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教育管理探析
作者:市教科所 发布时间:2009-04-21 11:19:02 点击数:
602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人的需要有生存需要、安全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其中生存需要是人最安全的隐患。”安全教育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人类从历史走来,又向未来走去,在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将安全作为生存的基础。安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类个体发展的基本保障。 作为学校,校园安全教育尤其重要,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往往不知所措,处置不当,危害便会更加严重。学校中,是未成年人集中的地方,加之学生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以及知识因素的原因,都与成年人有根本的差别,我们更需要对校园安全进行研究 。 加强校园安全教育管理的重要性 1、学生心理成熟滞后,心理安全问题突出。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加大以及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诸多原因,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的 学生日益增多。同时,因年轻、单纯、好奇,易受不健康文化的诱惑或受“黄、赌、毒”的危害。因此,学生自身的心理、生理的发展和完善也需要安全教育与管理,这是保障他们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的一项重要措施。 2、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是适应严峻的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近年来,社会治安形势正在好转,但从另一方面看,各种违法犯罪现象仍呈上升趋势;学校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与社会融合的面愈来愈宽。校周边治安环境更加复杂,学校周围茶楼、酒吧、网吧、歌舞厅林立,难免有社会渣滓、亡命之徒混迹其中,伺机作案。另外,社会不健康文化也是毒害学生思想、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部分学生沉迷于淫秽书刊、影碟、黄色网站而不能自拔,导致精神萎靡,厌恶学习,不求上进,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学校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让学生对社会治安形势有正式的认识和理解,自觉的学习安全知识与技能,做好自身的安全防范工作,从而预防和减少各种违法犯罪案件对学生的侵害。 3、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是适应学校改革开放的需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已经形成,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在逐步深入,市场经济的触角迅速深入校园,校园已由过去封闭的“世外桃源”变为开放型的“小社会”。社会上的服务行业,校园里几乎都有,各类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包括学生)参与其中,这使得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更加困难,防不胜防,有的不法之徒伺机作案,学生往往成为被侵害的直接对象,人身和财产安全常遭受侵害。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掌握必备的安全防范技能,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已逐步由低级走向高级、有不成熟走向成熟。今天,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已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并进入课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学生的毕业就业问题逐步显现,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用人单位对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青睐有加,而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和一定的安全知识正是学生综合素质重要指标的体现。从实践上看,全国学校已普遍将安全教育列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的教育手册、资料日益丰富,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和借鉴。因此,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将普遍得到提高。 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原则 1、以人为本, 依法教育 学生是安全教育与管理活动的主体,是教育与管理的对象和主要参与者。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适应学生在校生活、学习、成长的需要,一切教育和管理的内容与方法必须有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同时,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还必须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依法教育,依法管理。通过约束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促使学校稳定、和谐发展。 2、预防为主,教育先行 预防为主,教育先行,是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基本方针。“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等名言警句充分说明了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在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人身、财物受到的侵害。但是预防工作必须以教育为先导,让学生明确预防工作的目的、意义、作用和方法,重视预防工作。预防方法与技能的传授,需要教育来实现;同时安全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预防措施,在安全防范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3、明确责任,管教结合 明确责任,管教结合,即在安全教育与管理过程中,学校要将教育与管理的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将这项工作落实到实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学校对此项工作负有领导责任,有关部门和群众组织要主动配合,同时要落实目标考核责任制,专人负责,并落实到年级和班级;二是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防范能力;三是要建章立制,严格管理,搞好日常防范工作。 4、实事求是,妥善处理。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要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力求贴近生活,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要由现实感和亲切感,让学生易于接受。对于学生中暴露出来的安全问题、事件和事故,要慎重处理,既不能姑息迁就,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要在查清真相、准确定性、找出原因、分清责任的基础上,本着教育、挽救的精神,合情合理、合法的妥善处理。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安全服务体系的构成;日常安全防范知识,包括人身安全知识、财产安全知识、消防安全常识、交通与旅行安全知识、计算机信息与网络安全知识等;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和维护国家安全的知识;社会交往活动中常遇见的安全问题与应对措施;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如何做好心理调适工作;国家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的教育;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探讨与预防违法犯罪的措施;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知识产权和保险等知识。 