一节课下来,学生对答如流,教师很流畅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暗暗松了一口气,国内专家也颔首微叹,而外国专家却摇头耸肩:学生都会的问题,老师还教它干嘛!这为我们的优质课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我们推崇的优质课究竟优在哪里,我们究竟学习优质课的哪些优质。 众所周知,优质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准备一节课要讲了评,评了讲,层层剥皮,一直到个人的风格个性磨灭的平平淡淡,按照大家的的思路,从课堂语言到程序设计,再到时间安排,一丝不苟的按部就班。这样的课不可能随时调控,不可能有教学机智,,因为一旦有一个学生抛出一个有争论意义的话题就打乱了课堂“秩序”,或规定时间内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当课堂将要出彩的时候,当学生的思想将要碰撞出火花时,却被教师扼杀了,要么含糊其词,要么轻描淡写,要么一笔带过。无怪乎一些平平庸庸的语文教师在名人的包装下竟然能够成为名师、骨干,这不是优质课的悲哀吗?当然优质课更多的展现出了她的魅力,但应该更多点自然、多点民主、课堂应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心目中要时刻有学生。谁能说钱梦龙、魏书生、李镇西的课不是优质课呢?虽然他们的课有些随意、有些口头语,甚至有些罗嗦,但我却认为他们的课是真实的,他们的课不但赏心悦目,而且可以拿来描红、仿照。 我不喜欢把我们的优质课比作时装,更不喜欢把我们的优质课教师比作模特,对于时装和模特我们更多的是敬而远之或审美,优质课应该是实用的,应该是普普通通的家常衣、家常饭。虽然没有灼灼的色彩、没有山珍海味,但她耐穿,百吃不厌啊,我区2006年优质课《乡愁》可谓比较成功的一节课,教学严谨,教师没有一句废话,时间安排的恰到好处,可是从那走马观花的频频读图的闪烁中,从老师那呆滞的表情中,我感到了优质课的不足和漏洞。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熏陶也只是在那最后的一首歌中才达到高潮,但那何尝没有歌曲的功效呢?所以这节课学生缺少的还是酣畅淋漓的诵读,情感的体验在一遍遍的读的深入中水到渠成的,遗憾的是这节课在这因为时间和程序问题匆匆而过。当然我们不能对一节课责备求全,当然这节课对诗人的情感的理解分析感悟体现的很到位,但从教学方式上却忽视了应该抓住的诵读或诵读不到位。 所以课堂应该真实的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虚张声势,要真正的让学生读书,思考,表达,而不能越俎代庖,搞虚假的学生主体。教者心中要有学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的调控课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的课不但是真实的,而且是有实效的。阅读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隐性的,是不需语言,靠心灵的理解和体验去交谈的。这就需要教师作为平等的一员去参与,民主地让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以致产生思想的碰撞而激溅智慧的火花。在平等交谈中,让学生摆脱被“牵“的处境,拓宽思维空间,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受到鼓励,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点拔,善于调控,灵活机智地处理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必须潜心研究导课的艺术,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激励者,就不能硬“牵”和强制,是传授者,就不能当讲不讲。教师越是导之有方,学生的主体作就越能充分发挥,课堂对话就越民主、平等、和谐。教师要善于在无疑处设疑,在有疑处点拨,在课堂的学习中,缺少了碰撞、质疑,没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也便没有疑惑,太一帆风顺的课堂多少显得有些乏味。 优质的阅读课堂应该透露出一种理念、一种观念。有时候,我们的优质课表演的是教师的文采魅力,或展示的是优美的课件,或井然有序的教学流程,或就是课堂的热热闹闹,当然在这些特色教学中也不乏好课,也成就了一披名师,可是这样的课总是缺少点什么,尤其作为优质课的学习和推广或许会造成依葫芦画瓢,只学一招半式而不会融会贯通,以至邯郸学步,逐步作茧自缚,丧失自我的风格。解读钱梦龙老师的课堂,他始终把学生作为主体,积极主动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雁》的教学中就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和流程,让学生在掌握方法后积极主动的去自学。