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导入,课堂的基石
作者:市教科所 发布时间:2011-03-24 16:32:15 点击数:
660
导语,即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引导学生的话。一堂精彩的、有效的语文课离不开这一富有趣味性、生动性、创新性的导语。导语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重要教学步骤。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设计一个良好的导语,对于整堂课的“定音”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而在教学实践中,有时教师受旧的教学理念影响,往往以教师单一地灌输,学生机械地接受为主要方式开始课堂教学的。或以简单地复习前一课所学知识开始导入;或以介绍作者情况,写作背景开始导入等,这些导语的设计虽然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一定的知识,但它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需求,缺乏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情况下必然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其主体对知识的渴求或探索得不到很好的发展,限制了他们学习的激情,以至于往往出现语文课沉默不语,缺乏生机的现象。 新课程理念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知识本位到注重学生的发展,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教师要把学生看作真正的学习主体,就要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所以教师应从知识的讲授者转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发学生的兴趣,把他们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向学习知识的主动者。以新课程理念来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转变旧有的观念,而导语设计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又处于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也必须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在具体的导语设计方法上已有不少教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也有不少独到的见解。 本文主要从导入的方法上来谈一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活动的点滴体会。我认为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入技能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恰当运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标题导入法。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同样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一目了然,体现主题,如《我的信念》、《热爱生命》;有的暗藏玄机,意味深刻,如《生命 生命》、《未选择的路》;有的题目带有象征、抒情意味,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爸爸的花儿落了》等等。当然,从题目导入也并不像一般人理解的那样容易,需要教师细心的推敲作者命题的潜在意图,由题目建立与文章的关联。真正起到唤起学生的阅读视野、建立阅读期待的作用。如杨绛的《老王》,标题看似平淡无奇,细细推究就会发觉“老王”的称呼中透着亲热。我的课堂导入如下: (师板书“老王”) 师:这老王姓甚名谁,你能从文中找出吗? (生快速略读,纷纷回答文章中没有出现老王的姓名) (师再板书“王老”) 师:生活中称呼他人,有叫王老也有叫老王的,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生(思考):王老有尊重的意味,而老王的更显得亲热。 师:作者杨绛是著名学者而老王只是一个拉车的。作者为什么要用老王这样亲热的口吻称呼他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看看这两个身份地位相距很大的人之间有着怎样的深厚友谊。 不少著名特级教师也有采用题目导入法非常精彩的范例。请看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执教《死海不死》。 师:今天要和同学们一起阅读的是一篇说明文。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一下目录的第一页,这一页共列出两个说明文单元,我们要阅读的说明文就在这两个单元里,同学们还不知道是哪一篇,现在给你们一个条件:这篇文章的标题很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你们猜是哪一篇,看谁猜得快猜得准。 (学生看书后纷纷举手) 师:看来同学们都知道是哪一篇了,你们真聪明!好,你来说。 生:《死海不死》。 师:完全正确!但你能说明一下为什么你猜是这一篇呢? 生:这个题目叫“死海不死”,既然是“死海”,可又为什么说它“不死”, 这就在读者 里造成悬念,引起了阅读的兴趣。 师:刚才好多同学都举手了,你们猜的也是这一篇吗?有猜别的课文的吗? 生(众):也是这一篇。 师(指一学生):那你同意刚才那位同学的意见吗? 生:同意。我认为这个标题本身包含着一对矛盾:“死海”和“不死”,使读者产生疑问,急于想去读文章,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所以这个题目对读者有吸引力。 二、情境导入法。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平情”,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和学生平时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造出一个与课文相符的情景,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角色,将会对提高教学效率产生重要作用。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上课时一开始就用炽热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例如,讲《春》时,教师一开始便满怀激情地说:“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无穷力量。贺知章描写春是‘二月春风似剪刀’,王安石描写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朱熹描写春是‘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些短诗只从一两个角度,选取两三个景物来描写春天。今天,我们学习的朱自清的《春》写春的内容很多,我们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他是怎样多方面写春的?”这样的开头语,充满激情,意境深邃,使学生沉浸在春光明媚的气氛之中,学习情绪很高。