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浅谈培养孩子社交能力
作者:市教科所 发布时间:2009-04-03 09:37:37 点击数:
781
我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我会克隆时》,学生普遍写到,他们都希望能克隆一个自己,这样就有一个玩伴。因为,他们感觉自己太孤独了,上学路上没有同路的;放学后,没的人和他们一起玩;有心事,也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人。的确,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许多家长长年在外务工,学生都成了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在家带孙子上学, 爷孙间存在“代沟”,当长辈的看不惯孩子的一些行为,轻则骂,重则打,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孩子的性格变得内向古怪,不能与人友好相处。 从社会学角度讲,交往是我们人类生存生活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生活在社会大家庭里,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相处,这就需要进行社会交往。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尤其要求人具备社交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交能力的形成,要通过正常的社会交往来培养适应社会活动能力、适应社会行为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 从家庭角度讲,家长往往只追求对孩子的智力投资,却忽视对孩子的交际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一此OK了。今天的社会变得错综复杂,家长为了避免孩子与社会接触,而染上不良的恶习,上学送,放学接,周末让孩子呆在家里,少接触或不接触社会,生活在一个绝缘体内,长期让孩子处于一个狭小的天地,使其从小养成以自我为中心,比较任性,不会体谅别人。这样做只会使他们脱离了社会、整体及小朋友之间的相处交流,造成孩子人际交往能力低下。从当今日益发展的社会现状看,迫切要求人们加强对孩子的社会能力的培养,使孩子多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孩子将来立足社会,与人交往打好扎实的基础。老师又如何教育引导孩子呢? 一、 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作为教师,应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和活动空间。充分利用班会队会,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到班集体。通过班级开展各种游戏活动、个人才能展示等多样化的集体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和展示平台。让他们在活动当中,学习与同学交往,。此外还按利用重大节日,让学生组织各种活动如:教师节为教师献爱心;学会感恩——与父母握一次手,谈谈自己感受。让他们自己进行选材,定目标,自己当导演,自己组织排练节目,自己主持活动,老师当参谋。让孩子在活动交往中尝试成功,体会交往的喜悦。平时,还组织一些有益的集体比赛,如给某一贫困同学送温暖——捐出自己的零花钱,主动帮后进生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中,学会相互合作,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通过有趣的活动,使他们从与个别交往到与集体交往,并从集体活动去感受到交往的乐趣。通过集体交往,有利于孩子之间彼此交往,使孩子在交往中健康成长。 二、老师积极引导学学生 孩子之间一起学习、玩耍,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争强好胜是孩子和天性,纠纷、吵架是孩子交往中最常见的事,吵架、争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这是孩子之间进行交往的一种形式。他们会为一件小事而吵架、为一个玩笑大打出手,孩子之间的这些争吵打架,都是由于他们还未能掌握好相互交往的技巧。因此作为教师对待这些事情,就要正确引导,教授说话技巧,教给他们处理同伴之间交往的能力。当与别人意见不同时,要与别人友好地交谈,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交流,求同存异;当自己做了错事,有伤对方,要向别人道歉,请求别人的谅解;别人不是帮意侵犯自己时,自己也应友善宽容对方。学生出现矛盾时,到老师面前告状,老师要分清是非,给学生申斥的机会,多以引导教育为主,少体罚学生,并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心服口服。我们老师也要多多引导学生,合理表达自己意见,讲求说话方式,比如,在我班上,我除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渗透说话技巧外,我还给学生订购了《演讲与口才》,让他们自学说话技巧。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帮助、学会与人相处,从而让孩子在自己的小集体中去学会相互交往能力。 三主动融入社会 学校是象牙塔,学生的交往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因为社会是孩子学习交往的重要场所。孩子要学会与不同的人一起学习,一起玩耍,相互沟通,相互了解。也许,他们在交往中面临许多困惑,我们老师要引导孩子下确认识,分是非,明美丑。让孩子学习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此外,多让孩子接触社会,多让孩子参与社会活动,多让孩子去一些公共场所,接触一些不同的事、不同的人,即能够扩大他们视野,又鼓励他们进行主动、独立的社会交往,从而增进他们交往的能力。 只要通过社会、学校、老师三位一体,抓住良机,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机会。在多样化的社会活动中,在多姿多彩的集体生活中,在老师正确引导下,让孩子获得积极的交往体验,才能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为适应以后的社会交往、社会活动奠定基础。
通江县民胜小学 毛嵩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