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语文学科上的量化落实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素质教育在语文学科上的量化落实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制度走向了具体化、细节化。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措施,也深受影响。这种不断完善的走向也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语文学科而言,很难用数字来加以明确,尤其是语文作为一种语言,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但是,语文毕竟脱离不了社会这个大环境,在众多事物倾向于数字的时代,语文也不甘寂寞了。素质教育在语文学科上的 量化落实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具体地讲,我认为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一、课程改革在中学首先冲击的是包罗万象的语文,迫使语文走向全面化,通过语言把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贯彻到我们的生活中。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大知识量,尽最大力开拓学生的视野。
先前的语文教材知识量小,涉及的面窄,很多文章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落伍了,能及时捕住时代信息的文章很少,相当一批文章被历史甩在了后面。我们如果再用这种陈旧的教材来教育我们的学生,就明显地感到极不自然。如那些反映建国前期土改的文章,反映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文章,反映人民深受文革影响的文章等等,这些文章当初确实发挥了他们的极大的作用,但现在的学生极难理解当时的情景,这些文章很明显地失去了时代的气息,为当今的中学生所不喜爱。另外,先前的语文教材,缺乏对人的全方位的理解,缺乏对人的心理的深入探讨,随着时代信息的增加,人的心理越来越复杂,相应的心理疾病也多了起来。课程改革之后,对这方面有了很大的关注,对人的心理作了更多的诠释,这就极大了避免了学生心理的不健全,使学生更好的走向健全的心理。如高中语文很多文章反映人的心理状态,学了《阿Q正传》,我们可以理解那种阿Q奴性的精神胜利法,学了《陈奂生上城》我们可以了解陈奂生那种新时期从落后走向文明的自我安慰,学了《棋王》我们可以借鉴王一生的超凡的精神毅力。我们的学生的心理在无形之中就走向了一种积极的健全的状态。先前的语文教材,选入的外国文学作品较少,使我们的学生视野较窄,课程改革之后,增加了对外国文学的选入,如博尔赫斯的《交叉小径的花园》让学生了解到魔幻现实主义,如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让学生知道了黑色幽默等等。这些异方的文学让我们的学生看到了异样的天空。
这些文章扩大了中学语文的覆盖面,加大了中学语文的知识量,这种量上的增加,其实就是时代的必然,就是数字化的落实,我们如果还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信息化的进程会把我们远远甩在后面。
其实,新课程的增加还远远不够,我们的语文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还要结合时代的新闻,结合身边的小事来教育我们的学生。例如最近新书市上有一本较好的书叫《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青岛晚报对这本书作了介绍,我看了之后,就在语文课上推荐给了同学们,同学们纷纷购买此书,有的同学受羊皮卷的启示,其中有一位叫高馨的同学这样写道:
记得这么一句话,印象很深,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人,其实一生中只有两件事,一是做你应该做的事,二是做你想做的事。而只有做完你应该做的事,才能去做你想做的事。”
好精辟的一句话!我后悔自己为什么直到现在才知道,而不是更早一点,因为这样,我就会专注地去做我应该做的事,而不是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我想做的事中去。但愿为时未晚!
其实有时候自己一个人静静地想,会忽然间明白许多。对人生、对生、对死。来到这个世上的人对于世界来说,只是一个过客,如同那“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样。人生在世数十载,到我们每个人老了的那一天,都会回过头来看看自己都做了些什么,功过是非,也许你会说我这一生干了无数件事。但无非只有两件事而已,谁也不例外,伟人,平凡的人,你、我、他。
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还有和我共同处于十八岁这个人生最美丽的年龄的同学们..........
我们学校高一高二基础年级每周一次阅读课,在阅读课上,同学们可以选取自己喜爱的课外书,老师们把经典名文和时代妙文推荐给同学们,通过阅读课许多同学弥补了课堂上的不足,一个个变得有学问了,有的同学还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老师争辩呢!学生写作文的水平也大有提高。时间证明学生喜欢上阅读课,上阅读课也卓有成效!
我们作为语文老师要把时代还给学生,要把精神充实给学生,要让学生成为健全的国家栋梁之才。
二、素质教育并不是让语文博而不精,语文学科知识量上的加大,并不是让学生似懂非懂。随着课程的改革,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带来的必将是全面的丰收。不仅是学生的知识面,还有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落实。
如果素质教育的结果使学生全面发展了,却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了,我们勿宁不要这种变化。素质教育的初衷,必是学生的全方位的提高,我们作为教育者也必须如此理解,具体地说,我们也要讲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我们的学习成绩必然要通过有形的和无形的数字来说明。有的从事教育的人,对成绩相当的敏感,认为一谈到成绩,必是应试教育的拥护者,必是一种立场错误。我认为不能这样认识。素质教育也没有说可以让我们未来的国家栋梁在学习成绩上可以越考越低,如果真的那样,我们也不用考试了,我们国家选拔人才也简单了许多,觉得谁素质高就让他是人才吧!换句话说,我们的素质教育也要抓成绩,也要讲实效!
中国心理专家郭卜乐 在谈素质教育时说:
素质教育就是人才培养。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实实在在为社会培养人才。教育是教和育的统一。重育不重教和重教不重育都同样错误。其实现行的教育机制在当前的社会氛围是合理的。是社会需要的产物。毕竟考试是考核的最简单手段,而高考还是相对公平。 在我看来,素质教育也并不违背取得优秀的考试成绩。这就需要探索好的学习方法,通过成倍地提高学习效率给自己留出腾挪的空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谈到:
素质教育要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要加快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高考制度是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积极推进高考制度改革。进行每年举办两次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试点。
上面的例子都证实了学习成绩对素质教育的意义,我们万不可等闲视之。我们不能说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可是我们的学生考得越来越差,一个学生到底有没有能力,如何才能得知呢?恐怕只有让他去做事情,做事情最后的结果我们可以称之为成绩,或许这个结果不能用数字来说明,但它总有个衡量的标准。标准高我们就可以认为成绩高,标准低我们就可以认为成绩低。
考试成绩高并不能说学生是只会学习而没有能力的书呆子,能力的高低最终要通过成绩来明确。能力高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也明显地高于其他同学,能力低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也必将有所体现。我们作为教育者,要求讲实效。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正因为我抓住了这个原则,我所教的两个班的语文成绩也明显地高于其他班级。
任何制度走向量化都是一种进步的必然,我们对此应抱有正确的认识,尤其是作为教育者,更不应该见风是雨,错误的认为实行素质教育就不能谈成绩,谈成绩必然是应试教育。我们从应试教育中走来,可以说我们的教育也不可能离开考试,考试或许是一种检验能力的最直接的方式。任何事情走向极端都是一种失误,任何失误都必将带来沉重的教训。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