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策略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提升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策略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窘况

作文,一个多么熟悉而又惶恐的字眼。既让教师倍感头疼,又让学生十分无奈,尤其是农村学校,学生绝大多数是留守孩子,在学校常常与留守孩子为伍,在家里常常与寂寞、无奈的空巢老人相伴,与电视节目度光阴……导致学生作文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空洞无物,要么无病呻吟,要么抄袭应付,要么赖账不交等窘况。究其原因,一是教师没有活用好《语文》教材这个范本;二是学生缺乏作文素材的积累,三是学生缺失作文情感的积淀,四是学生缺少“作文成名的牵引力”,五是学生没有消除作文的恐惧心理等。

用“活”语文教材

《语文》课本是经过反复审定的教材,毋庸置疑。它毕竟是一个范本,不能过于的把它奉为“圣经”;它毕竟受篇幅的限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储备需要;它毕竟还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时段性,不一定所有学生都能理解等。但是,现行《语文》教科书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具有一定的梯度性和阶段性侧重点,教师应该理性的认识它,从范本的角度看待它、利用它。要用“活”它,一是引领学生学会自读自悟,体会作者的写作主旨;二是指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三是鼓励学生“移植性仿写”;四是倡导学生参照身边熟悉的、类似的人、事、景、物对比式解读文本内容;五是不整齐划一地要求学生解读文本,允许不同学生学后有不同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提示学生“细心眼”

农村小学生生活在农村这片自然资源丰富、乡土气息浓郁、情感纯洁而质朴的土地上,视野本身就很开阔,所见所闻所感还算是“纯天然的”,这本身就是最好的作文素材。这就要求教师要随时注意温馨提示学生:细心眼些,身边到处都是作文素材,只要我们善于捕捉。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做好捕捉身边作文素材的方法的指导:我看到了什么?又由此想到了什么?它想告诉我们什么?我又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尤其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就一定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等。

在体验中积累素材

大家耳熟能详的老舍先生通过种养花草、养猫、养鸡等实践活动,写出了朴素而情感真挚的名篇《养花》、《猫》和《母鸡》;作文大家叶圣陶先生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写出了朴素而意蕴深长的佳作《爬山虎的脚》……像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足以说明:作文需要在体验中积累素材。一个人,没有实践性的体验,既不可能有真实感性材料的积累,也不可能有发自内心的情感的积累,就会导致作文素材库“乏味”。体验活动,一是可以要求学生在家帮助“空巢祖父母”或其他家里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儿;二是要求学生在家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如洗头、洗脚、剪指(趾)甲、捶捶背等;三是带领学生开展野外拉练活动;四是组织学生参观文明新村建设和到附近种养殖基地参与实践活动等;五是激励学生多到图书室借阅图书;六是要求学生在校自己能做的事儿自己做等,以此增加学生的作文储备。

在说话训练中积淀作文素养

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说好话是做好文的一个重要基础,原因在于:长期坚持说话训练,一是利于学生积淀语言素养;二是利于培育学生思维能力;三是利于帮助学生梳理“文路经脉”;四是利于学生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五是利于学生在对话、辩论中借鉴别人的成功之处等。做好学生的说话训练可以借助以下途径:一是要把课堂的主权还给学生,废弃乡村教师“一言堂”的霸权主义作风;二是多留意“沉默生”,想方设法引导、鼓励他们“开口”;三是不能忽视“口语交际课”的重要性;四是搭建平台,给学生有说话的时空,如举办故事会、经验交流会、“摆龙门阵”等;五是布置特殊作业,在家里陪“空巢老人”聊聊天,给在外务工父母通通电话,在学校里利用课余时间找老师说话或跨年级找学友说话,遇到熟人打打招呼等等。

鼓励学生勤练笔

勤于练笔,既有利于学生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又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写作技巧,还能培养学生坚持写作的良好习惯。现行农村小学生的惰性很强,很不愿意“动笔”,作为乡村教师,就应采取灵活多样的策略诱发学生 “动笔”,让他们从“不动”到“不自愿动”,再从“不自愿动”到“自愿动”。可以借助下面的一些简易策略:作业批阅师生的“书面表达互动”;“看(听、闻)到了什么”和“想到了什么”的“两段式”练笔;给XX说说心里话;写祝福语;仿(续)写小片段或小故事等等。

充分利用“童言无忌”的有效价值

“童言无忌”蕴含着“童言”幼稚、无邪,想要告诉教师的是要用“童心”对待“童言”,不可以随意褒贬。“童言无忌”的价值在于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会泯灭孩子的“童心”,不会抑制孩子的写作原动力。农村孩子的方言难免较多,语言难免啰嗦,遣词造句功底差等,与“佳作”距离较远,让人倍感伤脑筋。其实很简单,“佳作”的始祖一般都是“拙作”。对小学生来说,要鼓励他们“随心所欲地表达”,但是教师要有“耐心”、“爱心”、“童心”和“细心”,引领、协助学生把“拙作”装扮成“佳作”。

发挥学生“佳作”的正能量

农村小学生最需要的是成功的愉悦感。乡村教师要用“匠心”帮助学生创造“佳作”,要用“慧眼”发现学生的“佳作”,要用“激情”举荐学生的“佳作”,以此激发群体学生的写作欲望和斗志。当教师认可了学生的“佳作”之后,积极地举荐到相关的报刊杂志社或网站,一旦刊发(载),还要在班内或校园内做好“外宣”,这样就可以诱引大家都来比拼,只要形成了“爱拼”的氛围,就不愁“赢”的局面。另一个层面,学生“出名”了,指导教师也就跟着“出名”了,一箭双雕!教师也就开始“比拼”了,学校的“佳作比拼”氛围就形成了,就更不愁“佳作迭出”的局面了,真可谓,一矢多雕!。

结束语

农村小学,学生还是有很多潜能,作文的素材还是相当的丰实,学生还是有机会在写作方面“捷报频传”。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乡村教师要有恒心、耐心、爱心、童心和细心,要有责任感,不要急功近利,不要“眼高手低”。坚信: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架”操控在教师的手中,要用教师的“良知”来操控“按钮”。

四川省南江县红四乡小学   何冬梅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