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课应在历史与现实融合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书法课应在历史与现实融合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我们惊叹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孔庙挥毫“温故创新”的苍劲,我们感喟当下书法爱好者的稀少,我们震撼现在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低下,我们怀念祖辈拿起毛笔走乡串户写对联时的款待,然而,厚重古老的中国书法经过几千年的流变沿革到了21世纪却慢慢褪去了历史的光环,是幸还是罪,是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使然还是浮躁急进的时代必然?我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对一幅幅苍劲古峻的书法作品摸索叩问,然而,时代的飚进没有减损书法在人们心中亘古的魅力,书法课的普及让书法艺术的春天来临有了希望,然而书法课如何才能回归从前,彰显神韵,回归大众,扎根学生?

大街小巷的印刷广告代替了儿时工笔似的勾勒,教室琳琅满目的打印黑板报置换了记忆中的彩色粉笔的涂抹描画,条条短信再也让我们嗅不到带着墨香与亲情的封封书信,因为大家懒于写字,羞于写字。书法课的开设对这一残酷现实起到了革命性的扭转,那么我们怎样对书法课进行有效性的评价呢?

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自远古仓颉造字开始,汉字就在不断的演变,甲骨文的原始智慧 ,金文的大气厚重,篆书的峻拔硬朗,隶书的飘逸飞扬,楷书的工整规范,行草的随心所欲,无不显示着汉字的无穷潜力。然而汉字是中国人智慧的点画汇聚,要让学生喜欢书法,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汉字,喜欢汉字蕴含的无穷无尽的智慧。例如,象形字的自然模拟,指事字的点睛之笔,会意字的意义构建,形声字的形声融合,都要通过析字,剖字,解字来记字,读字。这样学生才会喜欢字,爱写字。

书法,是磨练的艺术。“字无百日之功”,我们不仅要“授人以鱼”,让其认识书法“为用”之需,感知书法“为趣”之情,使之不得不练而增长能力,不忍不练而陶冶情操。我们更要“授人以渔”,从最基本的点、横、竖、撇、捺、提、折的起笔转笔落笔教,在提、按、转、回中耐心细致严谨的授。适时恰当的励,持之以恒的引,循序渐进的导,润物无声的染,长此以往老师的功力激进,学生的水平提升,书法的兴趣在教学相长中与时俱进。

书法,是个性的呈现。天下独绝的王氏书法,天马行空的张旭草书,恣意放荡的怀素尺牍,庄严厚重的颜体碑帖,苍劲峻骨的柳体书法,宏伟磅礴的毛体词牌,清瘦工巧的启功字韵┄┄林林总总,灿若星辰,他们都是书法艺术的丰碑,汉字在他们那里如行云流水,似清风明月,像春兰秋菊,充满了个性,蕴含了气质,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所以书法课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选帖,习帖,不可千篇一律。当然老师也就要兼收并蓄,博览群书,不仅给学生一碗水还要使自己成为源头活水。

书法,是理论和实践的对接。理论的教授让书法智慧显现,学生析字,剖字,读帖,临帖,知其肉骨,悟其神韵,学之情趣盎然。示范,点播,启发,开化,使理论落在实处,不空泛,悟到点上,拨云见日。理论是书法提升的催化剂,实践是书法的试金石。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科学的融合,恰当的分配,并且恒久的坚持才是书法冷却的破冰之法。只要教育工作者同心协力,亲力亲为,锲而不舍,将书法的神韵在快乐中传授,让学生为用于工作而勤练书法,为修养人生而喜欢书法,墨香四溢的春天一定会永葆芳华!

 

通江县第三中学    苟华东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