同样在进入新课之前,还可以放一段音乐,同时饱含深情地吟诵一首歌曲的歌词,来创设一种情境,激发、感染学生,让他们迅速地进入教学的氛围之中。在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放录音—成方圆的“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还有蝴蝶停在上面……等待着放学,等待回家的童年……”美妙的音乐,优美的歌声把学生带入了一片清纯而幻美的世界,由此导入新课。又如《社戏》一课,我采用《梅兰芳京剧选段》的盒带音乐导入,学生们立刻就 被中国的艺术瑰宝—京剧吸引住了。用音乐感染,情感导入法能使学生真正“乐”学。 三、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指教师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先叙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生活实例或故事(科学发现史的典故、轶事、寓言、笑话等),以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活动,使学生产生学习新课兴趣的一种导课方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因而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牢牢地吸引学生、启发学生的思考。学生都是故事迷,特别是些科学性、哲理性很强的故事更受他们的欢迎。教师可通过寓言,故事或典故、传说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在作文教学知识短文讲授中,如果这种方法运用得巧,可收到更好的效果。一次作文课,在教学作文说话断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其严肃性和准确性,便讲了这么一个故事:相传,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在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簿。当时,教书先生一口应允,并写了一张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一看欣然签了字,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说:“你太不守纪了,我们是约定:‘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使富翁目瞪口呆,无言以对。学生听了这个故事后,深深明白标点符号的重要性。这样的 导入令学生兴趣盎然,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又如教学《人生寓言》,我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同学们:一只白兔非常喜欢月亮,神就把月亮赐给它,结果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就这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 带着渴望进入课文的学习。 运用故事导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把抽象的或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接受起来更为容易。应该注意的是故事内容必须紧扣教材内容,宜短不宜长,能说明问题即可。及时引导学生分析,适时转入新知 识的教学环节。 四、新旧知识联系导入法 任何学科都有一个知识体系,语文也不例外。同学科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势必探寻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用一条线把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网络,全面把握知识体系。导入新课正是“串联知识,温故知新”的一个好平台,通过巧设台阶,利用已有知识作铺垫,慢慢攀上学习新知识的阶梯,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因此在教学中不管采用哪一种导语设计,都要为全 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回顾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如在学习梁衡的《夏感》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走过多姿多彩的春,越过清冷萧瑟的秋,趟过小雪滋润的冬,我们走向炎热的夏,去感悟夏的紧张、热烈、急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夏感》”。简单的几句话不仅点明了前几篇课文的风格,也交代了新课的主要内容,引起学生对前几课内容的回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学习《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同学们,在皓月当空、繁星满天的夜晚,巴金爷爷写下了散文《繁星》、冰心奶奶写下了小诗《繁星》,同样19世纪的俄国有一位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看到繁星满天,写下了童话故事《七颗钻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童话”。这样的导入将本学期的关系密切的课文结合起来,加深感知,对学生的归纳性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适时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旧知,开启新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情感传导的作用,把学生引入无比瑰丽的知识世界,创设出和谐的课堂气氛。 实质上,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上述几种,还有图示导入、提炼观点导入、点出人物导入、叙述故事导入、图画导入、游戏导入、作业导入等等,但不同的导入都是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学。一方面老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践去精心设计,使之符合思维规律,激发学生对母语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新教材的科学性、人文性也为广大语文教师更好的驾驭教材提供了有利先机。只要教师导入时注意导入方式的科学性、新颖性、灵活性、简明性、生动性,就能使它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课堂导入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创造。设计得好,它能优化知识结构,调动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对课文的畏惧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挖掘学生潜能的沃土,迸发新颖的创性思维,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感悟和体会语文——我们的母语教材的魅力。
(此文由正直中学市级课题子课题“有效导入”研究小组提供)
南江县正直中学 董 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