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研讨(历史)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下载中心

2013年中考研讨(历史)

巴中市20112012初中历史中考试题分析

2013年复习教学建议

巴州区恩阳中学    彭丽华

巴中市中考文综为历史和思想品德学科合卷,实行闭卷考试。历史学科为90分。下面以1112年巴中市中考历史试题为例具体分析一下试题的结构、特点。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确定考查内容与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育宗旨、目标和要求,是历史教学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和准绳;《2012年巴中市中考历史考试内容及要求》就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而编写的,它是我们考试与复习的依据。

2.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历史试题的功能。

    试题包括单项选择题,整合列举题,材料解析题和综合问答题,试题的分类和运用是以发挥其功能为前提,适当注意试题的开放性与探究性。

3.注重三维目标的考查。

    切实有效地把考查历史知识与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起来。注重考查学生收集、阅读历史材料,并从中获取和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现实社会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意识;注重考查学生自主与合作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命题依据

以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标准》、《巴中市2012年中考历史考试说明及要求》为命题依据,依据教材: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上册、九年级上下册历史教材。

三、试题的基本结构

(一)题型与题量:我市中考历史题共有四种题型,26个小题,其中17——35为选择题共19个,40——46为非选择题共7个,所占分值及比例具体统计如下:

 

题型

项目

选择题

整合列举题

材料解析题

综合问答题

个数

19

3

2

2

分值

38

12

18

22

比例

42%

13%

20%

25%

各种题型和各部分内容所占比例符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符合课程标准,安排合理。

  ()考查的内容与范围

从考查内容来看,包括中国近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分值比例为111,各占30分;覆盖了考纲所列的主要知识点,如:列强的侵略与中国的抗争、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或改革、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科技革命等等都做了重点考查,试题涉及八、九年级所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且中外史所占比例与中考要求保持一致。从考查的范围来看符合课程标准的精神,并紧扣考纲

(三)难度与层次。整套试题易中难题比约为6:3:1721),试题难度不大而贴近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比例适中,既重视了对历史知识系统性和规律认识的考查,同时又有意识的体现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思想。

四、试题的主要特点及评价

(一)重视对基本知识的考查,面向全体学生。1112年两套中考题所涉及教材知识要点40多个,其中的大部分题目都立足于考查初中历史的核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基本的历史方法,关注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不以繁杂和细碎取胜,因此命题过程中我们特别围绕着以下几个重点问题去展开:①中国与世界的近代化历程。我们知道近代化主要指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思想观念的科学化、理性化。这一主题包括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或改革以及工业革命等内容。包含了八上,九上两本书的主干知识。如1120题考查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29题考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发的新能源,第45题:通过对17-18世纪欧美主要资产阶级革命的归纳,考查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化历程;第46题则对中国和世界近代化历程进行了综合性考查。12年的第20题,24题和25题,27题考查了中美英法的近代化。通过这类试题的设置,把西方国家的崛起与中国近代化融合在一起,使所学知识形成一个较大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并突出了重点。

②和平与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课题,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命运和走向。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各国经济共同协调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制止战争和恐怖势力,保护地球环境等问题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如11年第323312年第34题经济的全球化在问题的设置中就特别强调了这一点,主要考查了把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的新航路开辟及其对世界的影响以及当今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等。这几道题中涉及到的恐怖主义,国际合作与交流,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就是这一类重点问题。

③两次世界大战及三次世界格局的变迁。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战后世界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动,这一主题也是贯穿世界现代史的一大主线,因此也是我们在中考命题中重点考查的内容。如112730313440题:对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冷战,多极化趋势; 1244题考查了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过程,表现,当今我们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这几道题都考查了这一重点知识,这也是历年中考必考的内容。

④科技进步问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世界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成为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因此近几年无论是巴中还是其他省市中考都突出了这一点。如11年第2935题就考查了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发的新能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12年第46题我们采用了不同于以往的呈现方式即通过表格的形式考查了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成就和对人类的影响及给我们的启示。

