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课程改革中应当解决好三个关系
农村新课程改革中应当解决好三个关系 永安镇中心小学副校长 陈海昌 新课程改革走进农村小学已历时半年,他对我们的教学和思想的影响、革新都是全方位的、深刻的。在新课改实践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为了让新课改的脚步迈得更坚实、更稳健,注意这些问题,研究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件非常有价值、有必要的一件事情。下面我就永安小学的实际,谈谈“如何解决农村新课程改革中的三个关系”这个话题。 课改年级与非课改年级和谐发展的关系。新课程改革要在经济相对贫困,教育相对滞后的农村生根发芽,应当说面临的困难是比较多的。这就更需要给新课程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提供一个肥沃的土壤。这个环境就是让非课改年级的教师也积极地参与到新课程改革中来,让非课改年级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成为课改年级健康成长的最丰厚了土壤。 由于资金的严重短缺,农村小学参加通识性培训及学科培训人员都很少。大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知之甚少,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老师们因为说不上话,干脆就不说话;不能尽力,干脆就不尽力,由茫然到冷漠,甚至到抵触。永安小学在上一学期就出现了这种让人尴尬的局面。我们课改班的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非课改班的教师却在冷眼旁观,甚至于冷嘲热讽,说课改班是月亮,行政人员是星星,学校的局面是“众星捧月”。一段时间里,课改班与非课改班俨然就是两个阵营。2——6年级的常规教研活动几乎瘫痪,按老师们的说法,那就是让课改班的教师去搞嘛。课改班的教师也深深地感觉到“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和失落。 为此,我们首先在支持新课改的经费总额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培训方式,改一批人走出去为一两个人走出去,加强重点送培,搞好校本培训;改走出去为请进来,让更多的人有学习的机会,让人人都知道新课改,都能在新课改中说上话,尽点力,而不是雾里看花,隔岸观火。 其次,我们要求2——6年级的教师每周必须听2节课改班的课,让他们对新课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课堂设计上,从实践上慢慢走近新课程。 其三,我们要求2——6年级的中青年教师每人一期上好一节课改探索课。在学期初,每位教师手上就有一份“中青年教师课改探索课轮次表”,每一周都有一位非课改班教师为我们上一堂精彩的探索课。从此,我们的周前会又多了一个议程,那就是在开会之前,先由上探索课的教师站在主席台前面对全体教师脱稿说课,随后请一位骨干教师代表听课小组对这堂课进行点评。 通过这些途径,弥合了教师之间心灵的距离,业务的距离。现在我校支教小组的成员就有为数不少的非课改年级的教师,从而,使永安小学的新课改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和谐的发展轨道。 村小与中心校均衡发展的关系。村小,新课改的软肋和瓶颈。为了解决好这个关系,我们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我校已经成立了涵盖各个学科的支教小组,对支教人员严格考勤,逗硬奖惩。支教课时完成,资料翔实,反映良好的教师将按支教课时计发相应津贴;支教课时未完成,教学常规不合格的教师将加倍扣除其支教课时津贴。 二、委以重任,加以重担。本学期课改年级集体备课,共计8次,而完全由村小承担对课程进行解读的就占了7次,永安小学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次集体备课,就是由一位村小教师给我们奉献的,而且他还是一位代课教师;在“送教下乡”的村小课改教研活动中,每次4节课,其中3节都是由村小教师上的,我们的“送教下乡”实际上已经成了我们的村小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三、严格要求,真诚帮扶。就在 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综合发展的关系。如果新课程始终停留在实践的层面上,那么我们只能是忠实地执行专家的课改思想,而不是一个充满探索的科学的实验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实施校本研究,在农村小学搞校本研究最简洁也是最实在的选择莫过于搞教学反思了。我们的教学反思,形式不拘,内容不限。修身需要反思,教学更需要反思。修身关乎己,而教育关乎民族和未来。 反思可以是教学,也可以是教育;反思可以是自己的得失,也可以是他人的成败。 反思应当源自内心真实的体验,是心灵独白的自然流露;反思要拒绝伪崇高,要反对端起架子——我要搞教学反思。 反思可止于灵光一闪,捕捉智慧的火花;反思也可深入探究一些教育现象,叙述自己的心路历程。 反思可以是工笔细描,娓娓道来;反思也可以是白描写意,韵味悠然。 反思可以让教育教学思想日臻成熟,反思可以让教育教学艺术渐趋完美。 我们上一期,出了两集《教学反思辑》,这两个集子深受上级和一些教育专家的好评。一是为这种形式,二是为其中内容。我们这一期计划出四期,任务很重,但老师们还是比较乐意,因为这个编辑成册,到处交流,从中也可以体验到一种成就感,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从上一期也可以看出,写教学反思,老师们坚持得不够好,到后来大约是已经完全放弃,失去了一开始的激情。这也是农村小学搞新课改的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因为经济的原因,对新课改激励不够,助推乏力。 把教师由一个纯粹的实践者——“教书匠”,转变成为一个集实践与研究于一体教育者,在永安片区我们还看到另一条途径——集体备课。针对以前教师们备课“重量轻质,重本轻人”的现象,也为了革除“备课是个人的行为”的观念,甚至于抄教案、补教案的陋习,他们在全片区要求集体备课。课改年级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其流程是“分工研究——提出讨论——修正、完善——灵活运用”。在集体备课前,同学科教师根据下半月教学计划分工研究其中部分教学内容;集体备课时主备人将自己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教育理念精心设计的教案提交大家讨论;集体备课时,每个人充分吸收大家意见,结合本班实际,博采众长,在教案上做好调整、修改,尽可能形成自己个性化、特色化的教案。教师不再重新备课,但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实际进行灵活处理。在集体备课中重点抓好主备教案的质量,因为主备教案的质量是集体备课的关键,直接决定辅备教师的教案调整状况。因此,要根据教师的特长分配备课的内容,使主备教师的“优势”融合成全组教师共同的“优势”,从而避免了个性“不足”可能给教学工作造成的损失。通过集体备课,在永安片区各个学校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教学不再是个人的行为,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集中大家的智慧,每位教师都将自己的优点展现给别人,又从他人那里吸收更多的营养,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合作链”,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体现了分工合作的优势,可以节约更多的人力、时间去思考、研究其他的问题。 抓好校本教研,确立校本课题,用课题研究来引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来营造学校浓厚的学术氛围。这个过程,需要老师们坐下来认真学习,奠定自己的理论基础。 新课改的帷幕刚刚拉开,此时让我们总结也许是早了点,也许有要会认为我们也有一点“蚂蚁爬了一次牛角就总结起登山的经验来”的无知和狂妄。但是,我们也相信,有这么多热情的人,执着的人一起努力,农村新课程改革一定会渐入佳境,到那时我们一定会体验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 上一篇:让反思成为我们教学常规的一个环节
-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