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条件下的师生合作学习历史的尝试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网络条件下的师生合作学习历史的尝试

    【摘  要】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学科探究性教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探究性教学中充分、科学、有效地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做到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探究课程的整合,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网络环境下中学历史学科探究课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课的教学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关键词】网络环境、历史探究、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高中新课程立足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着眼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还学生以课堂的主体地位。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不再以学生对知识层面的单纯记忆、积累为终极目标,而是以知识为载体,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方法与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与体验。这就要求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现在的中学生都熟悉上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网络中挖掘和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学生能够在探究性历史学习过程中, 享受历史学习的快乐,感悟历史的价值,形成良好思维品质。下面就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课的教学为例子,简单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理论依据:
   1、“主导——主体”理论:
“主导——主体”理论的总体思想就是教师通过教学设计和策略影响学生,并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提供主体地位的空间,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网络环境下的历史探究中,“主导——主体”的教学设计重在强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资源库和交流区,使学生更多地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交流。教师通过网络教室和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设立的交流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利用网络实现了“主导”与“主体”的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活动。
  2、信息传播理论:
  信息传播是指特定的个体或群体运用一定的媒体或形式向受传者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的一种活动。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历史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媒体课件、学习的合作伙伴都可以作为信息的传播者。与一般的信息传播不同,教学活动是一种互动的传播过程,因此网络环境下探究性教学中的信息传播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进行指导和点拨,学生完善探究成果的过程中产生新的困难,继续寻求教师的帮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的资料,学生深入探究后反过来对这些资料进行甄别和补充,并对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地思考;学习的合作伙伴将其建议或研究成果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传播给同组的学生,学生在接受到这些信息后与伙伴进行交流并加深其对主题的探究,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互动传播过程。
  3、合作学习的理论:
  合作学习理论建立的基础是学生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团队中工作所达到的学习效果比单个学习要好的多。因为在团体中学习,学生之间会彼此激励、互相帮助以达成一个共同的目标,每个学生要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并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他们要仔细研究课程内容以取得最好的成绩。在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与普通的学习过程相比,由于学习的任务更加艰巨,学习的过程更为复杂,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必要。在网络环境下同一小组的每个学生都根据各自不同的学习特点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大家各司其责,合作建立网页、集体交流、初步形成本组的探究成果。在各组探究的基础上,由全体学生合作对探究的主题进行最终的整合。
二、课前准备:
1,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班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心理特征,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使学生通过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分析资料,结合所学的知识,了解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的具体过程;记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具体内容;理解中共“八大”会议的精神实质,并分析其历史意义。②,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让学生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完善各自的认识;
(2)、能力目标:①,熟练运用FrantPage网页设计的基本功能;②,信息搜集、处理能力;③,学会根据需要到网上查询、筛选、类比信息,利用旧知识判别其可靠与否,以作初步考证与质疑;④,初步掌握规范的专题研究过程、主要步骤及要求;⑤,初步掌握运用历史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⑥,表达能力:能够将自己的发现和学习成果向小组、全班同学进行演示与汇报;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⑦,能共同分析、讨论所收集的信息,利用网络手段异地协商解决问题。
(3)、德育目标:①,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在上网过程中能够自我约束,能体现出一个现代网民应有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②,端正使用电脑和网络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电脑和网络不仅仅是游戏的更是学习的工具和平台,自觉克服“网瘾”;③,增强学生团体协作的精神与技巧,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与人合作并分享成果,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
(4)、素质目标:①,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历史学习的信息素质;②,网络是知识的海洋,又由于发表渠道的简化导致很多假知识、劣质信息未经过筛选即于网上发布,具备质疑意识尤为重要;③,鼓励学生在校园网站内开设“个人专栏”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在独立思考、探索与自我开拓的同时不知不觉中既掌握了历史知识,培养了作为现代公民的人文气质,又锻炼了历史专题研究的技巧。
2,查阅资料:
教师指导学生或上网查阅有关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的资料,或上图书馆查找有关的书籍、文献、报刊资料,或采访当事人………
3,汇总学生的资料,教师进行有目的的挑选和综合,制作校园网站《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内容包括:
①、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的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如政府公报、回忆录、当时报刊的书影、摘录及文字记载等;视频材料;图片资料;大事年表等等,所提供的资料图文并茂,或内容充实,或简明扼要。
  ②、课本内容:把新旧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放在网上,以利于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③、学习方法指导:介绍文献查阅法、探究法和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介绍合作学习的方法,将学习方法指导渗透在学习过程中。