⑤国家统一和发展问题。国家的统一,独立,民族的团结,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国家的统一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既是中考的重点又是热点。我市中考因为不考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就不能直接考查中国的统一和独立问题,因此我们采用了迂回措施,即通过对美国独立与统一问题的考查让学生通过美国的历史认识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统一的重要性,因而使这样的理解更具说服力,可谓一箭双雕。1126题;43题(1)(4)小问就考查了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相关内容,美国统一前实行的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制止了分裂,捍卫了美国的统一并给美国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而通过历史史实进一步证明独立与统一对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二)突出能力立意,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历史结合现实,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未来。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是近几年命题所坚持的基本指导思想。因此在命题时我们也特别注重在考查学生三基的同时,更着眼于考查学生的基本学科能力,突出表现在:1、注重对学生的归纳概括、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有效的历史学习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应该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形成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使知识得以内化,方法得以形成。如11442)小问、(4)小问、464)小问要求通过材料归纳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中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三大历史事件,考查的就是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45题(4)小问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就从特殊到一般,从各个国家革命的不同影响再到共性的作用,考查了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1223题:新航路的开辟被称为“地理大发现”,其中开辟了通往美洲新航路的航海家是       让学生通过对几位航海家的成就的比较得出结论,29一战和二战都战败的国家同样考查的是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2、注重对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收集、处理信息,进而解决问题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是现代信息社会对人们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在命题中极力体现的一大特点。如11年的19题,学生可以从这段顺口溜中提取有效信息,判断该内容为哪一条约,1219题:就要求学生从书名《告别皇帝的中国》中分析得出中国废除封建帝制是在辛亥革命时,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考查的是从图片中收集信息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11年第43题(2)小问考查的是从文字材料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材料中“当整个美国大陆都笼罩在经济大萧条的绝望之中时,她见证了一个国家战胜自身恐惧”及“新政给美国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可判断大萧条指的是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而新政指的是罗斯福新政,再如12年的44题(3)小问同样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3、注重对历史叙述能力的考查。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很多老师可能都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练习中都存在着问题,如语言、文字的组织,叙述的条理性不够等等,因此在中考命题时我们就希望通过一些题目的命制,问题的设置,考查学生清楚,准确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如1140题:要求学生写出与二战相应的重大历史事件;1245题第(5)小问通过对二战后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的表述,就是对这一能力的考查。

(三)试题角度新颖,贴近学生认知,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时代性、科学性的特点。这一特点突出表现在试题的情景创设上。为使情境创设新颖并激发学生兴趣,在设置试题情景时,我们或是取材于现实生活、时政、评语,名人名言、歌曲、实践活动、研究课题,文献资料或是一段文字说明,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进而引出对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迁移能力、运用能力的考查。这样的情景设置可称为题引。所以在题引的设置上,我们尽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带考的人文思想,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反映了历史学科注重史料、史实,讲究科学性的特点。如1122题:引用歌曲《走进新时代》的歌词,作为题引,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影响的理解。43题引用了马克思对林肯的评价,1235题创设情景,要求学生作为游客设计探寻红军足迹旅游路线,拉近了考生与试题的距离;第45题取材于今年时政热点“钓鱼岛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古今对照,控诉日本近代对我国的侵略行径,从而希望日本能反省历史,正视现实,使中日关系回到正常轨道上来,继而给考生以启迪、震动和思考。

