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呼唤着有生命的“对话”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课堂,呼唤着有生命的“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也曾说:“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
所谓“对话”教学,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互动的对话,通过各种不同视界的碰撞,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是师生之间全方位的、跨时空的交流。对话,作为当今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狭义的“你听我说”式的语言交际。对话,作为一种特殊的课堂交往方式,无疑是新型课堂人际关系重构的有效手段,它体现了现代课堂的基本特征和内涵——民主、平等、互动、交流。对话,实质上是师生在课堂中倾听不同的声音,调整自己的世界观,重建自我对外部世界感观的进程。
纵观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独白”成了主要教学形态,“填鸭式”成了主要教学方法。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教案是“剧本”。课堂教学成为了按“剧本”而进行的教师的独角戏。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师生双方都缺乏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因此,要想重建新课堂,打造新课堂,就必须把“对话”真正引进课堂。只有通过对话式的教学,才能把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从而去主动的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学生通过多向对话,知识得到丰富,创造能力得到丰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张扬,从而实现了对话教学与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机整合。
“对话” 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认识和体验,充分与学生平等地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探索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对话”教学中,还应当多鼓励、赞美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和自尊,让他们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做到“寓乐于教,寓乐于学。”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立足今日,放眼未来。教育的过程是知识交流的过程,是心灵沟通的过程,更是生命对话的过程。

 


            长赤九义校:何冬梅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