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好书,共铸师魂
作者:市教科所 发布时间:2010-04-15 11:36:02 点击数:
467
在我校"青年教师读书沙龙"的促动下,我拜读了内尔.诺丁斯的著作:《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乍一看到这书名时,感觉很诧异,因为在我的感觉里,作为一名教师,"关心学生"是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是件很容易的事,还需要我们去学习吗?带着这个疑惑,我认真阅读了这本书,随着文本的进一步深入,我开始为自己起初的想法而感到羞愧,从中也让我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到了"关心"的真正含义!
一、关心的对象不仅是成绩更是内心的渴求。 在这本书中,作者论述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他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爱的人。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关心必须主导学校课程。 通过阅读这一著作,让我意识到,以前我的关心是多么的狭隘,在大多数时候,我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只要成绩好了,其他的并不重要!我的教育教学只是需要把自己所应该教给学生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即可,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学生的生活等等是其家长事情,而在辞典里的关心的定义是:对人或事物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对学生远没做到这一点,起初所理解的"关心"是很狭义的,通过阅读诺丁斯的这一著作,让我明白了什么才叫真正意义上的关心学生。"今天,当你走进任何一个典型的学校教室,你都会发现,孩子们来自千差万别的家庭。有的孩子父母双全都在工作,有的孩子来自单亲家庭;有的孩子拥有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有的孩子与兄弟姐妹毫无血缘关系;有的孩子与养父母住在一起;有的孩子根本就没有父母。"而观察我们学校的孩子们,这几种情况也都有,而一部分家长整天忙于工作,很少去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虽然他们在物质上基本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但他们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却少之又少。因此,他们渴望在学校得到同伴们的认同、得到老师们关爱。这一问题值得我去思考,不管是什么学科的教师,我想,首先是一名老师,而后才是一名学科老师,因此关心、关爱学生应该是身为教师的一种责任。我们应该去了解学生们的内心渴求,去知道他们到底需要什么,而我们作为老师,又能给他们什么,虽然我很清楚的知道,我不是万能的,教育也不是万能的,但竭尽全力又何尝不是我们的一份神圣的责任! 二、关心的形式不仅是给予更是一种延伸。 作者还有更深层次的想法--让学生学会关心,而关心的主题包括:关心自我,关心周围的人,关心陌生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非生命的物品和器具,以及关心意识形态领域的知识。而反观我们现在的学生,似乎在社会、家庭、学校的压力下已经磨灭了这一想法,使得他们所关心的只剩下他们的学科成绩,而长此以往,学生的人生有可能变的很灰暗、很悲哀,这一结果往往会体现在他们将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使得我们的社会人情越来越冷漠。 部分家庭教育对学生来说,也给他们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他们习惯于被人宠,习惯于别人对自己的付出,认为这一切都是应该的,这种自私的心理会让孩子们对别人缺乏一种感恩的心理,因此内心变的越来越冷漠,这既不利于学生的团队意识,也不利于与父母的和谐相处,同样也不利于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生活,作为老师,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去培养孩子们的感恩心理,例如通过主题班会,社区活动,学科教学渗透等,总之,我们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对他们进行关心,更应该让他们学会如何去关心别人,关心与爱一样,是需要不断传播和延伸的! 三、关心的渠道不是堵塞而是一种疏导。 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是为他好,他还不听,居然还跟我对着干"!诚然,家长和老师都是关心学生的,是真的为他们好的,可为什么会事与愿违,我想,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关心的渠道,我们大多情况下想到是制止、压制,而很少去想疏通,让孩子们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让他们真正明白我们是确实关心他们,也许,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且复杂,也许收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我想,他对孩子的影响是长远的深刻的健康的,也是真正有效的,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办法,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我总认为,"良药未必苦口"!对与学生来说,他们毕竟还是孩子,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个现实,有时,我们总会拿一个大人的标准来要求我们的孩子,这样是不是不太公平,多一点平心气和,多一点耐心,我们是否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多感受一下"关心"的温暖!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受益非浅,我想在我今后的教学过程当中,会有所改善有所提升,让学生朝更健康、更有利的方向发展。毕竟,我们是老师,它的神圣就在于,我们是在塑造一个人,而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一次,任何的疏忽和不小心,也许都会给他的一生造成不好的影响,我想,在这个行业里,我们一定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谨慎的人,认真的人,有耐心的人,会关心人的人,当然,想要做到这些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也许我们一生都很难做到,但我们一生都要为之努力,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是"教师"!
南江县长赤九义校 吴江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