(四)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发挥教学指导功能。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因此中考也应通过试题加强学法指导和训练。为加强这方面的引导我们在命题时尽量避免考查直来直去的死记问题,而是通过多种方式多个角度考察对知识点的理解主要表现在:其一,试题以教材重点知识为依托,题目与参考答案所涉及的知识点,对应了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命题原则,比较准确全面的考查了考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知识的迁移,文字的表达,以及对知识的整合等。如1218题:就要求学生以1901年为界,准确判断当时发生的一些主要事件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合能力。再如1221题:通过对“1927年,军旗升起的地方,中国共产党,第一枪。”这些关键词的分析,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能根据时间意义准确判断出事件的名称。其二,注重对教材的主体内容在广度与深度上加以适当拓展,灵活性较强。试题突出对知识广度的考查一方面,通过提供教材内容以外的材料补充、引证教材中的相关知识,使考生以教材知识为依托,并把知识延伸到教材之外,如1235题就把红军长征路线与巴中的红色旅游资源相整合,结合巴中地方史考查了红军长征及巴中地方史,从而使学生把历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另一方面,试题对教材中的黑体字内容、楷体字阅读内容、示意图表等信息加以使用,转化为命题的前测材料,如12年第44题材料一对世界格局几次演变历程的呈现,第46题探究一中对三次科技革命归纳的表格等。而对知识深度的考查,在命题中同样做了明显的体现。一方面,试题要求考生将割裂的、分散的、片面的历史知识从不同角度进行联系,形成比较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并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如12年第40题就通过列举的方式让学生把分散于八九年级课本中的一些人物整合,列举,找出他们的共性,知道他们是中外历史上为世界近代化做出贡献的人物,体会到这些历史人物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所做的不懈的努力。再如12年第42题考查世界近代史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同方式,体会各国实现近代化的道路是不一样的;第43题(4)小问考查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实践,再到现实在不同国家的表现,就是对知识深度的挖掘。另一方面,试题重视对“隐性知识”的考查,如11年第43题(4)小问,就把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的当选与林肯废除黑人奴隶制度联系起来。

(五)重视周年问题,关注现实,突出时政热点渗透忧患意识,呼唤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历史学科本身的德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传承人类文明和继往开来两个方面,而中考历史试题作为能力考查的载体必然要践行这一功能。首先周年问题是历年中考常考问题,如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第41题就以五四运动为切入点,考查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帮助学生体会中共为振兴中华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及艰难的历程。再如12年的26题,33题也以周年为切入点考查了俄国农奴制,苏联卫国战争。其次在关注现实,突出热点方面,我们在试题的命制时主要是通过相关历史和现实世界面临的共性问题的衔接点进行考查,渗透忧患意识,让学生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引起关注。如12年试题之第44题(4)小问考查了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因素,45题(5)小问对日本二战后和平崛起原因的总结,46题中对科技革命带来的启示,就分别涉及到当今世界面临的战争威胁,,环境恶化,人口激增,资源枯竭等问题。目的就是向考生传递着一种信息,即共同关心人类的发展和未来,“天下兴亡,我的责任”,而且责无旁贷。

(六)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开放性。一般试题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种是要求知识的开放,如11年第46题(5)小问谈中国近代化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另一种是对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开放。它集中体现在材料解析题和综合探究题中。我们的命题思路就是让学生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延伸并要求谈认识、启迪、启示、感想和看法等,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考察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如11465),12444),465)。

(二)、2013年中考命题趋势预测

纵观四川这两年的中考试题和巴中1112年中考试题,可以看出中考试题命题的趋势必将会是继续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和发展性原则,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因为从这两年各地的中考试题来看,均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注重三维目标考查,注重探究创新,突出学科功能;体现了时代主题,关注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那么巴中市2013年在中考命题方面必会体现这些特点。其次在难度方面会保持去年的水平,不会加大,作为中考试题必将重在考查基础知识以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再次在题型方面也不会有什么过多的变化,但是会在试题的呈现方式上将会多元化,这可以从11年和12年的两年中考试题看出,同时在命题时会体现出价值立意这一特点,加强对学生三维能力的考查。
                    (三)、2013年中考历史复习备考建议

