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学生厌学的成因与对策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浅谈农村学生厌学的成因与对策

   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对农村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对农村教育的硬件投入也逐年加大,但是农村教育质量的改善,教学条件的提高,并未阻止住农村学生的流失,也并未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农村学生厌学辍学现象仍令人担忧。为此,我感到焦虑和痛心!

    本文试以厌学的现象入手,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浅述其对策。

    一、学生厌学的现象

    厌学的学生往往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厌学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产生厌学的原因多种多样,表现在:

    1、学生厌学的内在因素。

    (1)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或不明确.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初中生动机不足或不明确的现象极为严重。其原因有:1、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社会不良风气也走进了学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2、家庭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受到家长及社会上“脑体倒挂”现象的影响,误认为知识不重要,花钱读书不合算,认为知识够用,不如早点参加工作或经商赚钱好。3、学生本身对为什么学习不明确。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者只是有书读就可以,而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2)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缺乏兴趣。造成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学习时间长,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其次,教师教法陈旧、师生情感不良。学生学习往往源于他们对学科教师的情感。一个老师德高望重,从自然威信到学识水平、治学态度、教育教学能力等各个方面,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他们必然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抱有浓厚的兴趣。相反,师生情感不良,学生对教师没有好感,他们就会不喜欢这位老师,由此发生情感迁移,孩子们很可能就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学科了。学生长时间不喜欢某一学科的学习,很难说不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许多学生虽然主观上有学习的愿望,但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毅力,目前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宠儿,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几乎都是父母帮助解决。因此很多学生坚持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学、去动脑,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

    2、学生厌学的外界因素

    学生厌学行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导向的共同失误所致。(1)孩子拒绝学习,问题并不在学习本身,一般也不在于智力,是家庭教育的失误。虽然兴趣对学习很重要,但学习不能光靠兴趣。学习是一种受控制的脑力活动,没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就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也就失去了心理基础,这是很多孩子拒绝学习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说孩子厌学的本质是缺乏意志、懒惰和无能。意志不是天生的,懒惰也不是天生的。父母的溺爱和过度保护正是阻碍孩子意志力发展和造成孩子懒惰的主要原因。其次是与家长的教育方法有关。很多家长对孩子百般溺爱,事无巨细,越俎代庖。这样的学生生活能力差,唯我独尊,听不得批评和劝告,易形成自负型逆反心理;不少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导致子女过重心理压力,容易产生“受挫型”逆反心理;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爱护,往往对学习和生活缺乏信心,容易形成“失落型”逆反心理,致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或行为。(2)是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教育手段有关。好多学生并不是真正的厌学,而是缺少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单单责怪学生是片面的,也是无用的,除了约束学生,我们还应该从更多的层次来思考这个问题。首先是技术层面即我们的课堂教学问题。绝大部分学生厌恶的就是毫无生气的课堂教学和毫无生气的授课老师。一些老师,上课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千篇一律,教案十几甚至几十年一成不变,这样的课堂不说老师不负责任,但肯定是学生的催眠曲,自然要么是门可罗雀,要么是“卧倒”一片。时代在变,教学同样需要改变。个别老师不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另外,教育学生的方法单一、呆板,忽略学生个性,造成学生厌学的逆反心理。也有个别教师不理解不尊重学生,对学生能力、成绩不能给以客观评价。(3)社会诸因素的评价制约着教育管理者不得不唱着素质教育调,实施着应试教育的方案,不能确保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睡眠时间,表现为学习超时和睡眠不足。

    二、对学生厌学的思考与策略

    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如何矫正厌学行为呢?从宏观角度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从微观角度说,学校是学生日常活动的场所,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因此,教师矫正厌学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纠正学生厌学方面,首先是防“厌”于未然,既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情绪波动很大,易冲动,往往不能控制自己。作为教师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应认真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揣摩他们的心理。将一切突发事件尽力扼杀在萌芽状态。在日常的学习中,应善于引导学生,在教学工作中渗透思想教育。教孩子们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将理智做作为孩子青春期最好的礼物送给他们。若遇到突发事件,老师也应冷静处理。切忌不问缘由的大发雷霆,将孩子大批特批。做错了事的孩子心理压力本来很大,他们并非是不知错。你的一番“狂风暴雨”有可能将孩子的知错心理打得无影无踪,与你的对立情绪也会更加强烈。所以我们首先应询问孩子的心理感受,问清原因再对此进行分析。只有照顾了孩子的主观感受,设身处地的替他们着想,才会打开他们紧闭的心门,让他们知错改错,并牢记教训。

    刚刚迈进青春期大门的初中生,在高喊我独立的同时,却又那么渴望别人的关注,尽管表面总是摆出一幅“我什么也不需要的样子”。这时候,老师的每一句问候也显得十分珍贵,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关注。平常的一句关心话,对孩子生活、家庭的一句问候可以拉近师生的关系;日常里的谈心交流,更可以让孩子拿你当作朋友,与你倾心相交……及时地发现孩子内心的问题,及时地给予关心和帮助,会让孩子们全心全意地向你打开那扇心灵之窗。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尤其是初中生。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我们初中教师工作的难度。我们应善待每一个幼小的心灵,保护好孩子们那如水晶般的心灵。面对那扇紧闭的心灵之窗,要冷静、谨慎,轻轻的,轻轻的打开那扇窗。另外,良好的环境对初中生极为重要。为了使每个学生能够度过愉快的学习生活,建立一个团结、奋进和协作的班集体是相当关键的。因为初中生开始注重人际交往以及自己在班集体中的作用。良好的班集体可以说是初中生的精神家园,是他们展示自己的人生舞台,它能使厌学的学生留恋学校,从而愿意留在集体里,这也会成为他学习的一个动力。因此,为了预防学生产生厌学,教师必须建立一个合乎现代中学生思想的具有勃勃生机的班级体。

    厌学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好胜心强,但意志力薄弱,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差。因此,对厌学行为的学生,教师必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引导他们为实现目标而脚踏实地的行动并养成习惯,同时,教师要及时反馈信息,强化动机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厌学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方法。发现他们有所进步就要及时表扬,宣传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样有助于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俗语说,习惯成自然。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也就会比较轻松了,也爱学习了,这也是预防厌学的前期措施之一。

    其次,针对厌学学生要采取正确的矫治性对策。教师在做厌学学生的工作时,必须认识到厌学学生并有等于差生。厌学行为是所有学生都可能出现的问题,厌学学生有的是单纯的懒惰、贪玩,或学习不良;而有的是多种类型,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必须对症下药,才能根治厌学。我班有一个学生,性格内向,学习也挺努力刻苦,成绩一直不错,突然有一段时间不爱学习,上课无精打采,精神萎靡不振,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性格更加内向,找他谈话,他好半天才说了句,“我不想上学了”,问其原因,只是摇头,不说话,经过家访,才知道父母闹离婚,此事对他打击很大,找到病根,我先做家长工作,我发现他父母无非是为鸡毛蒜皮小事争吵,并不是感情不和。而他们对孩子感情很深,也没想到两口子打架会对孩子伤害如此之深,知道孩子的情况后他们也追悔莫及,也开始做孩子工作。我也多次找他谈心,推心置腹地给他讲了很多苦学成才的故事,告诉他父母的矛盾也解决了。把他的思想疙瘩解开了。我给他讲克服困难完成学业是现代中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品质,他又开始一如既往的学习了。

    总之,实施预防学生厌学,关键在学校,主要靠老师。在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关注下,采取积极应对策略,就一定会走出学生厌学的阴云和困惑

    藉此更希望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尤其是教育管理者的重视。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