同时我们也学到了:老师怎样组织课堂,让学生始终围绕教学中心学习;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文本,理解感悟;鼓舞激励学生树立信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传授知识,在学生疑惑处点拨,让学生开窍,让学生茅塞顿开,当讲之处一定要讲。在他的课堂上教育的理念是很明显的,这样受益的不仅仅是求教者,更多的是求学者。魏书生老师的课堂则更能发挥学生的潜能,相信自己,自己是最棒的。他课堂的人文性是隐性的却是长久而深刻的,在阅读中让学生找回了自信,找回了自我,找回了阅读的快乐。李镇西老师的课堂很自然,这也真是他民主思想的的倡导。李老师的课堂程序很简单,但学生却很自然,真实。一切从学生出发,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沉浸在课堂中交流碰撞。课堂《给女儿的信》就是大阅读文本的交流对话中感到了爱情的人性美、精神美;《山中访友》则教给学生“读出自己,读出问题”的阅读态度,他的课堂没有刻意雕琢,也没有华而取众,他的课是原生态的真实课。说到底是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人格,所以他的课堂才那么民主,因为民主而和谐。学习语文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自己会学习,教材仅仅是个例子,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要有教一篇就教给学生一套方法,让学生运用这一篇的学法去学习其它文章,这才是教的最高境界。 在语文教学中,关于字词的处理一直是有争议的。首先语文教学不能重视文字的学习,特别是识字教学,尽管它不是初中学段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但却是不能缺少的,所以关于字词的教学便往往是点到为止,快节奏一晃而过,犹如演戏,试想在多媒体的灯光变闪中,学生如何在短时间记下那么多字形、字音呢?我认为,把字词教学融入到朗读教学中,别把它分割为两个板块,让学生在朗读中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去理解字词,这样学生学习的印象会更深刻些,这在很多优质课堂中显得尤为突出。 其次在字词的学习中要注重学生的读写和纠正,让学生多读一读,写一写,当堂掌握,有错的地方学生纠正,让字词教学扎扎实实的进行,不能只做为一个程序,点到为止。字词的教学的忽视和浮夸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教学的认识问题。 关于文言文的翻译,我认为应该面向全体同学,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教者从文中挑选出了几个重难点句,然后大屏幕显示,我认为这仅仅是突破了难点,分散了重点,对学生而言,可能还有很多老师认为简单的问题而感觉是难点,也就是说教者不要用自己的思维去代替学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实际,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通过自主的学习把疑惑和收获找出来,然后再交给学生去解决或合作交流或教师点拨。方法就是:自学——发现问题——合作交流,或教师解疑。教者的“硬牵”就是无视学生的个体存在,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要通过自己的调控牢牢控制学生、控制课堂,目中无学生,只考虑自己怎么教而忽视了学生怎样学。 教者激情四溢,是每位语文教师要学习的榜样。没有激情的语文课堂是很乏味的,特别是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可以平凡但不能平淡,不能把课文给学生上瞌睡了。老师语言的幽默能感染学生,亲和力特强能和学生打成一片,首先是态度的谦恭,再者是语言的随和、丰富、富有鼓励性,就像是和朋友谈话,容易缩小心理的差距,易于沟通,并且教者沉浸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走进文本,同时也能够跳出来,以更广阔的视野去探究。 当然教师的展示示范、引导是必要的、重要的,但是课堂上要感染学生、调动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体,不能够成为展示自己的舞台,不该喧宾夺主。教师才华的展示要适可而止,不能成为演员,要给学生更多的说的机会,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读,读学生说,更不能全是教师的引导和展示。课堂动起来的应该是学生而不仅仅是教师。 作为优质课,理念就是特色,理念就是一节课的灵魂,理念就是一种教学的思想。设计、方法、措施,都是由理念派生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