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 飞 童 心----中班游戏活动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游戏是儿童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它通过虚拟情境以再现成人的社会经验与人际关系,从而使儿童达到认识周围世界的目的。因此,游戏体现了儿童与现实的一种特殊关系,它通过某种虚拟的情境把某一类实物的特征转移到另一类实物之上。例如,幼儿用竹竿模仿成人骑马的游戏,在这里马的特征便转移到竹竿上,竹竿成了马的替代物。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游戏应该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所以,在《纲要》中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发展”要求我们做到“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条件,尊重幼儿游戏的意见,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自身的满足和发展。要通过游戏和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接触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并与人交往,从中获取多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情景描述 今年,我主要担起各班的活动课。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常带领孩子玩一些游戏,如:“神奇的影子”、“猫捉老鼠”、“捕鱼”“老猫睡觉醒不了”等。 一天,我带中班孩子们玩起了“老猫睡觉醒不了”的游戏。孩子和我分别带上了“小猫”和“老猫”的头饰。游戏开始时我告诉大家“今天,我们玩个游戏,名字叫‘老猫睡觉醒不了’。大家要边念儿歌边躲起来,当听到猫妈妈的召唤一定要喵喵的走回来。”游戏玩了两三次,总有几个孩子不顾老猫的呼唤在自己的位置边跑来跑去,自顾自的玩。更有几个孩子根本不配合老师,自各儿玩起了游戏。 案例分析 “老猫睡觉醒不了”这个游戏儿歌朗朗上口,内容简单易学,符合中班幼儿的特点。同时我还准备了游戏材料,为什么孩子兴趣不高呢?活动后我进行了分析: 一 、中班孩子年龄小,游戏必须具有情节性和情景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也要全身心的投入再加上夸张的表情、语言、动作,充分适宜的游戏材料,完整的游戏情节,引发孩子不自觉的进入游戏情景中去。 首先游戏前我应该用一个完整的故事吸引住孩子。把游戏儿歌发挥成故事,通过故事让孩子知道找不到“小猫”,“猫妈妈”会很着急;离开了“猫妈妈”,“小猫”会很危险。听到“猫妈妈”的叫声,该怎么办呢?大家来学一学吧。这样导入相信要比“今天,我们玩一个游戏,名字叫-——”生动许多。诱发了孩子的兴趣,接下来老师也无须介绍游戏规则了。 二、 中班孩子的游戏具有灵活性和机动性。作为老师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机动的应变能力来应付突发的意想不到的事情。如:游戏时有一个孩子总喜欢横冲直撞,跑来跑去,听到“猫妈妈”的召唤,总是跑回位置,不到妈妈身边来。刚开始时我还提醒他“轻一点”,然而这种干涉并没有起作用,于是我就不支持、不限制、不关注。现在想一想,孩子的行为总有自己的理由,孩子既然乐在其中,就可以顺其要求,巧妙利用:“看,那只调皮的小猫一定是最快跑到妈妈面前来的。”这样既满足了他的要求,又间接影响了他。当然也可以用语言帮助孩子积累经验,引导孩子游戏的方向。如,对跑回来的孩子说:“不好啦,我丢了一只小猫,你们少了一个弟弟,让我们一起把他喊出来吧!”于是大猫和小猫一起喊“猫弟弟,快出来吧!”在这样的情绪感染下,他一定会跑到妈妈身边来的。 在分析过程中,我再次认识到:无论哪个活动和游戏,我们都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还要不断挖掘活动和游戏其内在的有意义的教育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得以成长和发展。 活动反思 一直以来,游戏是我园比较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对游戏的目标不够明确 教师对三大游戏的目标不够明确,不能很好地围绕主题开展游戏,教师指导游戏的策略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偏重于具有目标性的、对幼儿具有一定发展意义的活动,称之为游戏,而幼儿自发、自主发起的游戏,却常常被称之为“违规”活动。例如,一名幼儿在搭积木,他把积木搭起后又推倒,如此反复,许多教师就会认为他不会搭积木,马上介入指导其搭高、围拢等技能,这时幼儿就会失去搭积木的兴趣,对教师的指导也会心不在焉。还有在组织幼儿喝水时,幼儿主动发起的“碰杯”也是一种游戏的表现。可以说游戏无处不在,幼儿天生就有游戏的本能。我们教师要认清游戏的本质,游戏包括安静的、活动的、室内的、室外的、传统的、现代的等各种各样的游戏。只要能让幼儿身心愉悦、健康向上的游戏,我们都要加以保护,不能随意干涉,过多的指责。 二、游戏的指导过于趋向导演 有时我们参观幼儿园的游戏时,会发现幼儿的交往能力很强 ,他们会刻意主动地跟你打招呼,聊天,观察你的一切表现,随时准备回答你的问题,而游戏真正的快乐、愉悦感却没有了。确切地说,那是在表演游戏,而且是在教师的“导演”之下。