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也可这样教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古诗三首》也可这样教

    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最近,我教学语文人教版十册《古诗词三首》时,在学生面前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再现了儿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情景;《清平乐·村居》农村孩童的无忧无虑。

    就在指导学生学习、研读、体会和感悟的过程中,发现了当代儿童与古代儿童生活的心理差异——现在的儿童,吃的东西多了,玩的花样多了,玩具和技巧也先进了,但在无忧无虑、精彩美妙的生活背后,更多了些古代儿童没有的烦恼和苦闷。针对现在孩子出现的这些烦恼,我在教学本单元时,注重了从感悟童年生活的美好入手,拓展延伸,渗透德育,让学生走出今天的烦恼,还原本真的童年。

一、探究合作,感受古代儿童的童趣

教学中我安排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三首古诗词内容上的相似之处并适时点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个性体验,感受古代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通过课堂探究,师生合作,我和同学们共同总结出了古代儿童四个方面的乐趣:

1、嬉游之乐。牛背上的《牧童》,有相伴之乐:牧童和牛朝夕相处,早已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感情这根线把牛和牧童紧紧地拴在了一起。牧牛,既是劳动,又是游乐。人、牛、自然融为一体,和谐相处,牧童乐在其中。《舟过安仁》,用伞使风让船前进,有发现之乐。收起竹篙,停下船桨,无雨而张伞,风吹雨伞,助船前进,这使两个小孩在玩耍中获益非浅,因豪感而快乐其中。《村居》,溪头卧剥莲蓬,有无忧之乐:大儿豆田锄草,二儿编织鸡笼,顽皮的小儿无事,自由自在地在河边爬着剥莲蓬玩,这种心无杂念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本身就是快乐的。

2、余裕之乐。没有家长和老师严密地加以设计,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充分的自由。“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晚风吹拂着广阔原野上yecao,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而愈来愈近的笛声。“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小儿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正是古代成人的“忽略”,才成全了儿童的幸福,让小儿时时处处随心顺性,拥有本我的自由。

3、自创之乐。篙、棹、渔舟、竹笛、雨伞还有植物莲蓬,这些取自日常生活中最平凡、最廉价的物品和自制的物件便是玩具。在这种融绿色制作与自由嬉戏于一体的综合活动中,古代儿童沉浸于大自然,获得了创造的乐趣。这些来自大自然且简单粗糙的玩具,色彩更真实、形状更多样、质感更丰富,还多了一份对自然的理解、关照、融合和依存,带给儿童的乐趣更多。

4、践行之乐。古代儿童的嬉游活动涉及到多方面的“课程”,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与艺术课程相关;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与科学课程兼容;“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同劳动课相容。正是多样化的嬉乐活动成就了古代儿童的趣味童年、绿色童年。

二、拓展延伸,考察当代儿童的童年缺失

结合师生对话,我进一步发现:当代的孩子会察言观色,却注意不到变幻不定的季节颜色;今天的孩子总是走在阳光下、灯光里,却没有地方去爬树,没有机会独自夜行;现在的孩子可以从成人世界中学到各种道理,却无法在自然界中获得启示,留在他们记忆中的将是失去色彩的童年。

他们天天可以听到机器的轰鸣和人类的嘈杂声,却听不到鸟儿的啼叫、林子中树叶的响声,难以联想起“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样的景观;他们可以在家里吃到各种水果,却无处去采摘悬挂在树枝上的果实,难以领会“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种让人心动的描写;他们可以得到各种飞机、坦克、轮船的模型,却没有机会到小河使浆、划船,难以对“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样的诗句产生共鸣;他们有机会弹钢琴、听MP3,却没有机会吹麦杆、吹树叶,难以想象“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这样一些令人神往的生活场景。剩下的只有过多的攀比了。其结果,当今儿童多烦恼。

为过重的作业负担而烦恼。每天除学校语文、数学、英语作业外,一些家长还安排了弹琴、绘画、书法等,让学生整天奔跑在学校与业余爱好的培训班之间,埋头于作业与技能之中。

为过重的心理负担而烦恼。我班93个学生中就有30%的留守儿童,从小与父母隔开,同爷爷、奶奶或外爷、外婆、亲戚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爱母爱。

为过重的攀比心理而烦恼。同学间不比学习比时髦,论谁穿的是名牌,吃的零食多,谁有MP4、手机和电脑,不想学习而成天总是孜孜以求拥有别人拥有的东西。

三、德育渗透,找回原本快乐的童年

“古代儿童为何少烦恼?”、“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是什么意思?有同学说:“大地为床,月光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睡,吃饱饭就行,没有过多的奢望。”“我们呢?”有些面对收入微薄的父母、下岗的父母、经济负担沉重的父母,不管家庭的经济状况,一味地追“时髦”赶“潮流”, 吃要档次,穿要名牌,用要新奇,享受高消费。如果满足不了,你快乐吗?

“那么,我们童年应该想什么呢?为什么‘怪生无雨都张伞?”同学们知道:“利用现有工具而为玩具,且开动脑筋,使风吹伞的力量让船前行。而今天的我们,不思学习,不愿动脑筋,只图贪玩,不说自制玩具,要卖还求高档高科技,要滑板、要电脑,不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炫耀,为了上网打游戏,把学习抛之九霄云外。

通过点拨,同学们懂得,用心学习,善动脑筋,少些攀比,就少些烦恼,多些快乐。

 

             四川省南江县南江镇第四小学  官华蓉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