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巧设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小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研究项目。也是日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许多有教学经验的专家对如何培养小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许多有指导意义的卓有建树的思想和方法。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们大多只侧重于思维方法的教学。教给学生思维方法是培养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它只能解决学生“会思维”的问题,但学生只会思维还不够,还必须使学生想思维,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启迪学习动机,坚持一贯思维,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只有同时具备兴趣、方法和良好习惯的学生,其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敏捷、灵活的发展。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激发学生思维兴趣,作了如下的探讨。

一、精心创设悬念,点燃思维火花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置悬念是设疑的一种重要方式。悬念是引起人们对事物关注的情境,置身于这种情境,学生渴望获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答案。产生非知不可之感。课堂教学中若能巧妙设置悬念,则可“一石激起千重浪”,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火花。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不同的时间采用不同的方式设置悬念。设置悬念最多的机会是一节课的开头,悬念设于课头,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思维,把精力引向教学中心。这种情况常从概念、法则、公式的实质之处设悬念。例如,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在课头设悬念。教师讲,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在今后的学习中,常常要判断一个数能否被另一个数整除,不论这些数有多大,只要你们把这些数(如:84609782511578等等)告诉老师,老师不用计算就很快判断出这些数是否能被25整除。教师的准确判断使学生感到莫明其妙,从而使他们急于想探知:“能被25整除的数”的其中奥秘,这样学生就会带着急于追索新知识的激情去认真学习。在课中也可根据需要设悬念。例如:教学“数的整除”这一内容时,当学生已懂得“整除”的意义并能举例说明时,眼看课的高潮已过,这时,教师及时拿出一张卡片问“a÷b=15a一定能被b整除吗?”学生思维一触即发。顿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每个同学都处于紧张的思索中。有的说:“a一定能被b整除”,有的说:“a不一定能被b整除”。经过互相讨论之后,有一位学生举例说明理由,当a=15b=1时,15÷1=15,所以,“a一定能被b整除”,大部分同学同意这种说法,但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位学生觉得这种说法不对,他说:“当a=1.5b=0.1,1.5÷0.1=15,所以,a不能被b整除”。后一个学生补充得多好啊。同一个问题,经过学生的讨论之后,用正反例子来强化概念,使学生对“整除”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有些内容还可在课尾设悬念。课尾设悬念,虽然课已结束,但学生仍然带着一种回味无穷之感觉去复习下节课的内容。可见,课尾设悬念使其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之魅力。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

二、精心设计问题,适时质疑启发

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不断设疑,才能使课堂气氛跌岩起伏。有疑才能产生认知需要,才能产生积极思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通过质疑来引发学生思维。

首先,教师要视具体情况向学生提出疑问,通过“疑一问一激”来促进学生思维,对于每一节课的教学,教师必须明确“教什么”、“怎样教”等。这样才能做到重点处设疑,关键处启发,抓住主要矛盾使问题迎刃而解。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结论,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看看这个正方形可以分成什么样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这时同学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经过动手做实验,发现沿正方形对角线对折平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并且每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恰好等于正方形内角和的一半。因此学生探索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发现规律,教师接着问,“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课堂气氛十分高涨,有的凭着主观的猜想,说是180°。教师据此质疑……这个结论对吗?追问……你是怎样得来的,看谁先得到正确的结论,当教师问到他是怎样得来的,他却说不出道理来。这时当学生的思维受到障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时,教师在最关键处做了启发。请每个同学拿出自制的锐角三角形纸片。标上∠123。当堂撕下两个内角,与第三个角挨紧排起来。这时,学生发现这三个内角正好拼成一个平角.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学生在教师半扶半放下获得成功。内心感到更大的喜悦和更强的兴趣。教师趁热打铁,继续追问。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度呢?因为学生已获得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故此,个个欲试,人人仿照刚才的方法,同样发现“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这样,学生不但动脑、动口,而且动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折”、“拼”等实验活动,探索出“三角的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结论。其次教师还可以略施小技,“故设陷井”,故意出现典型错误,让学生产生疑虑。例如:教师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把一个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三角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将三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有一位学生回答。剪成的一个小三角形内角和是90°,拼成的大三角形的内角形和是540°。此生的回答,引起了大多数同学的异议,他们纷纷举手发言。课堂上形成热烈的气氛。这种“欲擒先纵”的办法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大有裨益,而且可以预防学生以后犯类似的错误。

三、适当组织竞赛,促进积极思维

课堂教学,如能适当创设各种竞赛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其斗志,能使教学活动既紧张又和谐,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课堂中,可以开展速度竞赛,求佳竞赛,看谁的解法最简洁而巧妙。鼓励学生,求异竞赛,勇于提出独创的见解。看谁的方法别具一格,独树一帜。因此,我注意循序渐进地加一些“多解”的题让学生练习,以锻炼他们的求异思维,以及知识抢答题等。无论竞赛的形式如何,无疑都会对学生积极思维起一定促进作用。但教师要注意恰当评定竞赛成绩。否则,会造成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产生过分的优越感,甚至骄傲,自以为是,而成绩差的学生则产生自卑感,更加畏缩不前。同时,竞赛次数不宜过多,过多的竞赛还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集体团结。

四、利用认知冲突,促进积极思维

当呈现给学生的问题有几种可能性几乎相等的答案供选择时,他们往往产生认知冲突,不知选择哪个好,心理具有困惑不解和不和谐的感觉时,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求知欲和好奇心又是激发思维活动的一种内在的情感力量,它对思维具有激活和指向作用。冲突的解除过程就是认知结构自我调节和完善的过程,是理解的深化过程,因而是积极的思维过程。因此,教学中利用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选择题的各个备选答案之间往往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具有迷惑性。因此,教学中可以把概念编成选择题,利用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促其思索,强化要领的本质。此处,还可以利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同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创设产生认知冲突的教学情境,激起思维的浪花。

以上几点是创设思维兴趣的方法。此处,教师利用精湛的教学艺术,诙谐有趣的语言,富有意味的问题,以及别具一格的教学之美等因素也可以唤起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教学情境。

 

巴州区第四小学  马翼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