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苏霍姆林斯基的“兴趣的秘密何在”——谈教材的编排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教研

三读苏霍姆林斯基的“兴趣的秘密何在”——谈教材的编排

      我上过西师版教材三年级内容〈认识分数〉,上过人教版教材四年级的〈分数的基本认识〉,最近我在上北师版三年级内容〈分一分〉(也是认识分数)。

     每种版本教材的编排都有特色,最让我注意的是北师大版的教材〈分一分〉中,在学生平均分一个物体得到“半个”后,有一个讨论活动:你想用什么符号表示“半个”?这一句话,这个活动是其它教材都不曾出现过的。那么,教材为何出现这个讨论活动呢?这个活动的优越性在哪里?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这能不能很好的解释编者的意图呢?我觉得是这样的。

     在儿童的生活中,如果不给他们提供发现、研究、探索的机会,体验不到认识的快乐,这种需要就会萎谢,进而对学习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

      兴趣来自哪里?来自孩子的心里,激起孩子心中的火花, 孩子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不然,就会慢慢冷却下来,变成一块冰,甚至到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无动于衷。

      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方法来表示‘半个’,就如‘有一千万个读者,就有一个千万个哈姆雷特’一样。再通过交流比较,用1/2表示的优趣性。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