  ④、交流与评价:让学生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在校园网站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作品,进行互动式的学习交流;教师将学生的优秀作品上传到互联网上,供大家学习与交流。或鼓励并帮助学生将他们的优秀作品整理成论文邮寄到报刊、杂志上发表(或者是通过网络发送到报刊、杂志的电子邮箱上发表)。
4,进行课前问卷调查。问卷的主要问题设计为:
(1)、谈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2)、收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相关的歌曲、诗词、图片、事件、文字和影视资料等等,用实例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失误。(3)、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历史,联系实际事例谈一谈其中的经验教训;
5,进行分组:
教师根据问卷回馈的信息,将意见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灵活分组。
6,课室安排:
为了便于学生交流合作,学生转到能上网冲浪的电脑室上课,按小组分区就坐。
三、教学过程: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2分钟) 点击校园网站《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展示: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严峻的政治、军事、经济形势;20世纪50年代初期,党和政府领导人民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导入新课。 在丰富的历史资料的感染和历史图片的吸引下进入角色。
讲授新课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过渡时期总路线:(1分钟)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阅读教材,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2、第一个五年计划:(4分钟) 提问:谈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纷纷展示收集到的历史资料,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
  3、伟大成就:(3分钟) 提问:“一五”计划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请用实例说明之。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展示收集到的与“一五”计划相关的歌曲、诗词、图片、事件、文字资料、影视资料等等,用实例说明“一五”计划取得的伟大成就。
讲授新课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原因(2分钟) 点击校园网站《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显示相关的文史资料,引导学生看书了解这一方面的内容,思考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原因。
 在教师引导下,阅读教材,并思考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原因。
  2、对农业、手工业和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分钟) 多媒体显示多段关于对农业、手工业和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材料了解这一部分内容。 结合材料,阅读教材,了解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
  3、比较中苏两国对农业、手工业和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
(8分钟) 点击校园网站《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指导学生比较中苏两国对农业、手工业和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点击校园网站《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显示图表《中苏两国对农业、手工业和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比较》 在老师引导下讨论,自由发言。
   肯定学生的思维成果,帮助学生归纳出两者的区别。进一步提出问题:在中苏两国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下,中苏两国对农业、手工业和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什么历史意义?
 学生思考、讨论,自由发言,得出结论。
  4、历史意义(4分钟) 点击校园网站《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展示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 学生思考、讨论,自由发言,提出不同见解,与教师交流、探讨。
讲授新课 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 1、中共“八大”会议(6分钟) 点击校园网站《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展示中共“八大”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中共“八大”会议的成果对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什么意义? 学生思考、讨论,自由发言,提出不同见解,互相交流,共同探讨。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2分钟) 肯定学生的思维成果,多媒体展示中共“八大”会议的成果对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意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阅读教材,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4分钟)
 点击校园网站《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显示相关的文史资料,介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左顷错误。 学生分组展示收集到的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左顷错误相关的歌曲、诗词、图片、事件、文字资料、影视资料等等,
   肯定学生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思考“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左顷错误带来的严重后果。 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得出结论。
  4、调整(1分钟)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相关内容。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相关内容。
  5、“文革” (1分钟) 点击校园网站《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介绍“文革”期间的经济。 深刻理解左顷错误的危害。
小结
(2分钟) 整理、完善本课知识结构。多媒体配合显示知识结构图。 完善知识结构,并记录于笔记本。
 肯定学生的研究成果,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延伸课堂,完成探究作品: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深入,实现教学内容的再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后采取多种形式将自己的探究成果表现出来,如诗歌、散文、新闻报道、小论文、历史小报或者电子作品。教师将其中的优秀作品上传到校园网上或互联网上,供大家学习与交流。
五,社会实践活动:
1、请调查一下你身边的师长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是怎样认识的。
2、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家乡经济建设的情况。


参考资料:
1、《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作者: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室 任长松,本文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2期。
2、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包研制工作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美]Priscilla Norton & Karin M. Wiburg 著,吴洪健、倪男奇译,陈琦审校:《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Teaching with Technology)》,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4、《网络环境下历史探究性教学的初探》,北京师大附中 冯 健
5、马兰编著:《合作学习》,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广东省南雄市南雄中学    丘继业   邮编:512400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