学生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依靠各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来组织和实施。安全管理制度是学生安全管理的行为规范,也是学校组织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如门卫制度、宿舍管理制度,防火安全制度,交通安全制度,公共娱乐场所管理制度,安全实验、实习制度,社团管理制度,等等。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学生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一方面要依靠公安部门、教育部门和学校教育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依靠师生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因此,学生应当自觉接受各项管理制度的约束,积极参与各项管理活动,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在安全管理活动中做到以下几点: ⑴在日常教学及各项活动中,应遵守纪律和有关规定,听从指导,服从管理;在公共场所,要遵守社会公德,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⑵组织集体课外活动,需经学校同意,按学校规定进行; ⑶严格遵守宿舍管理的规定,自觉维护宿舍的安全与卫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⑷发现刑事、治安案件或交通事故,应注意保护现场,及时报告学校或公安部门并协助处理。 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 人总是以一定的方式活着,学生群体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方式也是特有的;群居式的学习生活环境较为安静,但对于社会冲击的抗击力却不强;群体虽然规范严格,但活动方式却具有超个体性和动态性;其价值取向虽趋于统一,但精神生活层次却比较高和多样化。特定的年龄结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决定了学校所面临的安全问题涉及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学生的生活阅历相对比较简单,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在安全问题上,表现在防火、盗窃、防骗、防滋扰、防旅行意外、防意外伤害等方面缺乏基本常识,致使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对于一些骗局和意外情况,生活阅历丰富的人往往一眼就能识破并应对自如,而一些学生却常常难以应付,或是误入陷阱,或是缺乏临险救助的常识,从而造成不应有的或是可以防止的损失。 1、社会活动的安全问题——社会活动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这不仅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主动地或被动地参加社会活动,对于同学们今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代学生社会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交往、勤工助学、社团活动、宗教活动等。学生在参与社会活动中的主要危害:一是缺乏个人防范意识,二是缺乏公德意识,三是缺乏应急策略意识。 2、心理问题与心理调适——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并开始独立生存,自然面临学习、经济、就业等三大压力以及适应学校生活环境、自我认知评价、人际关系、性别认知、恋爱及异性交往等问题,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自然会在心理上产生影响,从而发生内心冲突和心理挫折。随着学校开放度增大,学校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来自学校、人际交往、择业以及经济困难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不注意及时做好心理调适,势必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学校秩序。学生因心理挫折而产生的不正常行为因学生个体情况不同而各异,常表现出强烈的情绪色彩,如攻击性、冷漠固执、焦虑等。在学生中,心理调适已成为安全防范的重要内容。 3、遵纪守法——有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国家法律、校纪法规的约束是学生健康成长中的两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的行为、活动和利益关系必须依靠完备的法规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加以引导、规范、约束和保障。但是,由于目前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因而校园内违法乱纪现象屡有发生。而且,随着近年来学校办学规模扩大、校园开放度增大,违纪事件又有上升趋势。 4、权益保护——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权益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学生消费权益、知识产权、保险等权益被侵害的案件屡屡见诸报端,成为校园中师生关注的热门话题。 近年来,随着校改革深化和发展加快,校的办学形式和办学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就一方面为学生的健康成才提供了更为广阔空间,但另一方面也同时带来了一些冲击和影响。在学生安全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年龄多在10多岁左右,这是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安全问题的多发期。加之学生中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现已接近70%、成为学生的主体,他们的生活阅历一般相对简单、缺乏磨练,基本上都是在父母的细心呵护和老师的关心下长大的,所以没有多少安全防范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对于社会规范知之甚少。因此,当他们一旦离开父母和老师,开始独立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和一些危及安全的情况时,常常束手无策,容易受不良思想迷惑,从而发生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情。 其二,学校的快速社会化进程已使校园成为安全问题的易发地。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和高校社会化程度提高,学生与外部的联系越来越多,这些都对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同学们为了获得知识、增长才干,以各种方式广泛接触社会,在社会中学习,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上一些不健康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校园中的不安定因素增多。 其三,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加大以及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诸多原因,部分学生产生了负面心理情绪或心理疾患。 其四,城镇化的发展加速了农村留守孩子的不断增多。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的新的产物,他们大都安全失保、心理失衡、亲情失落。给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带来新的任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1、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校园中的安全问题,涉及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其预防的关键,就是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同学们入校后,要了解和快速适应学习生活,对校园内经常发生的安全问题应予以充分重视,注意了解其发生发展的特点并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例如,春季是流行疾病的高发期,应注意饮食卫生;夏季是流氓滋扰事件的多发期,女生应当增加自我保护意识;秋冬两季火灾发生频繁,同学们应当特别注意防火灾事故;节假日出行频繁、途伤事故增多,学生应注意旅行中的方方面面的安全;等等。同学们要根据上述这些特点,注意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掌握安全防范知识 安全防范知识,包括安全知识和防范知识两类。