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作者:市教科所 发布时间:2008-04-01 10:54:23 点击数:
498
【关 键 词】习惯、观察、阅读、预习、复习 【内容摘要】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要从小培养,要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培养。在遵循低年级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可以培养他们勤于观察、正确朗读、正确阅读、正确预习和复习等良好的习惯入手。只要持之以恒,对其今后的语文学习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正文]:《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提出这样的目标:“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好的学习习惯在人的一生中有很大价值。小学生从入学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了阅读活动,就会在实践中形成某种习惯。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应当在其开始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第一学段(1—2年级),着手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怎样培养呢?
一、培养学生勤于观察的习惯
有人说:“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观察是有准备地接收信息的重要途径,对阅读大为有益,刚入学的孩子对学校的一切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也有很大的学习热情,并且以这种好奇心和热情来观察周围的一切,此时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最好时机。教师应当正确的引导孩子对外界的观察,包括让他们看课文,看教学挂图,观察老师的举止,观察高年级学生的行为,从而了解语文课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感受语文课的有趣和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学会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和书写的执笔方法,体会老师对每一位同学的爱,以及同学们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初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书写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气象万千的大自然,是观察的宝库,将学生带到自然中去,看麦苗青青的田野、梅花盛开的山岗、小溪潺潺的流水、寒风中飘零的落叶,认识一下野花小草,甚至亲手采摘山花野果……让学生获得新鲜的感受,受到美的陶冶,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课标指出:学生应“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注意培养。一年级是起点班,学生处于学习祖国语言的初级阶段,由于识字量有限,要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比起其他年级来更为困难。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这是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有效方法。好的朗读,如春风细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如黄河的激浪,振奋学生的精神;如瀑布倾泻,给学生以巨大的力量;如牡丹花开、如秋菊含笑、如寒梅怒放,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教师的范读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起着重要作用,给学生提供了朗读的榜样,创造了朗读的氛围和条件,让学生真正受到情感的熏陶,达到思想上的共鸣。这了达到较高的朗读水平,教师自身要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文章内涵,力求发音正确,句读分明,更要饱含感情,充分发挥教师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当然,必须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和方法:身坐直、腿放平,两脚着地、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为一尺,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发音正确、停顿恰当……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还要注意纠正唱读等错误读法。
三、加强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必须从小就开始培养。教师在加强识字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阅读教学。词和句既是低年级阅读训练的内容,又是阅读训练的途径。首先从看图读拼音识字开始,逐步教会学生掌握“初读——再读——细读”的读书方法,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初读时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再读时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细读时思考课后的问题,通过师生共同探计,解决问题,理解、消化课文内容,并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其他文章上,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觉能力的重要手段。当学生学习了一些汉字,掌握了笔画、笔顺、偏旁部首的知识之后,就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这时,可以让学生在上新课之前自己拼读字音,分析字形结构,思考记忆字形的方法,找形近字、音近字进行比较,自找难写的字多写几遍。 复习是将新学到的知识技能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的过程。对低年级学生可以进行以下训练:1、字:按同音字、形近字、同偏旁的字归类;2、词:按近义词、反义词归类,或自己找出一个单元中不会用的词;3、听写:老师念学生写,或小组长听写,或同桌互相听写。不过,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教师都要加强督促检查,使之养成自己预习、复习的习惯。
四川省平昌县土兴小学 王倩林 邮编:636470 电话:0827—7806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