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有效的“契机”
作者:市教科所 发布时间:2010-12-27 08:59:47 点击数:
530
摘要: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较低,是长期困扰语文教师的重大问题。语文教学花费的时间多,有许多无效劳动让教师费力不讨好。因此,在教学环节中寻找有效的“契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应该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教学 有效 契机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实施教学的具体环节,让学生获得预期的、应有的发展。预期的发展应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教学行为有效,最大限度地降低课堂教学的无效劳动。语言学家吕叔湘说:“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很差,中学毕业生的语文水平很低。中小学语文教学所用的时间在各门功课中历来居于首位。”他又指出“是不是应该研究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呢?”吕叔湘先生30多年前提出的问题,振聋发聩,可是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因此,寻找语文教学中有效的“契机”,让教师成为教科书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应是语文教学策略的指向。 契机之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理论往往是苍白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语文教学生活化,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和学生多边互动,把课堂融入生活,使课堂教学变得生机勃勃,那正是“情境”所在。因此,教学环节中,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面向学生的知识、能力实际,寻找提高教学效益的“契机”,应该是语文教师追求的境界。 联系学生的生活视野,在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中,挖掘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源泉”,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活动的实施才会有效。例如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教学,如何体会母亲严厉责罚中的挚爱,就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深体会。农村学生外出打工的父母,他们的辛酸与无奈,他们心中的希望与追求,他们与命运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在哪里?学生可以探寻父母打工的生活经历:建筑工地的挥汗如雨,漆黑煤井的满面灰尘.......也许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他们说话粗鲁、罗嗦,也许他们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但是他们的诚实劳动,对子女的宽厚仁慈,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是其他任何感情无法比拟的。教师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想想打工的父母,与胡适《我的母亲》中的严厉责罚的相似之处,这不是有效的“契机”么?让教学贴近生活,学生体会文章的意蕴,就有了依托。 契机之二:教学设计情感化 教师教学艺术的高低不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于能否激发学生兴趣,唤醒学生心中的热情,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为此,教师要重视教学环节设计的形象性,创设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形象”主体,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同时引学生突破狭隘的认识范围和时空界限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 教育家叶澜说:“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关注?你能否使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想的火花?”可见,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感情相通 ,是教学有效的“'契机 ”。教师对课文分析的精辟透彻,不如让学生听听精彩的朗读,教师让指导学生寻找答案,不如教师动情的讲述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例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学生不容易理解作者文革时期所经历的磨难,教师就可以变换一个为角度,讲一个有悲伤色彩的故事,学生就能体会暴风雨后见到彩虹的佳境。 契机之三:问题设计新颖巧妙 问题设计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问题设计的宗旨是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和控制教学过程,把握教学导向。提问要有开放性和针对性,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师提问应该用商讨式、赏识性的语言表述,让学生异想天开地发挥,无拘无束地表达,敢说敢为地争辩。同时要紧扣教学目标,让问题切中要害,点石成金,如果问得多而杂,往往会离题万里。 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重在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教师要立足于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点燃学生心中自信的火焰。如学习《羚羊木雕》一文,可以这样问:你认为“我”为什么很委屈?如果你有一个贵重物品送给了别人,爸爸妈妈很生气,你会怎么办?你怎样对待爸爸妈妈的“责难”?一般不要使用封闭式的语言提问,如“是不是”、“对不对”、“有没有”、“好不好”、“该不该”等等,这样的问话方式既没有实际意义,又束缚学生思维。 问题设计的新颖巧妙还要从活跃学生思维的角度出发,注意启发性和多面性,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咀嚼、玩味,激发学生发表创造性的意见。教学中的“逆向”提问,往往是巧妙而有效的。 契机之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语文的课堂教学环节要真正“有效”,更重要的是寻找学生参与的“契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必须寻找与学生兴趣密切关联的“触发点”,让学生主动关注这些内容,并渴望去参与自己喜欢的学习活动。 教师的教学语言充满激情。教师要以充沛的精力,足够的热情,独特的魅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树立必胜的信念,真正建立自主学习、高效学习、互助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才会真正有效。特别强调的是学生“全员参与”,而不是少数学生“埋头学习”,多数学生无动于衷。自读课文的教学,在教师预设好教学目标后,完全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有的学生诵读精彩段落,有的学生整理笔记,有的学生查找资料,有的学生动笔练习......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过程,他们就会有不同的收效,即使跑一点也“野马”也不要紧,教师总结时加以引导,就可以“书归正传”。 契机之五:发挥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展现自我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广泛关注教学中的激励评价作用,促进学生勇于展现自我价值,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对学生的评价,教师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更重要的是关注智慧的教育、个性的发展。例如李森祥的小说《台阶》一文的教学,引导学生思考:父亲怎样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父亲的人生追求是什么?为什么“父亲总是认为我们家的台阶很低”?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许多与教师理解不同的意见。有的学生认为:父亲辛苦大半辈子,修建高高的台阶,得不偿失,以高高的台阶来彰显自己生活的位置,没有实际意义。这与课文与表达的思想意义是不一致的。教师要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见解。如果今天有这样的父亲,我们要开导他重新你认识当今世界。那么,学生的思维有收获,教学就是“有效”。因为营造张扬个性、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展现自我,应该是教师激励性评价的追求。 语文的课堂教学要真正有效,其核心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的“权威”身份,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活动中有效的“契机”,让学生感悟生活,感悟语文,体验人生,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真正“有效”,语文素养的提高真正“有效”。 语文的课堂丰富多彩,实施有效教学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吕叔湘:《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 叶 澜:《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力》 南江县正直中学 吴东彪 635642 作者简介:吴东彪,男,生于1063年9月,四川省南江县人,大专文化,中学高级教师,曾有论文,《浅谈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和工具性》、《贫困山区实施素质教育的困惑和思考》获得国家级论文评选三等奖。现在四川省南江县正直中学任教,参加县级课题《杜郎口中学教改经验应用性研究》(主研人员之一)已经结题,目前参加市级课题《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主研人员之一),已进入实证研究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