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 飞 童 心----中班游戏活动案例分析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教研

放 飞 童 心----中班游戏活动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游戏是儿童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它通过虚拟情境以再现成人的社会经验与人际关系,从而使儿童达到认识周围世界的目的。因此,游戏体现了儿童与现实的一种特殊关系,它通过某种虚拟的情境把某一类实物的特征转移到另一类实物之上。例如,幼儿用竹竿模仿成人骑马的游戏,在这里马的特征便转移到竹竿上,竹竿成了马的替代物。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游戏应该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所以,在《纲要》中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发展”要求我们做到“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条件,尊重幼儿游戏的意见,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自身的满足和发展。要通过游戏和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在与环境的接触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并与人交往,从中获取多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情景描述

今年,我主要担起各班的活动课。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常带领孩子玩一些游戏,如:“神奇的影子”、“猫捉老鼠”、“捕鱼”“老猫睡觉醒不了”等。

一天,我带中班孩子们玩起了“老猫睡觉醒不了”的游戏。孩子和我分别带上了“小猫”和“老猫”的头饰。游戏开始时我告诉大家“今天,我们玩个游戏,名字叫‘老猫睡觉醒不了’。大家要边念儿歌边躲起来,当听到猫妈妈的召唤一定要喵喵的走回来。”游戏玩了两三次,总有几个孩子不顾老猫的呼唤在自己的位置边跑来跑去,自顾自的玩。更有几个孩子根本不配合老师,自各儿玩起了游戏。

 

案例分析

“老猫睡觉醒不了”这个游戏儿歌朗朗上口,内容简单易学,符合中班幼儿的特点。同时我还准备了游戏材料,为什么孩子兴趣不高呢?活动后我进行了分析:

     一 、中班孩子年龄小,游戏必须具有情节性和情景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也要全身心的投入再加上夸张的表情、语言、动作,充分适宜的游戏材料,完整的游戏情节,引发孩子不自觉的进入游戏情景中去。

   首先游戏前我应该用一个完整的故事吸引住孩子。把游戏儿歌发挥成故事,通过故事让孩子知道找不到“小猫”,“猫妈妈”会很着急;离开了“猫妈妈”,“小猫”会很危险。听到“猫妈妈”的叫声,该怎么办呢?大家来学一学吧。这样导入相信要比“今天,我们玩一个游戏,名字叫-——”生动许多。诱发了孩子的兴趣,接下来老师也无须介绍游戏规则了。

   二、 中班孩子的游戏具有灵活性和机动性。作为老师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机动的应变能力来应付突发的意想不到的事情。如:游戏时有一个孩子总喜欢横冲直撞,跑来跑去,听到“猫妈妈”的召唤,总是跑回位置,不到妈妈身边来。刚开始时我还提醒他“轻一点”,然而这种干涉并没有起作用,于是我就不支持、不限制、不关注。现在想一想,孩子的行为总有自己的理由,孩子既然乐在其中,就可以顺其要求,巧妙利用:“看,那只调皮的小猫一定是最快跑到妈妈面前来的。”这样既满足了他的要求,又间接影响了他。当然也可以用语言帮助孩子积累经验,引导孩子游戏的方向。如,对跑回来的孩子说:“不好啦,我丢了一只小猫,你们少了一个弟弟,让我们一起把他喊出来吧!”于是大猫和小猫一起喊“猫弟弟,快出来吧!”在这样的情绪感染下,他一定会跑到妈妈身边来的。

  在分析过程中,我再次认识到:无论哪个活动和游戏,我们都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还要不断挖掘活动和游戏其内在的有意义的教育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得以成长和发展。

 

活动反思

一直以来,游戏是我园比较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对游戏的目标不够明确

教师对三大游戏的目标不够明确,不能很好地围绕主题开展游戏,教师指导游戏的策略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偏重于具有目标性的、对幼儿具有一定发展意义的活动,称之为游戏,而幼儿自发、自主发起的游戏,却常常被称之为“违规”活动。例如,一名幼儿在搭积木,他把积木搭起后又推倒,如此反复,许多教师就会认为他不会搭积木,马上介入指导其搭高、围拢等技能,这时幼儿就会失去搭积木的兴趣,对教师的指导也会心不在焉。还有在组织幼儿喝水时,幼儿主动发起的“碰杯”也是一种游戏的表现。可以说游戏无处不在,幼儿天生就有游戏的本能。我们教师要认清游戏的本质,游戏包括安静的、活动的、室内的、室外的、传统的、现代的等各种各样的游戏。只要能让幼儿身心愉悦、健康向上的游戏,我们都要加以保护,不能随意干涉,过多的指责。