2012年中考已成为了历史,2013年中考备考开始紧锣密鼓。在总结前两年中考的基础上,对2013年备考谈谈我自己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建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立足课标,有的放矢。
   课程标准是备考的依据、方向。因此我们应把对课标的学习理解和授课紧密结合,课标的使用不只是在复习中,而在授新课时就要开始注意运用。作为现代公民必须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史实和史观。这一方面能充实我们的头脑,另一方面也为阅读历史和思考历史提供必要的装备,否则就会头脑空虚,无米下锅。依托课标,也是中考试卷的一个明显特征。以12年中考题为例,比如:44题课标要求包括: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理解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以科索沃战争等历史事件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等。 46题课标要求:了解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制生产中的作用。了解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汽车和飞机的发明等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等。试题从材料的选取(44题既有课本内的知识,又兼顾课外的材料;46题采用表格的形式归纳知识,并用文字材料给予确认。)到问题的设置(44题设置出的问题,在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限制了学生的答案不要漫无边际;46题则将三次科技革命                          层次清楚地展示给学生,考察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比较得出结论的方法。)都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这样就为教师以后的教学起了导向作用,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以教材为基础,又要跳出教材,也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有意识培养学生用开阔的视野关注历史,为以后教学中真正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供了充足的依据。
     2、扎实基础,重在落实
   其实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每年的中考试卷分析中都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

什么是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的学习兴趣等,不单单是基础知识。这也是有些老师的误区所在。没有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是知识的强行灌输。时间虽用得很多,效果却不是很明显。
   为什么要抓基础:基础抓实了,知识积累多了,方法掌握了,自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提炼的能力也就提高了。学生会以不变应万变,达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到学生知识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用"历史的思维"思考问题的一种素质,也就是我们所学的史鉴功能。
如何抓基础:如何落实基础知识,老师们各有各的招法。我有几点建议,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考试检测,及时巩固
  学生常常有个误区:认为历史只要背就行了,的确初中生的认知程度、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是有限的,很多知识都需要记忆,但记忆是基础,理解是根本,应用是目的。而且知识的记忆也需要通过检测来加以巩固;通过检测,学生可以查漏补缺,老师可以了解教学的效果,学生存在的问题;并
及时纠正问题

第二、转换角色,画龙点睛
    不要怀疑学生的能力和潜质,课堂上学生是主角。老师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用很少的时间,有很高的效率,不要大包大揽,常言道"包办的不幸福"
 第三、加强学习,关注热点

    "历史就是过去了的现实,而今天的现实也将会成为明天的历史"这两套中考试卷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历史教学绝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再现和复述,而是和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的历史教学必须和现实紧紧联系起来,要注意关注热点问题,在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氛围时,找准和现实的切入点,以史为镜、以史为鉴,理论联系实。现在中考命题选取的信息量非常的大,这就要求老师加强学习,学课本相关知识还要学习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及时充电,以适应形势的需要。

第四、注重培养历史学科能力,即解读历史史实、分析、综合历史问题的初步能力。首先是指导有效的学习方法,其次是要有意开展能力训练。同时要注意历史事件的纵向联系、横向对比,在平时的讲课和练习中勤于思考教材,把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类似事件从不同角度进行对比,形成大历史观,而不局限于一两个孤立的知识点,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五、技巧训练,重在平时
     在平时的作业和测试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在解题技巧上犯一些幼稚的毛病,如错字、别字,答题丢问,答非所问等。造成无谓的失分。克服这些错误不只是在考试和模拟训练中,应该在每一次的提问和练习,甚至听写中,平时养成好习惯了,考场上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失分,才会有好成绩。

3、梳理知识,构建体系可采用单元复习和专题复习相结合的策略,理清单元线索、把握基本知识点并通过专题细化并突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整体史观。

4、精选试题,科学测评。在平时的测评和月考中不要以多取胜,更不要搞题海战术,而要做到试题的精挑细选,做到科学测评。

5、学法指导,提高效率复习阶段的训练要注意适度、有针对性和规范。要关注有助于理解历史主干知识的题目,及时整理错题,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以点带面。

6.关心社会生活,关注热点问题。把长效热点和周年热点结合起来,凸显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以上是我对今年中考历史试题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评价以及建议,仅为一家之言一孔之见,还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