所谓安全知识,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涉及安全方面的有关定义的解释;二是对已发生的安全事故的经验性总结;三是为预防安全事故而进行的劝导和防范。就这三个方面而言,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往往会使同学们感到是对自由的一种约束和限制。但是我们不妨想一想——这些规定为什么要产生以及是如何产生的呢?其实,它们都是由于发生了类似安全事故之后,学校为了防范此类问题再度发生并尽量减少损失所采取的一种“亡羊补牢”的措施,从而制定了若干安全管理的规定和条例。比如,之所以规定在学生宿舍严禁生火做饭、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就是因为已经有少数人那样做而造成对他人造成了火灾并导致财物损失、人身伤亡等。如果不加约束,少数人的违纪行为就很可能造成对他人(甚至多数他人)财物和人身的损害。因此,学校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和条例乃至国家的法律和法规,对于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行为就需要给与一定程度限制,以避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产生,并防止伤害本人或殃及他人。所以,把上述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全面掌握和理解安全知识,也有利于增强同学们的安全防范能力。 同学们一般都缺乏社会阅历,所以生活中的安全知识比较贫乏,在遇到安全问题时往往会感到手足无措或出现处理适当。因此,同学们还应当注意学习和掌握一些安全防范意识。例如,近年来校园中同学财物被骗事件时有发生,不法之徒大多都是利用广大学生的善良之心,因此同学们应该掌握一些防盗防骗办法,以增强判别真伪的能力。犹如,女生在社会交往中容易受到流氓滋扰,所以就要主动学习一些防身技巧、锻炼自己的勇气;等等。另外,更重要的是,每位同学进校伊始,就应该认真学习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还要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同时,同学们作为学生,还应该培养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发扬见义勇为的优良传统;当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大家就要机智勇敢地与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在保护公共利益不受侵害的同时也能够有效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3、注意心理卫生健康 由于在经济上尚未独立和对社会时尚的渴望追求,加之学校各种管理制度的限制,从而使得不少同学在心理和生理方方面面面临着双重困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竞争中,面对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学习的、就业的双重压力,一部分心理比较脆弱、心理素质欠佳的学生,很容易在精神上产生变异、心理上发生扭曲,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那么,怎样使这些同学走出心理误区、减少心灵的重负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注意心理卫生;进行心理咨询、适时做好心理调适。 4、参与安全教育管理 学校的安全管理,是一项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的工作。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校管理,维护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安全管理的任务,则是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从而维护学校和学生的安全。 安全教育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辐射面广;影响面大。学校作为安全教育管理的职能部门,在以教育预防为主的前提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强化目标管理,对重点对象和部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有关规章制度,以进行必要的控制。而对于具体工作部门而言,则要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考核、监督,把 责、权、利有机结合起来,适当同个人经济利益挂钩,从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依靠群众,把公开管理与秘密工作相结合,以防重点部位的失控。同时,由于校安全管理对象的特定性,因而决定广大同学必须积极主动参与安全教育管理,如设立红领巾监督岗,组织学生团队等等。让学生广泛参与安全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防微杜渐,使广大同学真正提高安全意识、支持并参与安全管理、增强防范能力,从而共筑安全堤坝。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坚持抓好入学教育 。新生通过入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了解学习生活、适应学习生活,逐步培养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新生入学伊始,安排校情校史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安全知识教育等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应该充分了解,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按学校的要求注意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道德修养水平,从基础文明入手,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注意思想水平的提高。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普及安全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应对暴力的能力,从根本上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二,积极支持和参与事故的预测、监控和处理。安全问题作为一般社会现象,在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群体中都会存在,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作为一种现象,总有其自身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此,在校进行安全管理是要抓住这一特点,根据不同学校、不同时期、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分析安全事故可能发生的时空范围,预测预防问题的发生,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提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做好预防的关键,则是需要同学们配合学校做好深入准确地调查研究,及时反映。一些不正常的情况,使学校能及时了解影响学校安全的各种因素的变化,从而根据这些变化调整工作重点、制定管理制度、加强设施在做好预测的前提下,同学们还要配合和支持学校加强安全问题的控制措施,参与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以提高对安全事故的控制能力。事故处理是安全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事故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事故发生后对受害者财物损失和人身伤害的程度,同时对于安全教育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事故发生后,首先要采取抢救措施,如在校园内发生学生“非正常死亡”“火灾”、“被盗”等重大事故后,广大同学应配合学校积极组织抢救、保护好现场;同时保持冷静,做好有关同学的思想工作,以便稳定局面、保持良好秩序,协同有关部门做好妥善处理。其次,同学们应于学校一道对发生的事故做好调查分析,并根据事故原因进一步做好有关安全防范工作,以防类似事故再度发生。 综上所述,学生的安全是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非常重视的问题,而只有学校的教育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各级政府,广大社会应有高度的责任意识,与学校一道齐抓共育、综合管理,加强安全工作的网络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安全环境。
——通江县广纳镇中心小学 刘治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