我认为,当幼儿游戏时,在发生困难或危险时,教师要适时的给以恰当的指导。如要发生危险时,要马上制止活动并讲清道理;当提供的用具不会使用、整理时,教师要适时的告诉他,会玩了,玩得也就有意思了。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教”的程度问题。这种“教”我认为是有必要的,这并不妨碍幼儿的自主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看待“教”,要明白“教”和幼儿的“自发”这两者是相互结合的,要理解什么时候要“教”,什么时候要让幼儿真正的独立自主。有时教师硬要把一些东西强加在幼儿身上,硬要教给幼儿,可能很累而且没有效果;但可能过一段时间后,没有教过的东西却在游戏中逐渐被幼儿理解了。所以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游戏观念,要以儿童的眼光看待儿童。活动中教师充当的角色不是管理者、指挥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教师不是告诉幼儿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而是作为一个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以及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出现在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三、游戏的开展面临的局限 我们幼儿园目前条件还比较落后,游戏的材料、玩具及活动场地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我园与小学在一起,往往幼儿与小学生一块上学放学,上课下课,这就给幼儿教师组织和指导幼儿游戏活动,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同时也影响了教师对游戏活动的重要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重上课轻游戏。虽然《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将游戏确定为幼儿的基本活动,然而,不少教师及家长在观念上仍然存在重上课,轻游戏的倾向。有的教师嫌玩游戏麻烦,平时很少玩游戏或不玩游戏。即使玩,也容易忽略游戏的教育手段,过多考虑教学的因素,满足不了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对于家长来说,看重的是孩子能写几个字,会做几道题,他们不了解游戏对孩子的重要作用,认为游戏可有可无。 2、游戏无目的无计划。有的教师考虑不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不理解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目标和游戏中的体现。玩游戏时,不能有目的地参与指导,组织领导。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游戏就是自由活动,常常让幼儿随意的玩,放任自流,这样的游戏,并不能发挥它的教育功能,也不能朝正确的方向发展。3、不注重创设游戏环境。幼儿园的设备比较简陋,有些游戏活动器材及玩具比较缺乏,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进行的游戏活动也就比较简单。游戏的水平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教师的教育意图也很难实现。往往出现游戏时幼儿似懂非懂,不能很好地掌握游戏的技巧方法,发掘其无穷的趣味,游戏环境的创设对幼儿对游戏的投入和接受程度有着直接作用,不注重创设游戏环境,就无法使幼儿很好的进入活动中,从而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工作建议 一、教师应正确理解“幼儿园游戏”的内涵.充分认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还应邀请家长来园听课,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从中感觉游戏对孩子的深刻影响和重要性。必要时还鼓励家长与教师一起设计组织游戏。 古往今来,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地区没有不做游戏的孩子,也没有不喜欢游戏的孩子。孩子们离不开游戏,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天空、花儿离不开太阳。于是,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呼吁:“母亲啊,培养儿童游戏的能力吧,父亲啊,保卫和指导儿童的游戏吧”;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了宣言:“……儿童的时代应该是游戏的时代……”;我国正式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可见,游戏已成为孩子们“生命”的一部分。给幼儿自由吧,放飞幼儿的心灵,这样他们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
- 上一篇:幼儿园节日亲子游园活动
- 下一篇:给孩子开辟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