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爱的声音_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源中心

聆听爱的声音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掌声》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单元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主题是关于爱的教育。本文作者以饱含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以英子“自卑---感激----乐观”的情感变化为主线,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生动地表现了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 个生字,理解生字词。
过程目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通过自主阅读,研讨交流,感悟升华。
情感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三)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验英子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内容:质疑问难,初读感知,理清课文脉络,书写指导。第二课时内容:自主阅读感悟,联系对比,体会英子情感变化及其原因,学文悟理。
二、联系实际,说策略。
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1、重难点突破法。所谓“点”指一篇文章中最敏感、关键部位,可以是一个词、一个过度段等。本文的“点”就在于“同学们的掌声”。“突破”指以该点为突破口切入,然后逐步延伸扩展,牵一发而动全身,由“感受重难点-----研讨重难点-----拓展、升华重难点”构成完整严谨的教学链条。
2、读悟法。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言简情浓”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因此,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品悟、读中表达等诸多训练,让学生主动地获得思想感情的熏陶、升华,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
3、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以其生动的情境创设容易使学生入情入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课我使用课件,采用“将英子请进课堂”的情境创设,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说学法。
1、朗读感悟法。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获得是自主习得过程。”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自由交流、自悟表达中体会情感,让学生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2、想象法。挖掘教材空白处:“英子心里会想些什么?”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抒发内心情怀,发表独立见解,揣摩人物内心,产生情感共鸣。
3、自主、探究学习法。自主、探究、合作是新课标极力倡导的学习方法,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将探究点确定为“英子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让学生在积极自主参与阅读、研讨中学会交流合作,提高语文素养。
4、联系生活法。将课堂与生活有效整合。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谈感受,谈身边的人与事,由此真正理解“人人都需要掌声”的内涵,升华情感,将暖暖的爱意渗透到生活当中。
三、情感互动,说流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提出问题——探究体验——读中升华——拓展延伸。
(一)提出问题,直奔重点
课件出示英子写给同学的信,指导阅读,理解“歧视”一词的意思,读懂信的内容,进而提出:“这到底是什么样的掌声?课文中几次写到掌声?”转入第二个环节的学习。
(从问题入手,能快速地引导学生思维方向,为下面的学习设置一个无形的思维环境,有利于学生渐入佳境,突出本文学习的重点。)
(二)词、句入手,探究体验
1、理解第一次掌声。那究竟是怎么样的掌声?我先让学生去书中勾画相关语句,再课件出示描写掌声的两句话,通过读、讨论、交流,重点理解“热烈而持久”、“骤然”等词语,让学生明白英子上台讲故事的行为是难得的,甚至是从未有过的,从而产生疑惑:这极其平常的事,为什么对英子却是那般地艰难?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悱状态。老师顺势提出:“英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转入一、二自然段及三自然段一、二句的学习。
2、感受英子以前的性格特征。“在这以前,英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思维空间很大。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是教师包办代替,还是学生自主探究,是教学思想的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始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为了体现这一思想,老师把读书的时间,思考的空间都留给了学生。学生通过自读、抽生读、指导读、齐声朗读,理解“默默地”,“总是坐在教室的一角”,“犹豫”,“慢吞吞”等词语,从而悟出英子的自卑性格,体验到英子痛苦、孤独的内心活动,学生的情感和文本所蕴含的情感融为一体,为下文揭示掌声的意义作了很好的铺垫。
(语文课的亮点,首先应该是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自然就理解了文本,老师也避免了烦琐的分析,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质:以读为本。)
3、创设情境。出示课件,老师缓缓地旁白“这就是英子,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教室里骤然响起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英子终于站在了讲台上,同学们也愿意把掌声送给英子吗?”我想,有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一定会由衷得拍起手来,老师马上追问:“你的掌声是在向英子表达什么?”在学生的回答中,自然而然地揭示了第一次掌声的意义。老师接着问:“面对这样的掌声,英子哭了。她为什么哭?她的心里在起些什么?”
(以放映实况录象的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英子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是英子的同学。更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英子的痛苦、胆怯、孤独、自卑,同时学生们会自然而然的对英子产生同情、怜爱。面对面的对话,仍然是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只是依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引领孩子走进主人翁的内心世界,更能激起学生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支持和鼓励,使学生完成由表及里的情感历程。)
4、理解第二次掌声的含义。有了前面情感的铺垫,理解第二次掌声已是水到渠成的事。本段教学主要采取引读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英子是很优秀的,从而理解第二次掌声的含义。再通过重点词,两个“一摇一晃”的比较,让学生明白他们的掌声使英子战胜了自己,改变了自己。从而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掌声是多么重要,自己做了一件多么有价值的事。 让学生明白“付出是幸福”,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顺势而下,进入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本段教学,仍然抓住“读”,采取以读代讲的方式,读出英子的快乐、幸福,和英子一起分享集体的关怀,同学们的热情,感受自信带给她的全新的生活。
(本部分内容,文字相对浅显易懂,但教师绝不能忽略,采取以读代讲的教学方式,既避免了烦琐的问答,又能通过读感受英子的心理变化,体会掌声对英子的巨大作用,既简单,又扎实,体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语文教学思想。)
(三)首尾照应,读中升华
再次回到书信,指导朗读,完成板书,揭示掌声是一颗红红的爱心的主题思想。从最初认识掌声的重要,到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文本,体会语言文字,体验人物情感,与文本作了深入的谈话后的感受应该是不一样的。教师通过朗读指导,让书里书外的生命息息相通。在朗读中,学生入情入境了,角色认同了,才会真正受到文本语言的感染和教育,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就会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在润物细无声中学生得到审美教育,进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四)拓展练习,自然延伸。
 以填空题“在掌声里,英子从————”的形式回归全文,并以“掌声里,我们————”形式延伸到生活,同学们稚嫩的答案可以组成一首小诗,使学生感到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思考和回味是无穷尽的。让学生们明白在生活中,我们在创造爱也在接受爱,用我们的心去聆听那爱的声音。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在阅读课上,尤其是公开形式的阅读课,很少设计练习,而语文教学必然要落实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训练是达成语文学习能力和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此练习的设计,既回归文本,又拓展延伸,由课内走向课外,由文本走向生活。)
四、说板书

           掌  声

     鼓励、支持
忧郁————>开朗
     肯定、赞扬
本板书设计注重了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既简明扼要又重点突出。用一个箭头符号表明了英子前后性格的变化,用四个词语概括了掌声的内涵,用一个心形表达我们人人都有一颗爱心。
总之,本节课,教者始终抓住两条线索:一是情感线索,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主动积极的思维空间,做到情为先导,让学生的情感由调动-----激发-----体验----释放----升华,最终由文本走向生活。二是读的线索,指导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明确内容,读中悟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读中升华主题。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宗旨。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中文域名:巴中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