二、游戏的指导过于趋向导演                                             

有时我们参观幼儿园的游戏时,会发现幼儿的交往能力很强 ,他们会刻意主动地跟你打招呼,聊天,观察你的一切表现,随时准备回答你的问题,而游戏真正的快乐、愉悦感却没有了。确切地说,那是在表演游戏,而且是在教师的“导演”之下。我认为,当幼儿游戏时,在发生困难或危险时,教师要适时的给以恰当的指导。如要发生危险时,要马上制止活动并讲清道理;当提供的用具不会使用、整理时,教师要适时的告诉他,会玩了,玩得也就有意思了。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教”的程度问题。这种“教”我认为是有必要的,这并不妨碍幼儿的自主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看待“教”,要明白“教”和幼儿的“自发”这两者是相互结合的,要理解什么时候要“教”,什么时候要让幼儿真正的独立自主。有时教师硬要把一些东西强加在幼儿身上,硬要教给幼儿,可能很累而且没有效果;但可能过一段时间后,没有教过的东西却在游戏中逐渐被幼儿理解了。所以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游戏观念,要以儿童的眼光看待儿童。活动中教师充当的角色不是管理者、指挥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教师不是告诉幼儿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而是作为一个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以及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出现在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三、游戏的开展面临的局限

我们幼儿园目前条件还比较落后,游戏的材料、玩具及活动场地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我园与小学在一起,往往幼儿与小学生一块上学放学,上课下课,这就给幼儿教师组织和指导幼儿游戏活动,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同时也影响了教师对游戏活动的重要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重上课轻游戏。虽然《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将游戏确定为幼儿的基本活动,然而,不少教师及家长在观念上仍然存在重上课,轻游戏的倾向。有的教师嫌玩游戏麻烦,平时很少玩游戏或不玩游戏。即使玩,也容易忽略游戏的教育手段,过多考虑教学的因素,满足不了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对于家长来说,看重的是孩子能写几个字,会做几道题,他们不了解游戏对孩子的重要作用,认为游戏可有可无。 2、游戏无目的无计划。有的教师考虑不到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不理解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目标和游戏中的体现。玩游戏时,不能有目的地参与指导,组织领导。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游戏就是自由活动,常常让幼儿随意的玩,放任自流,这样的游戏,并不能发挥它的教育功能,也不能朝正确的方向发展。3、不注重创设游戏环境。幼儿园的设备比较简陋,有些游戏活动器材及玩具比较缺乏,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进行的游戏活动也就比较简单。游戏的水平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教师的教育意图也很难实现。往往出现游戏时幼儿似懂非懂,不能很好地掌握游戏的技巧方法,发掘其无穷的趣味,游戏环境的创设对幼儿对游戏的投入和接受程度有着直接作用,不注重创设游戏环境,就无法使幼儿很好的进入活动中,从而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工作建议

一、教师应正确理解幼儿园游戏的内涵.充分认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由于幼儿园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集体教养的教育机构或场所.所以幼儿园的游戏既具有自然条件下幼儿游戏活动的一般特点.也具有其独特的特点,这种特点主要体现在幼儿园游戏发生的条件上。由于幼儿园的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必然受到教育目的的规范与影响。正如美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斯波戴克所指出的那样,幼儿园的游戏是教育性游戏,这种游戏的特征在于它一方面服务于教育目的,另一方面又使幼儿得到满足和快乐。因此,教师的任务在于改造幼儿的自然游戏,使它既具有教育上的价值又保持游戏的性质。这种游戏是愉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游戏。在这种游戏中.教师和幼儿是必要的参加者.并在积极的互动中互相影响。通过这种游戏幼儿能感知与操作物质世界,积累大量经验.发展创造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游戏,幼儿能区分社会角色.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发现并认识自我,使自己的社会性得到良好的发展;通过这种游戏,幼儿能克服消极情绪.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使自己的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通过这种游戏,幼儿能对己习得的协调动作进行练习和运用,掌握新的技能,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
     二、教师应在幼儿园游戏中树立主体意识,发挥自己在游戏中的主导作用。
     在幼儿游戏中,教师不仅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而且要积极树立主体意识,发挥自己在游戏中的主导作用:(1)教师应对幼儿园游戏进行科学的设计。教师对游戏进行设计是将游戏纳入有目的的教育过程的关键,是幼儿园游戏取得良好预期教育目的的前提和保证。(2)在游戏过程中注意主体性的发挥。游戏过程中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是指在幼儿游戏进行、实施过程中教师应以真实的游戏者和敏锐的观察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让幼儿在一种更加平等的氛围中得到更好的教育。(3)教师应注重游戏评价中主体性的发挥。游戏评价是影响幼儿游戏继续开展的重要元素,也是教师指导游戏的延伸。因此,要使幼儿在游戏水平上达到较高层次,教师在游戏评价中主体性的发挥同样不可或缺。在这方面,教师应注意两点:①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行为应保持高度的敏感性.随时做出积极的应答,以激发和维持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②游戏结束后,教师应对游戏计划与目标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对游戏进行调整和纠正。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师和幼儿之间积极的互动,使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除此之外,还应邀请家长来园听课,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从中感觉游戏对孩子的深刻影响和重要性。必要时还鼓励家长与教师一起设计组织游戏。

古往今来,任何时代、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地区没有不做游戏的孩子,也没有不喜欢游戏的孩子。孩子们离不开游戏,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天空、花儿离不开太阳。于是,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呼吁:母亲啊,培养儿童游戏的能力吧,父亲啊,保卫和指导儿童的游戏吧”;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了宣言:“……儿童的时代应该是游戏的时代……”;我国正式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可见,游戏已成为孩子们生命的一部分。给幼儿自由吧,放飞幼儿的心灵,这样他们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